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峨山|“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再现民族文化的勃然生机

作者:柏云飞 顾世丹 等 发布时间:2020-03-26 原出处:​云南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1.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海开新街 柏云飞 摄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旧名嶍峨,是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彝族四腔发源地,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素有“天下彝家·笃慕梦园”的美誉。今日峨山,在传承与保护中,民族文化蓬勃发展。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彰显地方魅力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彝家姑娘,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那繁杂且寓意深远的图案、艳丽又不失层次感的色彩总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些,都来自当地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人们将它称作“彝绣”或者“彝族刺绣”。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纳苏姑娘 罗涵 摄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峨山彝绣发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这一千多年里,勤劳聪慧的彝家女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创制出了纳苏堆绣、聂苏挑绣、山苏平绣、花腰贴绣等多种技法,以及长短针、套针、打籽针等十余种针法,形成了独具峨山特色的彝绣风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成为了峨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萍 李海峰 摄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萍是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一个生活在峨山县富良棚乡的彝族妇女。自儿时起,她便跟随长辈研习彝族刺绣的绘画和针法。凭借着对彝族刺绣的喜爱和细心琢磨,以及长辈们的悉心教导,她12岁左右便能把自己看到的花样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并通过刺绣生动再现,村里村外的绣娘每次要绣花时都会找她讨要花样。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长期的刻苦研习,李绍萍的刺绣手艺日趋娴熟,并系统掌握了彝族服饰绘画和刺绣技艺。此时,本就心灵手巧的李绍萍经常会将生活里见到的花鸟虫鱼绘在布上,绣在衣服上。而每一件绣品上的花色从设计到配色、针法,都不重复,她还将各种花卉组合起来绣制,形态各异的花样色泽由浅到深,作品极富层次感,令人赏心悦目。由于李绍萍的刺绣技艺突出、刺绣作品精致美观,由她完成的彝族刺绣在峨山深受群众喜爱,并销往玉溪、楚雄和昆明等地,更有作品被海外游客带到异国它乡,成为外乡人了解峨山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传承 柏映泉 摄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李绍萍被授予“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她说:“县里邀请外面的刺绣专家到峨山授课,组织本县刺绣能手到外地‘取经’,组织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今,具有娴熟技艺的李绍萍更加自觉地担当起了彝绣传承的重担。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彝绣文化,峨山县建立彝族服饰文化传习阵地,加强彝族服饰文化传承培训,开展彝绣进校园活动,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峨山县刺绣协会、峨山慧玉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旨在传承和弘扬彝绣文化的机构孕育而生。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庆五十周年峨山县花鼓队进京表演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彝绣,彝族花鼓舞、彝族四腔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也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1999年,峨山彝族花鼓舞跳进了北京,跳到了国庆大典上。2006年5月,“彝族花鼓舞”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峨山被命名为“彝族花鼓舞之乡”;2011年11月,峨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彝族花鼓舞)之乡”。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发展凝聚社会正能量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彝族花鼓舞、彝族服饰和彝族四腔是峨山文化的具体呈现,那么“火把节”“开新街”等传统节日则是人们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节日期间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绣娘评选、长街宴、篝火晚会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不仅蕴含了浓浓的彝乡情调,而且各有风味、各具特色,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彝乡峨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火把节 潘泉 摄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使当地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峨山县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稳健发展、推进文艺创作,在促进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jpg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鼓之彝乡欢歌 潘泉 摄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县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一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了有效挖掘传承和抢救保护,巩固了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局面。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峨山县积极推动彝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嶍峨古镇、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等新型城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火把节”“开新街”“咪嘎哈”等民族文化节日展示地方文化特色。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柏云飞 顾世丹 沈杰 毕晓琳 羊婷婷,原标题:创建路上·峨山|“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再现民族文化的勃然生机)B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