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城中的魅力乡村
养殖成为孟获村人的收入来源之一
栗子坪名片:
栗子坪彝族乡位于雅安市与凉山州接壤的民族走廊地带,受地势高低悬殊的影响,形成夏秋短、多雨、无酷热和冬春长、多雪而寒冷的寒带山地气候。
全乡幅员面积51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5个组,总人口515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9%,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4909元。
“十一五”期间,栗子坪彝族乡紧紧围绕“狠抓畜禽、蔬菜、林果,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居住环境舒适、社会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魅力彝乡!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孟获村是栗子坪彝族乡海拨最高的村,全村117户450人,面积8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自然景观优美,林草资源丰富。
“十一五”期间,孟获村二组村民在经历了举家搬迁、重建家园、增收致富的历程后,最终迎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村民们现在的新家,紧邻国道108线,是进入孟获城景区的必经之地。这里民族风情浓郁,静立在雪中的小青瓦房独具彝族风格,一片又一片连在一起。
栗子坪彝族乡党委副书记刘晓东介绍,现在居住在孟获村的彝族同胞户户都住上了这样的小青瓦房,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村民沈永珍的幸福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孟获村,踩着积雪经过一排排彝族风格的小青瓦房,来到了村民沈永珍的家。2006年,一项高山生态移民项目,让沈永珍从现在居住地对面山头上搬到了这里,迎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由于天气寒冷,这天沈永珍没有外出。她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悠闲地坐在自家沙发上看电视,两个可爱的孩子在一旁玩耍。沈永珍的家宽敞整洁。宽敞明亮的客厅、四个房间,还有一间厨房,谈及现在的生活,沈永珍开心地说:“幸福了!”
回忆过去,沈永珍一家住在由竹子搭建的篱笆房里,烧着火塘煮饭,每次做饭时,柴烟便弥漫在整个屋内,让人呛得不行。现在,新家里有单独的厨房,厨房里修建起了汉族人家常用的灶台,外表还贴上白色的瓷砖,看上去明亮而干净。在厨房的一边上,沈永珍保留了彝族人家常用的火塘,里面正烧着木炭,作用是冬天烤火和熏肉。火塘顶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
沈永珍说:“现在日子好了,顿顿有肉吃,以前住的地方上,最富裕的人家每顿最多不过一菜一汤。现在,我们还吃上了自来水,以前大家都是喝山沟沟的水,从来不管干净不干净!”
据悉,“十一五”以来,栗子坪彝族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栗子村、孟获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全面落实了新农村建设改厨、改厕,农房彝族风貌打造等项目,实现了通电、通水,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作为新农村示范村,孟获村老百姓的增收致富问题也成为栗子坪彝族乡党委、政府考虑的重点。
刘晓东谈到,孟获村重点是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和反季节蔬菜,鼓励群众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发展反季蔬菜、药材、畜产品和高山水果、干果等,将示范片的畜产品、蔬菜、果产品,打造成生态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增加更多收入。
从海拔2400米的高山上移民过来的孟获村二组,现在紧邻国道108线,交通非常便利。沈永珍一家搬来之后,于2007年买了一辆面包车,丈夫王志国就跑起了运输。
沈永珍介绍,现在丈夫的收入成了家里的主要来源,除此外,家里还养了70多头羊子,20多头牦牛,还种植有高山反季节蔬菜萝卜和白菜等,收入越来越丰厚。
依靠这些收入,2007年沈永珍家里新买了电视,洗衣机,两个孩子也穿上了新衣服。
沈永珍说:“这些,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以前的家地处山区,信息闭塞,我们的思想观念都非常落后,每天从事着以种玉米、洋芋、养牛羊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其他项目增收。”
可改变,已发生沈永珍一家人身上。
未来,沈永珍还想,依靠孟获城景区,从事第三产业。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黑石大洞 梭山一绝
- 2 精美的石头不仅仅只会唱歌
- 3 神秘的撒尼村
- 4 昙华山马樱花
- 5 我的彝乡旧情
- 6 寻访阿诗玛
- 7 泸沽湖,一个打不开的结
- 8 路南石林――叫一声阿诗玛
- 9 探奇揽胜黄莲行
- 10 余秋雨“点金”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