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乡览胜

大山深处的彝家土掌房

作者:王维娜 发布时间:2008-01-02 原出处:春城晚报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村子里有路大家不走,在户户相连的平坦宽阔的屋顶上行走更方便快捷。逢年过节,屋顶铺上青松毛,热热闹闹杀猪摆宴席,婚嫁丧娶、开会、小伙姑娘谈恋爱都在屋顶上进行……这里就是双柏县安龙堡村彝族的传统民居平顶房,被称为“土掌房”。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晨,从双柏县城坐车出发,崎岖的山路浓雾弥漫,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雾中若隐若现。行近中午,骄阳灿烂,农户金黄色的玉米晒在路边,黄澄澄的煞是耀眼,把个晴空映衬得越发地蓝。约摸4个多小时后,距离县城约87公里的安龙堡村终于出现在眼前……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历史渊源悠长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傍晚夕阳辉映下,顺着山坡鳞次栉比密密而上的土掌房仿佛被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边。建在斜坡上的70多户房屋层层叠叠,左右连接,山下是平坦的粮田。远远望去,高低错落的平顶似阶梯拾级而上,显得十分整齐,而且错落有致。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土墙土顶的泥巴房。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汉朝,为适应滇南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族先民从自然、审美的角度和宗教文化角度衍演创造出了南滇一绝――土掌房。它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泥土、木料、石块,屋顶以整棵的木材一根根铺底,然后在上面铺上柴草、松针之类,最上层铺上黏土用木棒锤实。这样建造的房顶不易漏雨,且冬暖夏凉,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或上百年,即使需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省力。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屋顶是活动场所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龙堡村的土掌房民居,每户都盖有楼房及平房两部分,屋顶是晒场,山区平地金贵,屋顶就如同人造平地,既节约了土地,又增加了贮存晾晒的空间。记者来到一户人家屋里,沿着窄窄的楼梯上到了房顶,屋顶上果然平坦宽阔,在上面晾晒几十担或者上百担的谷子绝对不成问题。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在屋顶上触脚的黏土柔软,仿佛像踩在了地毯上似的。极目四眺,屋顶上视野极好,整个村落都在眼底。不远处的屋顶上一个老妇人正在晾晒稻谷,紧挨的一户人家两夫妇正忙着做农活,他们的活动都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悠闲自在。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土掌房的屋顶上从这家到那家的行走十分的方便,记者注意到,户户人家都在屋顶紧挨的地方放上一把梯子,方便你来我往,有的建筑的高度差不多的,甚至只要一抬脚就上到了另一家的屋顶。“村里的人觉得走路不方便,很多时候就直接从屋顶上走。”当地的人告诉记者,房顶是村里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农闲的夜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跳四弦,对山歌的好地方。逢年过节,村子里遇到婚嫁等重大的事,房顶便是上好的宴请场所,各家在屋顶摆上桌子,松毛席上一蹲或一坐,喝酒划拳,宴席一摆就是3天,孩子们可以从平整的房顶一家跳到另一家,尽情地打闹玩耍。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近几年,安龙堡村的土掌房还成了村民们的露天电影院,双柏县的农村电影放映队定时来到这里,在天然形成的阶梯上支上银幕。这时,家家户户的村民都抬着小凳上到屋顶,在夜晚的星空下,大家嗑着瓜子,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观看精彩的电影。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的土掌房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龙堡土掌房最早被人知道,是电视剧《钱王》的很多镜头在这里取景拍摄,这部讲述云南历史上最成功的“红顶商人”王炽传奇一生的电视剧,让很多人在知道了安龙堡有保存完好连片的土掌房。据悉,由于王炽的家乡弥勒虹溪现已经成了一个繁华的集镇,摄制组寻访了云南的许多彝家村寨,最终安龙堡土掌房原始的韵味深深吸引住了导演的目光。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电视剧拍完后,安龙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静谧,一排排平整有序而又错落有致的土质屋顶,在一串串金黄色的玉米和红辣椒的点缀下,燃放着彝家的殷实、祥和、热烈,炫耀着山村那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唯一的魅力。有人说,它们是彝家山乡中最温暖的一抹风景,因为它坐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因为遥远,它们也许会是最后的土掌房。jJ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