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乡览胜

石林糯黑:被2亿年前的石头守护的寨子

作者:饭饭话 发布时间:2020-10-02 原出处:腾讯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距离石林风景区3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个被石头“守护”的彝族寨子,叫“糯黑”。
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它与著名的老圭山对峙相望,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中间呈凹形地势,村民傍水倚山凿石建寨,用2亿年前山上形成的多层片状石灰岩一块一块在600年前垒起了这个村,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院落、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石头修砌的,在糯黑村民与石头相互关系的历史进程中,渗透到村民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石头坚固地守护着自己的地位和基础。而这里的任何一条大山和石纹脉络,也都融入了彝族撒尼文化。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糯黑:被2亿年前的石头守护的寨子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曾是泸西通往省城昆明的马帮古驿道。军阀混战时期,盗匪横行,为保村寨安宁,当地村民筑石墙维护村子,开寨门4道,设炮楼5座,植藤刺棚于墙上。和平年代,这里榆柳荫后檐,柿李罗堂前。抬头是云开天青,视野开阔,青石小路四方阡陌,屹立的是暧昧的时光,呈现的是现成的美学教材。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景致 “石头”引来机遇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糯黑”一词来源于彝族撒尼语,意为“猴子塘”,意为猴子戏水的地方,村子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区。这里的彝族撒尼支系传统文化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有着“彝族大三弦第一村”、“圭山彝区第一校”、“七彩包头第一村”、“彝族碑刻第一村”等美誉。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建造的石头房子由于质地牢固,在糯黑石屋农家超过百年的就有百余户。是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板房、石板瓦、石板牲厩、石板路、石墙、石门、石缸等石头建筑随处可见。层层叠叠的青石垒在一起,颜色深深浅浅,或朴素或沧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撒尼人的生活变迁。大糯黑旁还有杜鹃山,山顶瞭望台虽是后期重修,但不失登高望远最佳地点,举目四望,峻岭乡野,尽收眼底。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景致 “石头”引来机遇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边纵”司令朱家璧与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冲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曾带领边纵小分队在圭山一带开展游击战,期间就住在糯黑村。共产党领导下在云南办的第一张报纸《路南报》就在这里诞生,“盘江报社”旧址现仍保存完好,是当年边纵部队驻扎在糯黑村的临时新闻单位。创作于这个时期的《圭山游击队歌》已家喻户晓。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存在的石头,使大糯黑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5年,糯黑村被云南省、昆明市民委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同年被县委列为阿诗玛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村;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将此设为田野考察点,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参观考察;2015年,它又被评为了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景致 “石头”引来机遇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彝族撒尼文化是“糯黑”的主旋律,而“石头”是此处独有的密码,人们凭借这些密码来找寻一种理解历史的方式。于是这里变为了民族文化研究和田野考察热地,也是诸多高校学生实习基地,是摄影师和画家创作写生的好去处,也是驴友们的目的地。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产坐标 独一无二的糯黑民族博物馆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常在人们的理解中,博物馆并非村寨“标配”。但就是在这个近400户人口的村中,却有着一个糯黑彝族文化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是花14.5万元建设投资的,馆内有影像431幅,实物230件。2009年开始对外开放,2013年成为昆明市首批外事接待点。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产坐标 独一无二的糯黑民族博物馆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糯黑彝族文化博物馆是圭山彝族撒尼文化的缩影,也是红色圭山革命历史文化圣地的精华所在。古往今来的时光标本陈列一室,有日常使用的蓑衣、斗笠、旱烟盒、火草,也有祭祀先人的祖灵盒、全皮制的马鞍、陶制的酒食器皿、耕地用的木制牛车、榨油器、舞狮面具等老物件带着弥足珍贵的记忆定格在了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多年前的时光穿越尘埃无声无息地诉说着它们的美丽。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林体验“男人节”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糯黑村节日文化丰富多彩。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火把节,宗教节日主要是密枝节和祭山节。每逢农闲节日,都会举行歌舞、斗牛、摔跤等传统活动。火把节是撒尼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廿四举行,主要活动有摔跤、斗牛,入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备佳肴、吃煮鸡蛋,老年人给家庭成员“叫魂”。饭后,年轻人则邀约一起在村内点火把、嬉戏,跳大三弦舞至深夜。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林体验“男人节”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结束的“密枝节”则是彝族撒尼人最神秘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古时候,撒尼人祖先住在深山密林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冰雹,有个叫密枝斯玛的牧羊人把羊群赶进了树林,避开了灾难,护了羊群,而村里其他羊群都被雷电击毙了。传说现在人们放牧的羊都是从密枝斯玛那里发展而来的,撒尼人为了纪念她,就一年一度地过起了密枝节。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每个彝族村寨都有一片被圈起的密枝林,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不准在林中砍伐、捕猎,不许把死人葬在林内。在每年冬月第一个属日则会在里面举行祭祀仪式,一起野炊,嬉戏打闹,平时忌讳的语言在密枝林内都可无所顾忌地讲出来。历时7天的祭祀活动严禁妇女参加,因此,密枝节又形象地称为“男人节”。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家乐”传递彝族风情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糯黑村村民的饮食文化颇具特色,有酒礼、酒歌、酒具等要素构成的酒文化;有节日、宗教信仰、礼仪等饮食习俗;特色食品有野蒜洋芋汤、羊肉汤锅、荞粑粑蘸蜂蜜、骨头渗、卤腐、乳饼、腊肉、腌菜等;吸引着不少想来一探究竟的游客。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家乐”传递彝族风情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糯黑村已设‘农家乐’接待点7家,可同时接待100人住宿和400人就餐。”石林县文产办副主任张建华说。糯黑撒尼人爱好歌舞,几乎每月都有节庆活动,品尝过风味独特的原生态彝家菜和甜甜的玉米酒后,撒尼传统大三弦舞、狮舞、鼓舞、叉舞、霸王鞭、月琴等表演更是让人一饱眼福。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糯黑村,最大的特点是随处可见慕名而来的写生者,棱角分明的房屋,枝头挂满的果实,衬着蓝天白云,随手截下就是一幅风景画。引得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纷纷来这里建立写生基地。“我们是昆明理工大艺术与传播学院的研二生。”路上几个女孩专心地在给村里的一场喜事准备场面拍照,有的研究调查当地建筑,也有的研究调查刺绣和舞蹈。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多是云南大学、师范大学、民族大学和云南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来实习调研写生的师生,慕名而来的散客不算多。”“四通园”彝家乐的老板李学芝告诉记者,村里专门有适合学生食宿的地方。“一日三餐加住宿,一天只要50元。通常学生都要住个一星期到半个月。”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通园”算是寨子中最早开始接待师生食宿的地方,尽管2008年才正式开设,但其实早在1978年,作为村中少数会汉语的彝族人,李学芝的父亲和爷爷已经开始接待到糯黑来采风的画家和学者。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待的多了,李学芝家里存了二三十幅来这里写生的画家或是学生送的画,有画她和家人的,也有村中风景的。“明年我打算把周围扩出块地,建一个美术室,把画挂起来,搞次画展。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章来源:石林发布、云南地理)9o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