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旅游资讯

攀枝花竟藏着一个传统古朴的“江南小镇”,还被评为“四川美丽古村”

作者:王东 发布时间:2019-05-2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寻找四川幸福美丽新村”评选结果出炉,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荣获“四川美丽古村”称号。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1.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一座被金沙江环绕的山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然而它却有众多“谜团”让人疑惑。日前,记者从仁和城区出发,上京昆高速,沿“最后的史迪威公路”,走进迤沙拉,感受它的无穷魅力与神秘。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2.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子里虽都是彝族,但却有外姓汉族人。迤沙拉村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雕花,做工精细;独特的谈经古乐,600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偏僻的彝族山村里延续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木瓦房错落有致显江南水乡特色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到迤沙拉,就有谜团让记者不解:一个地处川西南、滇西北交界处的彝族山村,错落着众多江南水乡式的木瓦房,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村民杨胜莲的家,只见两层高的木瓦房一正两厢,红墙青瓦,高瓴飞檐,呈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之势,颇有徽派建筑“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风格。堂屋设立祭祀神位,虔诚地传承着汉文化传统。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胜莲告诉记者,她家院落的墩柱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完整。窗户的雕花是她的儿子杨茂荣亲手打磨雕刻,而屋檐设计的精美、瓦当图案的考究,更令人叹为观止。如今,经常有游客走进她家的四合院参观,拍照留念。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3.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02597544.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边远的迤沙拉,为何建筑呈现出苏皖特色?原来早在600多年的明朝,迤沙拉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云南,史称“洪武开滇”。军队以江苏人为主,另有部分安徽、江西人。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之后,明朝政府在云南实施军屯、民屯和商屯,一部分将士就地转为居民。后来,明朝政府又鼓励汉族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并规定:娶了哪个民族妇女为妻的士兵也随之改归该民族。这一通婚和亲政策,在彝族人聚居的迤沙拉一带逐渐演化为上门给彝族人家当女婿。因此,迤沙拉逐渐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彝汉融合的独特民族历史文化。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13613647.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21644881.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33367738.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的民居就是经过苏皖建筑师改造后的彝族民居。“家家有院,院院相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这些村道小巷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不走过两三次,都会迷路。”村主任毛崇高告诉记者。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人不披查尔瓦妇女不穿羊皮褂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迤沙拉的彝族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人,他们都说自己的祖籍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因此,他们保留下来很多汉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风民俗,也留下了彝族人使用汉族姓氏的奇特现象。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44569102.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9.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迤沙拉,有起、毛、纳、张四大姓,民间有“起家的车轮子,毛家的笔杆子,纳家的包谷子,张家的酒坛子”之说。起家人脑子活,转得快,善经商,从商者多,因而起家名人多,名头响亮;毛家人诗书传家,世代重文,得“笔杆子”美名,从文从医者多;纳家人以种地为生;而张家人则以酿酒为生。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70835072.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379471457.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4岁的情歌王子起家财,被称为村里的情歌王子。他可以唱一天的歌不歇气,并且“调”门百出,有嫁亲调、送郎调、鲁班调、募兵调等。他还随口向记者哼起了送郎调:“送郎送到大门前,一堵乌云遮满天。说上两句腹心话,满天乌云散半边。”他年轻时在外经商,赚了钱,回乡后修了一座四合院,现在过着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村“两委”办公用房前有一块空地,是迤沙拉的中心广场。每当夕阳西下,广场上,音乐响起来,达体舞跳起来,当地群众自然而然地拉手成圈,欢快地跳着。不过,记者惊奇地发现,村民们穿的民族服饰鲜艳多彩、做工精细,与其它地方的彝族服饰迥然有别。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跳完一曲舞的老太太纳玉良告诉记者,迤沙拉彝族服饰多为手工制作。“扣花帽”尤具特色,一般是少女和已婚未生育的少妇佩戴。“扣花帽”面料一般用青色、黑色、蓝色等几种布料,用各种花线绣花、滚边,配以银饰及彩色飘带、缀珠等,从侧面看像一只孔雀静卧在地面。中老年妇女则用帕裹头,叫“包头”,她们还喜欢佩戴耳环、项链,系花边围腰,穿圆口绣花鞋。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430203564.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439392641.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里的彝族男人不披查尔瓦,妇女不穿羊皮褂。每家每户的堂屋里,只设神龛,不置锅庄。”毛崇高告诉记者。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江南丝竹韵味的谈经古乐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迤沙拉,时常会听见独具江南丝竹韵味的音乐之声,这是村里的老人们用三弦、笛子、唢呐等民间乐器在演奏古朴清灵、悠扬婉转的谈经古乐。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00多年前,30万官兵入滇屯田戍边,后来大多在当地安家落户,生息繁衍,但乡音难舍,于是,他们中的音乐能士便将古代宫廷音乐进行加工修改,逐渐流传下来,形成了今天迤沙拉的谈经古乐。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谈经古乐演出队发起人之一的起光禄老人介绍,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来源相同,都由古时宫廷音乐演变而来,演奏时使用的乐器也有些相似甚至相同,但音韵、曲调、风格却有不同。丽江纳西古乐和大理洞经音乐多北地铿锵激越之声,更显“硬气”;迤沙拉谈经古乐轻柔温婉一些,更有江南丝竹韵味。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466648852.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478566085.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经古乐在明朝洪武年间有过兴盛时期,但是昙花一现。后来古乐乐曲基本丧失殆尽,甚至出现过无人演奏的现象。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让这一古老民间文化继续发扬光大,2000年,迤沙拉的起光禄、起朝华等人组成谈经古乐演出队,开始收集整理古乐乐谱,目前已整理出乐曲22首。“演出队在攀枝花仁和区和云南永仁县等周边地区十分活跃,每年演出数十场,经常演出的有《南清宫》《五字诵》《七字诵》《纱窗外》《豆叶黄》等15首。”起光禄很是自豪。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奇特:羊皮煮羊肉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古以来,天地厚德,赐予了迤沙拉村村民秀美的山川,丰饶的土地,迤沙拉村地处金沙江大峡谷腹地,三面环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瓜果飘香。村庄周围千亩葡萄沟,万亩玉米地,为村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也孕育了别具风味的美食。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煮羊肉,是迤沙拉村用来招待亲朋,庆祝节日时最隆重的一道菜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为平定蜀国南部边境叛乱,挥师南下,来到金沙江畔,数十万大军等着过江,准备做饭,可宰了羊,行军锅却不够,诸葛亮便想出了羊皮煮羊肉的烹食方法,流传至今。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519899816.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生是俚濮彝族最爱吃的风味食物之一,每当重大节日,聚会或是杀过年猪等,桌上便少不了甘生。萃取橄榄树枝精华,加入猪肝、猪血,精制而成,清凉可口,久吃不厌。配上老豆腐,山猪火腿,山猪芋合成酥,手撕山鸡等菜肴,一桌美味的俚濮全席让人垂涎三尺。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530983649.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542706845.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传统婚礼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 一场传统俚濮彝族婚礼隆重举行。亲友拥着新娘新郎举行仪式,“踩碗”,祭神敬香“退车马”,新郎、新娘点红蜡,拜天地、祭祖宗,仪式上,新人各喝一大口交杯酒喷向对方脸上,寓意相亲相爱、天长地久。村民将黑锅烟子抹在新娘新郎脸上,寓意福气到家。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7.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8608585422143.jpg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东/Photoshop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迤沙拉村民以农耕为主,旅游发展为辅,将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将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2005年,迤沙拉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住建部等六部局公布为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2015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村落,穿越时光,历经百年,迤沙拉村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村民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古老彝村魅力。EW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