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区概览

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文化与生态魅力相映生辉

作者:峨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02 原出处:​生态魅力峨山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

△峨山县城 杨福祥 摄

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

image.png

△阿普笃慕  柏云飞 摄

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全县辖8个乡镇(街道),78个村(社区),在19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彝、汉、哈尼、回等34个民族,人口14.2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有981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工)委14个,二级党委5个,党总支98个,党支部864个,有党员12065名。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民族团结  施贵生 摄

image.png

△峨山老旧小区  曾永洪 摄

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称号,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族花鼓舞)”,被列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老旧小区改造被住建部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0个联系点之一,荣获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中共峨山县委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命名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获评云南省先进平安县、云南省“美丽县城”、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优秀典型县。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周於礼书法真迹石碑拓片 王云  摄

峨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峨山旧名嶍峨,历史上素有“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嶍峨县,距今已有733年历史;自然人文底蕴雄厚,文有官至大理寺少卿的书法名家周於礼,武有战功卓著的英模名将范石生。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塔甸睡美人  李红 摄

峨山生态良好、物华天宝。彝人谷万亩竹海、高香万亩生态茶园,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县域立体气候明显,资源物种丰富,有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储量8558.5万吨,铁矿储量6000.4万吨,煤矿储量651万吨;有植物350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有174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20余种。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中老铁路峨山站  施贵生 摄

峨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素有“滇中咽喉”之称,中老铁路和昆磨、玉楚、峨石红高速穿境而过,是连接滇南、滇西、滇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昆明通往滇南、滇西通往滇东南的重要交通节点,西南出省、出境必经之地。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峨山客运站、化念客货站投入营运,峨山历史性地进入公铁联运综合交通网时代,实现了“4小时出国境”。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中共滇中地委旧址觅池冲  施贵生 摄

峨山是革命老区。滇中地委旧址所在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革命时期有1000多人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和数千人参加了武装斗争,200多位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是解放战争时期滇中革命根据地,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山.花海

image.png

△鲁鹏 摄

image.png

△李红 摄

每年春节前后,是峨山县大富塔一线的山地油菜花的盛放期。古诗有云,“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寒冬腊月漫长的萧瑟终于离去,山地梯田璀璨的油菜花,成为初春彝山最美的风景,房前屋后、山坳坡头,放眼望去,无处不是油菜花金色的倩影。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在PM2.5为零的洁净空气之中,在绿意渐浓的高山梯田之间,油菜花如同一位静谧的少女,无声绽放,倾国倾城的容颜等待着每位游客。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迎花鼓娘娘》柏映泉 摄

在这里,你可欣赏龙狮闹春、原生态彝文化祭龙、祭鼓仪式、祭花鼓娘娘、山歌赛、接爷爷仪式、鸡王争霸赛、舞龙争霸赛、焰火晚会、千人花鼓舞演出、草海泛舟、垂钓等活动。同时,有紫薯产品、火烧干巴、彝家三大碗等美食和机制木炭、彝绣等特色产品,让更多的游客在赏玩美景的同时,品尝到彝家本土味道。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茶.山庄

image.png

△高香万亩生态茶园

云茶山庄是距省城昆明最近、最大的一个集茶叶种植、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茶文化旅游区,位于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距县城27公里,距昆明140公里,海拔2000米。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5%,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泉水清澈见底,常年川流不息,山间处处有花,四季都在开放,刘德华代言绿茶的MV《张开眼睛》就在此地取景拍摄。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采茶  施贵生 摄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茶山庄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其它茶园难以相比的。到茶园里背上小背篓,自己采下茶嫩叶来,在制茶师傅的指导下,杀青、揉捻、干燥,一步一步地将茶制作出来,是此行最好的茶文化体验。茶园里自然也少不掉大自然馈赠的另一种美味:茶餐,茶香脆皮鸡、红茶炖排骨,茶叶炒肉片、茶叶蛋饼、香酥茶叶、凉拌茶叶、茶叶鸳鸯汤……丰富的茶餐一上桌,茶香就四溢开来。目前,经过提档升级的云茶山庄已经成为集度假休闲、餐饮服务、高档住宿为一体的旅游养生胜地。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亩竹海

image.png

△彝人谷万亩竹海  施贵生 摄

彝人谷万亩竹海位于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距县城18公里,距昆明131公里,海拔1850米。郁郁葱葱的竹林,潺潺的流水声,与竹桌、竹凳、竹房、旋转的竹林水以及在竹林间自由在竹林间雀跃的小鸟一起,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竹林山水画卷。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幽幽山谷  静谧竹海  周利东 摄

竹子架成的各式竹屋,再加点茅草而成的屋子,坐落在竹林间,俨然化成这块净土的守护人,同时亦是这绝美画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在竹间走,画在竹上行。漫步在竹林小道上,呼吸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看这满山苍翠,走累了坐下喝一杯竹叶泡的清茶,在竹林中小憩一下。或是吃烧烤,或是亲自动手,体验一下烧烤的乐趣。或是享竹宴,竹宴的材料取自竹海中自然生长的竹笋、竹荪、竹蛋等,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茎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大自然馈赠的最生态的美味。想睡了就住竹屋、露营等,看着星星入睡。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鲁山

image.png

△来源:山水家园岔河

高鲁山距峨山县城20多公里,由几十座山峰延绵二三十里而成。高鲁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距离昆明市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平坦如织的草甸,错落丛生的灌木,交替盛开的山花,葱翠欲滴的原始森林,蜿蜒流淌于山涧的清澈溪流,共同构成高鲁山四时不断的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仙人脚”“青蛙山”“螺马大地”“肥梁谷”等奇特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add-18.jpg

△柏云飞 摄

在葱茏的群山间,一个个村庄点缀在浓浓的绿阴中,村子里一棵棵合抱粗的大青树,撑开了一把把巨大的凉伞,盛夏来到这里,你能享受到一份惬意的清凉。高鲁山一直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登山、露营、自驾游、骑行、探险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高鲁山,亲近这片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用心用情拥抱大自然。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祖圣地

image.png

△祭祖  杨福祥 摄

据彝文典籍《指路经》记载,阿普笃慕及其部族最早繁衍生息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区域,距今2800多年。《西南彝志》《洪水泛滥》《祭祖经》等彝文典籍都记载了阿普笃慕历经洪水泛滥的故事。据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文典籍记载,彝族父系社会自细德依始,历三十六世至阿普笃慕。人类遭遇滔天洪水时,阿普笃慕因为善良、诚实而幸免于难。洪水过去之后,阿普笃慕娶妻三仙女,生六子。六子长大成人,开疆拓土,发展成为古彝族武、乍、糯、恒、布、默六大部落,由原来的居住地向今滇、川、黔、桂、渝等五省市区分迁,史称“六祖分支”。阿普笃慕与其六子被尊奉为彝族的祖先。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阿普笃慕六子  柏映泉 摄

2009年,峨山县建成阿普笃慕文化园,园内分别塑有阿普笃慕及其六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七尊铜像。倘佯在阿普笃慕文化园,抚今追昔,全国980多万彝族同胞油然升起寻根溯源、认祖归宗的心境。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

image.png

△火把节  柏映泉 摄

image.png

△火把节之夜  杨福祥 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火把节素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是彝族民间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大西神山钻木取火  施贵生 摄

image.png

△大西神山钻木取火  李向阳 摄

每年火把节,在大西神山,以古老神秘、庄严隆重的钻木取火仪式取得火种,把火种传递到全县各地。期间,祭祖仪式、点火仪式、群众篝火大娱乐、万人同跳花鼓舞、彝族歌舞晚会、彝族原生态歌舞巡街表演、彝族传统斗鸡比赛、彝族服饰及特色美食展销等活动竞相上演,从县城到乡村、从大西山顶到猊江两岸,到处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新街

image.png

△2017年开新街暨油菜花文化旅游节

开新街,彝语称为“哩夕哩”,是峨山独有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赶集日就是开新街之日,当天,十里八乡的彝族儿女穿上节日盛装,从各村各寨集聚到街上、油菜花海里,吹响过山号、唱起敬酒歌,喜迎四方宾客。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彝家儿女耍起龙灯、弹响四弦、唱起四腔、跳起花鼓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鼓飞花

“村村寨寨花鼓声,一天不跳脚杆痒。”茶余饭后,闲暇时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能目睹花鼓舞表演的精彩场景。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万人花鼓舞  李海峰 摄

峨山彝族花鼓舞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把宗教信仰、祖先文化、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对审美的追求与创造等融入到花鼓舞中,使其成为彝文化的一个综合载体。如今,彝族花鼓舞成为峨山县的标志性舞蹈。1999年,峨山彝族花鼓舞跳进了北京,跳到了国庆大典上。2006年5月,“彝族花鼓舞”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被列为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峨山被命名为“彝族花鼓舞之乡”,全县花鼓队多达1000余支。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绚丽彝绣

image.png

△彝绣  李春林 摄

“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峨山彝绣发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喻为彝族文化“百科全书”。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服饰(聂苏支系) 李海峰 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峨山彝家女通过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刺绣技艺,创制出纳苏堆绣、聂苏挑绣、山苏平绣、花腰贴绣等多种技法,以及长短针、套针、打籽针、拱针、三角针、辫针、倒针等十余种针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峨山彝绣风格。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美食

别有风味野生菌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春夏时节,几场雨水下地,彝山大地到处生机勃勃,山林里各种野生菌陆续破土而出。峨山野生菌种类丰富,如干巴菌、鸡枞、松茸菌、老人头、青头菌、牛肝菌、羊肚菌、竹荪、千年灵芝、白参菌、白灵菇、猴头菇、茶树菇、大红菌、块菌、金耳、奶浆菌、鸡油菌、扫把菌等等。野生菌菜肴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烧、炒、煎、燉、蒸、扒、焖、酿、滚汤、掛糊炸等样样俱全,美不胜收。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茅野菜分外香

image.png

黄惜缘摄

峨山县大多是山区和半山区,气候温和,四季湿润,且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很适合各种野生菜的生长。据考证,峨山县山区和半山区可食用的野生菜就多达上百种,并且种类齐全,品种丰富。如麦子草、清明菜、马蓝头、尖刀菜、革墨拍、飞花菜、辣子草、大苦马菜、小苦马菜、白花树、少花鸭舌草、蓝花菜、酸荞杆、辣蓼、水薄荷、野山椒、登龙菜、甜菜、刺头菜、刺苦菜、补鸦、荠菜、竹笋、马蹄叶、野芫荽、水芹菜、龙爪菜、车前草、野山药、折耳根、棠梨花、臭菜、野芭蕉、黄山药、树花、野生木耳、苦刺花、大白花、芭蕉花、金雀花、沙松尖、苦凉菜,等等,说峨山是个野菜王国,一点也不夸张。野生菜与人工种植的蔬菜相比,由于其生长在野生环境中,比人工菜味道浓,口感好,加之没有化肥、农药的污染,是非常难得的原生态绿色食品。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三大碗

image.png

△来源:生态塔甸魅力彝乡

“彝家三大碗”,即牛一碗、羊一碗、狗一碗,在全县各地都可以吃得到,但说到品尝,那就非得到每年火把节大西山上才能找到感觉,品得出人生来。“牛一碗”,牛是大西山放养的肥牛,必须带皮、带骨,然后一起放到大铁锅里熬煮一天一夜,熬到熟而不烂,脆而不生,让人吃到嘴里便觉得舒、爽。“羊一碗”,羊是大西的黑山羊,“羊肠十八掰,人生曲折在里头”,羊肠一定得处理干净,熬煮的时间一般6个小时就可以了。俗话说,瘦狗肥羊,一黄二黑三花四白,“狗一碗”最有特色的是“狗血肠”。完整的“彝家三大碗”必须配备蘸水食用才有味,“三大碗”的蘸水用料,全是大西山上的田间地头、箐沟坡头所生长的多种草香料。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帮杂菜

每年春夏时节,几场雨水下地,彝山大地到处生机勃勃,山林里各种野生菌陆续破土而出。峨山野生菌种类丰富,如干巴菌、鸡枞、松茸菌、老人头、青头菌、牛肝菌、羊肚菌、竹荪、千年灵芝、白参菌、白灵菇、猴头菇、茶树菇、大红菌、块菌、金耳、奶浆菌、鸡油菌、扫把菌等等。野生菌菜肴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烧、炒、煎、燉、蒸、扒、焖、酿、滚汤、掛糊炸等样样俱全,美不胜收。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街舂菜

俗话说:“石臼不响,吃饭不香”,舂肉、舂豆、舂菌子、舂蔬菜……这一“舂”便舂出一道道美食, 这一“舂”便舂出彝家的新生活。看似粗犷干脆的动作,却暗含细腻柔韧的技巧。舂鸡是舂菜中标志性的菜品,用山上放养的母鸡作主要食材。将杀好的鸡取出内脏后煮熟,切除头和脚等部位,然后将鸡肉切块,加入花椒、辣椒、胡椒和香椿子等配料,放入石臼中舂制,即成为一道老少皆益、美味可口的舂鸡。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丫勒烤乳猪

image.png

△普学文 摄

丫勒烤乳猪与城里美食府里的烤乳猪相比,具有色泽金红、风味独特、皮酥肉香、肉质松化、入口化渣、鲜醇不腻等特点,且配方独特,具有生态纯正、原汁原味的特点。吃法也比较讲究,席间,为表示对远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开吃前,主人一般会先将猪头上的猪耳、猪蹄、猪尾等比较香脆的部分敬给客人或长者吃。吃猪耳意为“昂首阔步”;吃猪蹄意为“脚踏实地”;吃猪尾意味着“不甘落后”。客人吃到“头”“脚”“尾”,就意味着吃到了整只猪,一切有头有尾,幸福美满。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化念烤鹅

化念烤鹅与其他地方烤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鹅当天杀,当天烤,绝不用过夜鹅,更不用冰冻鹅。因此,化念烤鹅闻之香、尝之鲜。化念镇自古以来家家户户都有饲养鹅的传统,如何烹调鹅肉更是化念人民的拿手绝活。家家建有土制炉,烤鹅已经成为人们过年过节或宴请亲朋必不可少的佳肴。化念烤鹅体态饱满,腹含汤汁,滋味醇厚,具有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腻的特点,配上化念烤鹅独有的蘸水,味道堪称一绝。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k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出处:峨山县融媒体中心。原媒体:编辑:王欣;审核:陈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