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楚雄永仁: “赛装节”打响彝绣品牌,让“中国彝乡”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作者:陈敏 发布时间:2019-12-22 原出处:上观新闻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摘要:从高原艳阳里的孤芳自赏到国际都市聚光灯下的焦点,沪滇两地宣传、文旅、扶贫协作等相关部门付出很多努力,积极对接文旅资源,以文化帮扶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
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小哥好人才。像你的人才多多有,像你的良心找不到。”入夜后,永仁县县城的彝族文化广场上,歌声荡漾。人们围成圈圈,不分男女老少,跳着特色的左脚舞,好不热闹。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场的中央,一尊彝族少男少女的群体雕像诉说着古老的传说……相传1300多年前,朝里若和朝拉若兄弟打猎时,发现了肥沃的黑泥潭,种出了如马尾一样粗壮硕大的稻穗,带领乡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了感谢兄弟俩,乡民们决定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赛装仪式,让他(她)们挑选意中人。这一天,十里八乡的姑娘都会穿上亲手绣制的新衣,来到“嘎列博”梁子,赛装比美、跳脚狂欢、通宵达旦。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场举族相约的盛会,就是彝族最早的原生态乡村T台秀——彝族赛装节,传说中的“黑泥潭”正是如今的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崇山峻岭里世外桃源般的直苴村,传承着楚雄文化的“根”与“魂”,他们用彝族赛装节倾诉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无限向往。在赛装文化的熏陶下,直苴村的女孩5岁能拿绣花针,10岁能染布剪裁、缝衣绣花。刺绣,对她们而言,似乎是天赋,又似是融入血液的基因。“我们不用打草稿,直接在布上画了就能绣出来,都靠想象力。”无论是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还是生机勃勃的野趣动物,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都在丝丝彩线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传承千年的彝绣,像是山谷中的野百合,静待属于她的春天。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一颗珍珠变一串项链,上海助力“串”起彝绣文化产业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刺绣,更有千年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但彝绣仍然像养在深闺的“大姑娘”,鲜为人知。探究其因,一是产量低,手工刺绣耗时长,绣娘们习惯于“单兵作战”,个人作业产量十分有限;二是销路窄,传统民族服饰具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购买者大多是附近村民;三是缺乏品牌意识,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初级销售模式。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绣娘好似一颗颗散落在大好河山中的沧海遗珠,需要用金丝银线串起来,才能成为一串传世的珍珠项链。上海文化帮扶就做了这样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凝聚绣娘合力搞产业,需要找到“领头羊”。在上海帮扶下,通过非遗传承人和骨干企业牵引带动,“公司+合作社+绣娘”的模式已经建立。围绕订单需求,永仁县建起了“扶贫车间”,引入机绣设备和制版电脑,让古老的彝绣插上了现代化“翅膀”。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9.jpg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仁县彝绣扶贫车间机绣机器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我们是很排斥机绣的,觉得自己手工做的就是最好的。后来有机会到上海进修培训,我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大了,机绣和手绣并不矛盾,可以齐头并进。”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会长李济雁就是彝绣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之一。今年中秋节前,一家鲜花月饼企业找到李济雁,要制作2000个月饼礼袋,如果按传统的彝绣手法,无法保证2000个礼袋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此时扶贫车间为彝绣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可能。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济雁设计的十二生肖图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机绣适合企业订单,手绣适合私人订制,差异定位让彝绣的市场变得更加广大。“上海干部为我们打开了思想的窗户,我们更敢想敢做了。现在不再局限于民族服饰,在生活用品、配饰等方面也开始尝试。除了参加展会接订单,我们还学习网络营销,进驻电商平台。”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李济雁创立的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会员已达236名,发展彝绣营销大户4户,协会每年生产的彝绣产品可达20万余件,销售额达800余万元,会员年均收入3万元,有5名会员年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在协会的示范带动下,永仁县内成立彝绣专业合作社1个,社员68个,示范户36户;成立彝绣协会一个,分会12个,会员5000余人,其中吸纳贫困妇女1500余人,彝绣技艺者达1.4万人。彝绣产品销售产值超过2000万元,永仁彝绣产品走出了大山,远销美日加等国和地区。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搭上沪滇“专列”从高原艳阳到都市聚光灯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行之有效的生产销售机制,独一无二的非遗传承技术,团结一致齐力脱贫的决心,让彝绣产业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赛装节是一节过千年,千年过一节,千年等一人。以赛装节为源,我们正和上海一起共同推进彝绣产业化进程。彝绣必须走出去,走出影响力。”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州委宣传部长徐晓梅介绍。“‘彝绣云裳’助脱贫——文化帮扶楚雄彝文化走出大山、登上大舞台”入选2019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沪滇协作盘活了当地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彝绣精品产业链,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楚雄“中国彝乡”的彝绣品牌越擦越亮。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16年起,永仁县连续三年承办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中国·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今年,更是借助上海企业东方国际集团的行业龙头优势,楚雄彝族服装专题展示先后登上4月份上海时装周和9月份纽约时装周的大舞台。上海与云南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彝绣注入了多元化的全球思维,让非遗新生,成为时尚和市场的宠儿。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时装周上,一幅40平方米的作品《山欢》成了秀场焦点,这是4名绣娘耗时52天共同完成。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火把节、三女找太阳、茶花女传等被重新设计,向世人展示出千年传承中的新活力。“一针一线都透露着彝绣的美和生命力”,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高原艳阳里的孤芳自赏到国际都市聚光灯下的焦点,沪滇两地宣传、文旅、扶贫协作等相关部门付出很多努力,积极对接文旅资源,以文化帮扶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在上海的帮扶下,彝绣更加时尚化、国际化、产业化。我们相信,未来彝绣将实现更大产值,希望我们在文化帮扶上的先行先试能成为可复制的模式。”徐晓梅说。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1.jpg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一条街的店铺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在永仁县县城已经形成了“彝绣一条街”,吸引各具特色的彝绣销售门店入驻。李济雁坐在自己的店铺里,拿着外婆的收山之作——公鸡帽,对彝绣的明天,她充满信心。从绣娘培训到彝绣扶贫车间,再到一条街,可以窥见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缩影。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上观新闻》   作者:陈敏Gg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