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湖南大学马文明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Geomorphology上发表文章

作者:华中通讯组 发布时间:2014-12-08 00:00:00 原出处:《彝博通讯》 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近日,湖南大学马文明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Geomorphology上发表论文《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distribution in subtropical red soil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Geomorphology杂志2013-2014SCI最新影响因子为2.577。该论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展研究: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报道(IPCC,2000),除了化石燃料燃烧外,近年来滥砍滥伐、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开荒种植)、土壤侵蚀、生物质焚烧等人为因素造成了大气温室气体(CO2、CH4和NxOy)含量的激增。其中土壤水力侵蚀造成的碳排放已经超越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为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第二大碳库为大气碳库的2倍还多,如此大的碳库即使只改变其中一小部分将对大气温室气体的加剧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马文明所在课题组目前着重关注土壤碳库受人为因素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及土壤碳的稳定机制研究。下面是马文明博士发表论文《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distribution in subtropical red soil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摘要部分,与大家一同探讨:C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流域尺度或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都受到水力侵蚀的调控。可溶性有机碳是土壤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碳库中最易分解矿化的碳。然而到目前为止,农业土壤在水力侵蚀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动态及流失机制尚未清楚。为了探清红壤丘陵区农耕地在水力侵蚀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垂向和横向迁移流失机制,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设定不同降雨强度(大雨强和小雨强)和不同处理的农耕地(翻耕及免耕)进行人工模拟降雨。采样分降雨前,降雨过程中,降雨后三次,模拟降雨前后的土壤样为分层样 (0-5,5-10,10-20,20-40cm);降雨过程中的样为泥沙和径流样(每隔6分钟采一次样)。采集的样进行相关理化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土壤有机碳及水溶性有机碳横向迁移的主导因子;适当的翻耕作用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截留;保护性耕作不仅是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也是减少土壤碳排放的有利措施。
 
  (华中通讯组 供稿)
 
  备注:马文明,男,1982年11月生,四川凉山盐源人,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青年讲师,E-mail:729435682@qq.com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所属专题:

彝族博士联合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