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乡览胜

巍山古道马帮的兴衰

作者:陈光然 发布时间:2010-09-29 原出处:大理日报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巍山,位于云贵高原和云岭横断山脉的交接地区,地处红河、澜沧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在历史上就是滇西的重镇。作为古代茶马古道的交通中心,巍山的茶马古道系统比较发达、完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蜀身毒道”,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条陆上对外贸易的运输线。之后是秦初的“南方丝路”和西汉的“博南道”。到了唐朝,南诏开国以后94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都在巍山,由于茶马贸易,这条道路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与意义,以云南普洱为出发地形成了茶马古道的滇藏线。唐代樊绰在其《蛮书》中就清楚提到了由滇入吐蕃的道路。此后的历朝历代在原驿道基础上有所发展,曾多次进行拓宽和改善,明清时期的驿道体制已发展完备。直到民国,这里的马帮驿运仍十分繁忙。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百年来,马帮作为茶马古道上极其特殊的载体,沟通了各地区的经济物资交流,并对扩大各种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历史上的巍山马帮,不仅沟通了弥渡、保山、祥云、下关、丽江等附近地区的物资交流网络,更将古道延伸至昆明、思茅、四川,甚至缅甸、泰国、老挝等。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末时期,巍山不仅是滇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工商业物资的集散地。早在清朝时期巍山马帮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官办驿运体制已经衰落,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各地间商品的流通的需求大大增长;由于大牲畜价值高,当时多数农户都有饲养并把家畜当作“半个家业”来扶持,民营马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并壮大起来的。由于马帮驮运的货物是来自民间、销往民间的,马帮一直作为一种完全由民间自然生成并服务于民间的运输方式存在着。到后来,马帮发展到鼎盛时期,和商号结合在一起时,也还是保持民间状态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民国11年(1922年),全县共有用于长短途运输的骡马7800匹。1949年,全县有长途马帮204帮,计有骡马7784匹。民国34年(1945年),《滇西驿运报告书》记载:“马匹及马户经下关之帮以蒙化(巍山旧称)者为最多,凤仪、弥渡、大理等次之。……蒙化不仅为驮马之生产地,亦且为其集中地,倘有需要,即万匹亦可招致之,盖附近各属之马帮,可向蒙化集中也。”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公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丽江经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抗日战争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用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一派繁忙的景象。顾彼得先生在他《被遗忘的王国》中称之为“一场艰辛而伟大的运输运动”,是“独一无二非常壮观的景象”。马帮一时成为“分散的人民和国家间形成的新的纽带”,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巍山的马帮积极参加抗日军用物资的运输,为滇西抗战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运输贸易一下子衰落下来,道路的恢复和新公路的不断建成,马帮这种最昂贵、最缓慢的运输方式已渐渐的不需要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许多马帮尤其是有组织的长途马帮相继歇业了,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马帮的消逝。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国家对资本家的大马帮收归国有,分给个人;政府和交通部门拨出专款对境内古驿道进行维修和管理。大量个体马帮驮运生活用品、生产资料,促进了生产发展;同时,境内马帮在支援进军西藏和中甸、小凉山剿匪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交通事业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运输方式由原来的身背、畜驮、人力推车、畜力拉车逐渐向汽车、拖拉机运输过渡。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巍山先后建成了马鞍山公路、五印公路、河底公路、青华公路和巍弥公路等,90年代初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之后各级政府加大对乡村公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全县于1999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由此,形成了省、县、乡、村道路相互配套,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汽车运输就这样逐渐替代了马帮运输。传统的运输方式与现代的运输方式在时光的流逝中悄悄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山区人民来说,骡马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马在这里已经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更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几乎每户人家都饲养一两匹骡马。秋收时的驮运、平时的赶街、山货上市,还有结婚时迎亲用的“马帮”等,都离不开马。例如在牛街乡爱民笔架山矿区,至今还有驮矿的马队。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公路的更快发展,随着更多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穿梭于坝区的骡马队、小马车最后避免不了消失的命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骡马运输这种方式只能见于山区了。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昔日繁华热闹的一条条茶马古道,已渐渐地被岁月蒙上了一层沉寂、荒凉的色彩,它们最终将永远躺在历史的深处,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形象的话语所反映出来的过去热闹繁忙的古道马帮驿运景象,将与古道马帮曾经历过的悲壮艰辛和拥有过的浪漫诗意,同时载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史册!mM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