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武定县马豆沟村:民族团结花正艳

作者:​李绍德 王永昶 发布时间:2021-10-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如今走进武定县狮山镇马豆沟村,新修的水泥路宽敞平坦,一栋栋新建的农家小楼与青草绿树交相辉映,村口新修的小坝塘碧波粼粼,马豆沟村的新貌犹如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文化广场连接着斗牛文化园,宽敞干净,每逢重大节日,这里都会举办斗牛比赛,前来观看的游客络绎不绝,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豆沟是一个彝、苗、汉三个民族杂居的村寨,距县城仅4公里,可村民只会沿袭着祖上传下的玉米、稻谷、麦子老三样,经济来源单一,穷得叮当响,住的是茅草房,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恶劣,全村人守着禀赋的资源、优越的区位,却没过上好日子。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提起马豆沟村的变化,村民们对杨兴德无不竖起大拇指,村民王大姐说:"村子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政府,多亏了能人杨兴德,我们村子越来越美丽,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兴德曾担任过村主任,现在,他除了是武定县德昌矿业有限公司"掌舵人",更是村民致富的"领头人"。2012年,杨兴德经过多方协调筹集到180万元资金,其中,他的公司捐资80万元,修通了长3.1公里的进村水泥路及入户道路,改善了村民们的出行条件。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好后,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村里建成50亩蔬菜大棚。眼看产业开始有起色了,让马豆沟村民生活更有质量,成为杨兴德思考的问题。借着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大好机遇,2016年,杨兴德在马豆沟村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斗牛场,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旅游。每逢春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重大节日,马豆沟村都会举办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四川、成都、湖南、贵州等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民族村共同致富,一个广场凝聚多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正能量;村企共建,产业升级转型,主动融入城市近郊经济圈,形成辐射汉、彝、苗等多个民族,带动53户人民群众团结互助奔小康的产业带。这是武定县德昌矿业有限公司与狮山镇旧城社区马豆沟村民小组共同创造的奇迹。如今,核桃、山楂、人参果等特色产业初见成效;修建景观湖、建盖斗牛文化园,乡村文化旅游初见雏形;农民增收,村组致富.......通过多年的发展,马豆沟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兴村的新路子。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景吸引人,文化留住人。马豆沟村每年举办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为持续扩展村、企发展空间,马豆沟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项目,拓宽村民增致富渠道。目前,在保持每户村民至少有1人在德昌矿业公司上班的基础上,依托村里的标准化大棚,积极引入中药、花卉、蔬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力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000元以上,全村过上了美满富裕新生活,多年来保持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个人称号。LT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