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云南省文旅厅:10年帮扶精准发力 美丽彝寨破茧成蝶

作者:吕开家 王兴智 发布时间:2020-06-29 原出处:中国网七彩云南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省文旅厅对我们的支持,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身子骨也慢慢好了起来,是你们为我们贫困老百姓带来了希望。”这是云南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牦牛坪村挂联户马志秀老人满怀深情说出的一番话。
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11.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开展“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活动)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朴实的话语,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云南省文旅厅从2010年以来在永胜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四群”教育,还是现阶段的脱贫攻坚;无论是挂钩六德乡营山村,还是东山乡牦牛坪村,省文旅厅始终用扎扎实实的行动,用一件件惠民实事,倾尽全力倾尽真情,为挂联村带来美好的希望。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牦牛坪村,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落,这里有蔚蓝高远的天空,茂密的原始森林,朝阳初升的万丈霞光,静谧古朴的彝族村寨,悠闲吃草的牛羊。然而,交通偏远闭塞、教育文化落后、房屋破旧低矮、产业传统单一等原因,却成为了制约牦牛坪发展的一个个瓶颈。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22.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33.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包村的牦牛坪村委会)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牦牛坪村距东山乡政府32公里,辖9个村小组,全系彝族居住区,全村有农业人口561户241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22户981人。省文旅厅2017年挂钩牦牛坪村时,整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卫生意识差,村容零乱,枯草落叶随处可见。走进农户家中,厨房里常年烧着火塘,烟薰火燎,木楞房被薰得漆黑一片,锅碗瓢盆散乱放置,白天进去都让人睁不开眼。面对这一情况,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把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作为重要抓手,以点带面,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改变群众的认识和观念,以此达到促进脱贫的目的。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44.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驻村蹲点责任人杨洪文组织村民劳动)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着村里彝民数十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要想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改变彝族山寨的人居环境,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集思广益,坚定不移地推进“远离垃圾,清洁家园”行动,采用多条腿走路的办法,群众不分卡内卡外,一律一视同仁对待。一方面由云南省文旅厅投入资金进行村内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建造垃圾池和垃圾收集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工代赈”“以分计劳”,既让村庄环境得到净化,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通过清理河沟、清理公共区域,现在牦牛坪村的河道里又有了清澈的河水;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实施入户道路硬化,由省文旅厅出资购买建筑材料,农户出劳动力对自家入户道路进行硬化美化;组织开展户户“六清洁”活动,要求每户人家都用彝汉两种文字在门口挂上户主的名字,由驻村工作队员和户主们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让“面子引领里子”,有效地改善了大家的卫生习惯;根据牦牛坪属彝族聚居村落的实际,组织省内画家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庄环境整治中,结合每一户的房屋、院落布局,在墙壁上画上充满彝族味道的图案、人物造型、宣传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栩栩如生的多彩墙体画让村寨的彝族风味呼之欲出;为解决群众“上厕所难”“洗澡难”的问题,在牦牛坪和大转槽两个村小组以奖代补开展“厕所革命”。2019年共投入补助经费23.5万元,实施了47户村民的一体化太阳能浴室、冲水式厕所改造,让村民的入厕和沐浴条件不断提升,2020年该项奖补措施继续扩展进行,至2020年6月,对41户完成一体化太阳能浴室、冲水式厕所改造。此外,试种樱花也取得了成功,200多棵试种的樱花已全部成活并盛开,在美化了村寨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现在的牦牛坪村,青山绿水环绕村寨,彩色墙画彰显自信,蓝天白云高远洁净,遍坡牛羊自在悠闲,村民生活和谐美满,干部群众一体同心,整个村庄的生态环境和彝族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55.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牦牛坪开展“远离垃圾、美化家园”行动)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劳动光荣、通过劳动致富的意识也一步步得到加强。看到这些变化,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更加坚定了决战整村脱贫出列,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66.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777.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利用演出开展“五评比”和惠民政策有奖知识问答)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如何激发牦牛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又成为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工作队结合自身职能及优势,建立了一整套激励机制。通过设置“爱心超市”,通过省文旅厅机关筹建的“爱心驿站”筹集物资,将所有捐赠物资和经费注入“爱心池”,统一调度使用;开展“孝顺之家、教子有方之家、六清洁之家、勤劳之家、脱贫攻坚最美党员”五评比活动;把“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文化惠民演出和“普惠政策有奖知识竞答”紧密结合,提前梳理好普惠政策发给群众,穿插在文艺演出节目中进行有奖知识竞答,并现场颁奖,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和掌握党的扶贫政策;鼓励建档立卡群众外出务工。2019年,全村共有348人外出务工,为贫困山村如期脱贫奠定了基础;开展教育扶贫,切断贫困山区代际相传。工作队员协调云南城投集团等企业解决建档立卡户学生的教育帮扶资金,每年儿童节都资助学校开展文艺汇演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同时,筹资为牦牛坪小学修建了蓄水池、修缮了太阳能热水器、为师生制作民族服装校服105套;由于扶持引导有力,牦牛坪村群众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整村目前共有在校生774人,无一人辍学,很多家庭更是把孩子送到东山乡或县民族中学读书,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环境。全村户均有一名大学生大校或毕业,在职在编的公务员、教师等国家公职人员达到了100余人,成为了全县“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典范;把“祖国在我心中,艺术点亮人生”夏令营活动作为“我带山里孩子看世界”的重要载体。每年遴选东山乡优秀学生70余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带他们到昆明,参观省博物馆、省美术馆,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夏令营活动,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增强了他们奋发读书,走出大山的理想信念;注重党建引领,支持牦牛坪村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党建规范化建设经费3万元,组织27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程海镇海腰红色革命教育基础、保山施甸县“杨善洲林场”和腾冲国殇墓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全村党员接受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八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彝族群众的文化自信。组织东山乡非遗手工艺人到省非遗中心参加传统纺织培训,让她们提升纺织技艺,以创作出更好的彝族服饰,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为她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有接受第三方验收时,牦牛坪村委的满意度达到100%。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888.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组织的“艺术点亮人生”夏令营)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是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后不返贫的重要保障。省文旅厅从大处谋划,争取牦牛坪--大洋坪--程海镇莨莪村弹石公路建设项目。这条通道,在解决了沿线1700多名群众出行的同时,又能把山里的原生态农产品运出大山,为人民群众增加真金白银的收入,确保他们脱贫后能够逐步走向富裕。目前,该条弹石公路已经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建成后,它必将成为一条承载牦牛坪全体村民的梦想的“致富路”。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999.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文旅厅组织永胜山区孩子西安之行考古夏令营)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业的多样化扶持,是保证村民长期有收入,降低产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牦牛坪村属高海拔冷凉山区,传统产业有本地黑山羊、绵羊、黄牛养殖,花椒、燕麦、洋芋等种植;传统产业风险小,但收益少,如何找到一项短平快的新兴产业,让牦牛坪村建档立卡户早日摆脱贫困的阴影,是省文旅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多方论证之后,省文旅厅把天麻、苹果、雪桃种植列为了近期产业扶持重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远期产业扶持重点。为发展好天麻产业,省文旅厅投入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群众尽快掌握天麻种植技术,安排了25名群众远赴昭通实地参加、学习天麻种植技术培训;并在牦牛坪、长远坪、大洋坪三个村小组示范试种苹果、雪桃、樱花,让彝族群众通过产业扶持增加了大量收入,及时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牦牛坪村李清华家,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洋溢在他脸上的喜悦与幸福。李清华是一名退伍军人,由于家中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他和妻子马雪花不能外出打工。曾经,李清华家一贫如洗,只有祖辈留下的木楞房和简单的一些行李用具,就是一家人的全部家当。他表示,这几年来,省文旅厅和县委、县政府倾尽全力扶持他们,村里的生活环境改变了,道路修通了,村里特别干净,每天都有群众清扫道路和公共场所,树木也栽种了很多,樱花开放时,整个村子就像一幅画,风景越来越美了。他和妻子积极响应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和政府的产业发展号召,努力发展种养殖业,养了20只绵羊、6只山羊、7头牛、3头猪。种植了重楼、附子、土豆、苦荞等,在省文旅厅安排去昭通学习天麻种植后,又种植了天麻,现在一年大概有三至四万元的收入,家里也盖上了新房,有了洗澡间和卫生厕所,不仅水电通了,网络也通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乡村旅游,是省文旅厅为促进牦牛坪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制定的长远扶持计划。传承弘扬彝族传统文化,是发展牦牛坪乡村旅游的精髓与灵魂。通村弹石公路、2000亩樱花种植、乡村环境整治美化、彝族体验论、高山鲜花草甸、生态高原食品,是发展牦牛坪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与推手。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云南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省文旅厅对牦牛坪村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打通连接牦牛坪、大洋坪和程海莨莪村的道路,连接祥宁线二级路和大永高速,为牦牛坪乡村旅游创造较好的通达条件;投资20万元,在大洋坪村成立了全省公共文化“一会两所”试点,即乡村文化理事会、乡村文化讲习所、非遗传习所,挖掘整理弘扬优秀彝族文化;扶持大洋坪村开展好彝族火把节传统节庆活动。引导群众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种植。以中药材、苹果、花椒、核桃等绿色食品为主,打造乡村康养体验旅游目的地。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0.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牦牛坪建档立卡户李清华家)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东山牦牛坪村大羊坪村小组到县城有50多公里山路,道路崎岖难行,不便的交通条件让这个小村常年隔离在群山之中。常年以来,村里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面对贫困的煎熬。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罗洪乌里成为了小村里第二个走出去的人,从此,他辗转于深圳、北京等地,用年轻的激情,努力学习本领,打工,开餐馆,不断增长着自己的见识与才干。但在他心里始终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离乡是为了更好的返乡,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到小村,改变这里贫穷的面貌”。2014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和现代物流打通了时空阻隔,在外打拼了10年的罗洪乌里,深爱着这个生养他的小村,他要回乡,实现自己心中对小村的深情与挚爱。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5年,永胜阿姆九子网络技术服务公司脱颖而出,这是一家以“互联网+农业电商+乡村旅游”为主的创新型乡村互联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企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让彝族小伙罗洪乌里看到了乡村强大的发展潜力。于是,他制定了长远的规划,要依托高原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开创一条祖辈们未曾走过的道路。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年来,罗洪乌里用他的信念,在省文旅厅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带领家乡大学毕业生10余人,就业100余人共同创业,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在他的带动下,宁蒗永宁坪乡马鹿塘村发展花椒和药材种植2800亩,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在大洋坪村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500亩经济生态旅游农场、100亩养殖基地、53户民宿、800平方米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心;改善小村的生态环境,发动群众进行环境整治,清除全部白色垃圾,解决了小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提升了小村的人居环境。并自费在大洋坪林区内设立了129块生态保护公益宣传标志牌,强化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罗洪乌里深知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难度,因此从民族语言、文字、服饰、建筑及传统节日(火把节、彝历年)五个方面进行挖掘、宣传,让小村彝族同胞们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特色农产品。结合大洋坪村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主打绿色生态健康农产品及中草药产品,利用阿姆九子电商平台,引导群众生产,协助包装、运输、宣传、销售,使群众得以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公司也得到了稳步发展。目前,阿姆九子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小村系列产品”,包括核桃、蜂蜜、香菇、火腿、土鸡、天麻、重楼等,也在消费人群中树立了绿色生态产品的口碑。省文旅厅驻村工作队看到了罗洪乌里发展家乡经济的决心,于是倾力将他作为致富带头人培养,并支持他建立了“一会两所”保护传承小村彝族优秀传统文化。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1.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多年努力,罗洪乌里成为了“小村彝旅文化体验游”的网红,每天都在网上发布描写大洋坪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他相信小村人每天最平常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他还依托省文旅厅“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宣传推销永胜高原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这个曾经偏僻的美丽山村开始为外界知悉,人们开始相信,这个沉睡着的彝族小村里不但有绿色、生态的空气和食品,还有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淳朴善良的阿嬷阿达。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乡村旅游,始终是罗洪乌里内心最深处的梦想。几年来,在乌里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洋坪村有了第一座民宿,第一间浴室,第一批游客。2018年,100多位游客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汇聚到小村里,在这里与彝族村民们共度火把节。音乐会、露营、烧烤、欣赏小村高山甸、遍坡牛羊的优美风光,成为了游客们心中最真的记忆。阿中家的民宿,短短两天就进帐5040元,这相当于他过去两年的收入,加拉大爷的牛棚旅社,两天收益3200元……这让小村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背后的风景。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来小村的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人次,2019年旅游、农产品电商收入达到500万元。小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2万元,曾经遥不可及的轿车、电脑,也开始成为小村村民的日常用品。这既离不开罗洪乌里的小村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省文旅厅的帮扶和国家的政策扶持。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年磨一剑,脱贫功始成。省文旅厅定点扶贫永胜10年,共计派出36名干部,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结合自身行业优势,精准定位省级挂联单位责任,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齐永胜公共文化建设短板;在乡级层面,他们帮助建设乡镇文化站,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村级层面,在六德营山村建成了他留民俗博物馆,努力打造他留山乡村特色旅游系列产品,培养了一支他留文艺队,实景剧《他留人》获全省金奖;千亩梨树、千亩核桃、千亩花椒构筑了营山的产业支撑;3000亩“产业花”不同季节开放,让营山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他留文化“乡村旅游地”。在牦牛坪,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打造了错落有致、彝族文化浓郁的村寨风貌;以中药材、天麻、荞麦、核桃、花椒、苹果、牛羊养殖为主的产业支柱已经形成;乡村旅游正在起步……省文旅厅历任领导和全体干部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文化教育扶贫,实施产业发展,用真心换取真心,用笑容回报笑容,一次次入户,一次次交谈,暖心的话语,真实的帮扶,让山寨里的民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扶贫政策,感受到了扶贫干部的优良作风,正是越来越好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拉近了省文旅厅全体干部和民族群众的距离。真心帮扶,换来的是美丽彝家山寨的破茧成蝶,如今的牦牛坪村,村容村貌清洁规整,邻里之间热情和睦,莘莘学子勤学苦读,古朴村寨美丽静谧……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a2.jpg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牦牛坪老百姓依依不舍省文旅厅蹲点责任人杨洪文)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牦牛坪村已脱贫出列,而乡村旅游的序幕才渐渐拉开。随着云南全域旅游的推进,大永、华丽、永宁三条高速公路的即将贯通,在大山深处的东山牦牛坪村,彝族同胞们正激情满怀。他们将在省文旅厅的持续帮扶下,紧紧抓住永胜开发文旅、农旅融合旅游的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这篇大文章,为村民持续增收,大步进入小康社会而奋勇前行。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K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