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行记彝乡

云南元江的别样风景: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土掌房

作者:官朝弼 发布时间:2020-07-21 原出处:玉溪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信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5.111.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江县因远镇哈浦村。2014年12月7日拍摄的照片,砖瓦房寥寥无几。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彩云之南,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乡土建筑百花园,在悠悠岁月的演变中,各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建筑文化。土掌房是云南的土生建筑,与干栏式住屋、木楞房、汉式建筑构成云南的“四大住屋体系”。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22.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窥一豹而知全貌。从元江因远镇哈梯村新房子越来越多的变化,就可知道土掌房正在消亡中。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云南“四大住屋体系”中,土掌房、蘑菇房是最具特色的典型住屋形式。在哀牢山脉、红河岸边的崇山峻岭中,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各少数民族的土掌房与其繁衍生息的河流山川、土地森林、日月星辰、云雾气象浑然天成,构成了一道道地域特色浓郁的人文自然景观。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333.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年轻人透过窗子打电话。传统的哈尼族土掌房窗子少而且小。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玉溪市元江境内的洼垤、龙潭及因远的浦贵、都贵、哈浦,澧江街道的者嘎以及红河境内的罕龙、中冲等傣族村寨。随着拍摄活动的深入,我注意到彝族、哈尼族、傣族住屋虽然外部都是土掌房顶,但是内部结构却各有不同,仔细比较,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善善相生。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444.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村寨丕且莫旧址。丕且莫是新平县扬武镇的一个大寨子,有3个村民小组135户人家。2012年,市、县、镇各级政府投资4817万元实现了整村搬迁。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是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族群的住屋,而蘑菇房是哈尼族独有。蘑菇房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元阳、绿春、金平的哈尼族聚居区,土掌房在玉溪主要散落在峨山、新平、元江境内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彝家土掌房空间布局相对统一,功能模式一致,构建施工严谨:三间两耳,石板天井有院落,正房中规中矩,大进深、木柱木板壁、一堂两厢两层楼古朴厚重。而因远哈浦、浦贵一带梭比支系的哈尼族土掌房,比起洼垤、龙潭彝族的土掌房就随性随意多了,寨子一样顺乎自然,依山而建,顺势而筑。除土掌房内部结构均为一楼一底外,其他设施布局、功能用途、物件摆设就随心所欲、大不相同了,没有章法,也没有彝家人的严谨规范。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555.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哈尼族的土掌房一般是两层,承上启下的独木梯子承载着年轮的悠远、岁月的更替,见证了主人的勤劳、日子的厚重。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666.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正兴老人是红河县勐龙乡坝罕村农民,他家的土掌房有三层,上楼的楼梯是木板楼梯。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傣族逐水而居,生活在气候炎热的干热河谷地带,寨子地势相对较平,单户人家住屋占地面积普遍较大,不像彝族住屋一样有三间两耳、一正两厢的结构。内部布局松散随性,通风光亮度较好。有的人家把老人或小孩的床铺摆在楼上宽敞处,没有装饰、没有遮拦,木板床上铺一床凉席就随遇而安了,真有点“何必金屋玉堂方称杰构,就此简房寒舍便是安居”的精神境界。夏日的夜晚,床上的孩子裹着热风枕着树影,数着星星看着月亮,听着大人的鼾声进入了梦乡。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777.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房子的男主人叫陶正兴,傣族,65岁。他说老房子已经有100多年了,生活过五代人。“美丽家园建设”整村搬迁已经建盖了钢筋水泥房,但他住不惯。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蒋高宸先生说:“‘所谓蘑菇房’乃是土掌房体系中的一个分类。它与全是平顶房的土掌房的区别在于:在土掌房主体空间之上覆盖了一个四面坡的草屋顶,状如蘑菇,因而得名。”也就是说,土掌房和蘑菇房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只是土掌房适应降雨少气候干燥地区,蘑菇房适应雨量大气候潮湿地区。把元江与金平作比较,元江年均降雨量为804.3毫米,金平年均降雨量为2300多毫米。元江适合土掌房,金平适合蘑菇房。蘑菇房建筑尺寸一般长8米多至10米,宽6米多至8米,墙高4米多至5米,有条件的人家也盖三间两耳,有天井院落。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而成,直角墙廓、光滑墙面,长方形空间上是四面斜坡的草屋顶,主要构件材料是木叉架子、大竹横梁、小竹椽子和稻草、茅草或两者混合。内部结构家家户户皆为两楼一底的大构建,底层分隔两间,左边较小的一间是男女主人卧室,右边大间为正堂屋,是用木板铺就离地面半米高的炕台,靠墙摆放一张床,俗称火铺,只有家中最长者和小孩方能享用。火铺枕头方向是神圣的哈尼火塘,除了平时烧水、煮饭、取暖用途,更是一种文化,是哈尼族的精神家园。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888.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房顶有多种功能和用途,除了防雨遮阳外,还可作晒场以及邻里休息交流、小孩玩耍的场所。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哈尼族蘑菇房房顶的演变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概十年的时间,四面斜坡的茅草房顶就被两面斜坡的石棉瓦房替代了。这一次的演变只是外在表面的,对哈尼族住屋的内部构架、功能布局没有丝毫改变。严格意义上讲,“蘑菇房消失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999.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拆旧建新,一间土掌房拆了,又多了一间砖混结构的新房。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哀牢山上的土掌房,哈尼族、彝族、傣族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传统住屋,凝聚着先人们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哀牢山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经济技术、文化观念、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的反映。土掌房所使用的一切材料都是天然的,有的以石为基脚,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有的把楼楞架在墙上,楼楞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然后再铺一层土,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上茅草或山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土掌房的房顶一物多用,主要功能除了防水外,还可作为晒场及大人聊天交流、小孩玩耍甚至请客摆饭的场所。土掌房“土”得浑然天成,“土”得质朴无华,“土”得亲近没有距离,“土”得人情不变乡愁浓郁。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a0.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江县洼垤乡垭口彝族村35户人家长期受地质灾害和缺水的影响,2007年整村进行了易地搬迁。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向前推演,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物质形式的土掌房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这种消亡早已经开始,只是当下更快更明显,包括土掌房、蘑菇房在内的各种传统住屋正在消亡。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a1.jpg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消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拆旧建新;二是年代久远,没有人居住,自然消亡;三是地质灾害,集体搬迁。9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