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凉山文旅融合发展助推脱贫奔康

作者:胡正清 袁蕾 发布时间:2019-10-13 原出处: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未标题-2.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火把节狂欢夜  (邹森 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横断山区东部,在川滇之间,有一颗绿色明珠熠熠生辉,那就是大凉山——中国大西南天然林区的重要区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构成。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藏羌彝走廊”历史通道。1935年5月,中央红军通过这里,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抢渡大渡河,胜利北上抗日。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30万质朴善良勤劳奋进的各族儿女。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凉山1956年经过民主改革,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千年跨越。今天,凉山人民正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朝着全面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迈进。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3.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海结盟》剧照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文化脉脉相传   (钟源 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繁荣文化 硕果累累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情的民俗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迷人的田园风光。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上个世纪凉山解放、民主改革的历史时期,凉山涌现出歌舞《快乐的罗索》、小说《云崖初暖》、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成为时代的文艺经典。周恩来总理深情赞扬:“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凉山歌舞团是凉山文化的一面旗帜,创新不断,佳作迭出,成为宣传凉山的金字招牌、共和国与友好国家文化交流的美丽使者。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走出了当代著名作家吉狄马加、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走出了引领彝族民谣世纪新风的“山鹰组合”,还有一茬一茬的文学家、音乐家、摄影家、美术家……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乘着国家“文化强国”的东风,高起点、高标准精准编制文化扶贫、文化强州方案,以全面繁荣的文化建设温润凉山大地,推进脱贫奔康。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推出精彩的文艺作品。精心打造具有浓郁民俗风情、时代特色鲜明的电视连续剧《彝海结盟》和《索玛花开》、全球首部彝族歌剧《彝红》等一系列优秀作品。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化一贯坚持的惠民文化。凉山歌舞团每周一次在西昌举办大凉山惠民音乐会,至今演出379场,是全国唯一定期不间断、公益全免费、专业院团承演的文化惠民项目,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唯一的文化惠民音乐会。山鹰组合、彝人制造、老彝腔等著名的音乐社团纷纷深入乡村,为脱贫攻坚鼓劲加油。凉山州电影公司翻译的系列彝语电影、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翻译的系列彝语电视连续剧定点放映、定时播出,强烈释放正能量,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凉山的父老乡亲享受着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快乐,呈现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设欣欣向荣的乡村文化。截至目前,凉山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约1.7亿元,以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活动,促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彝族传统训世经《玛牧特依》的教学和比赛引人关注。昭觉县的彝语相声小品组合、盐源县的彝语脱口秀的表演,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广受父老乡亲喜爱。开展文体比赛,活跃乡村,从思想层面有效促进了禁毒防艾、计划生育和移风易俗工作。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凉山文化活动踏上了更高的舞台,释放崭新的能量。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暨中国当代文学7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在西昌举行,一场高规格的文学峰会首次“亲吻”凉山大地,让文学的力量,滋生大凉山,助力民族文化大发展。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以来,凉山连续举办了4届“‘西昌邛海·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在国家“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展开了凉山与世界的文化对话。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的女儿国”泸沽湖  (冷文浩 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旅游 效应“井喷”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北起大渡河,南抵金沙江。有大小凉山的彝寨风物,有生态木里的藏乡风情,有泸沽湖畔摩梭儿女母系氏族文化的神秘风情。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有如梦似幻的螺髻山、修身养性的彝海灵山、绿色生态的邛海泸山、蜀风滇韵的会理古城,还有世界最大的温泉瀑布等,蜚声中外,令人神往。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州府西昌,被誉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50余项称号。生态良好的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城市湿地,今年11月9日,2.7万跑友将相约西昌,奔跑最美马拉松赛道。五年来,西马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赛事服务水平,关注度与赞誉不断提升,2018年被评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邛海国际帆船赛”“环邛海全国自行车赛”等各种赛事活动,为邛海水域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度假区体育运动度假产品体系,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美凉山,步步皆景,截至目前,全州A级景区已达到36个。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借助“一办两创”的东风,凉山旅游高位起跳,集团式创建了4个国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西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旅游基础设施大改善、城市面貌大改观、旅游产业大突破,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迎来了凉山旅游的“井喷”时代。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把文化旅游确立为首位产业。打造“世界彝族文化旅游中心”“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西昌为核心,打造安宁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凉山原生态彝族文化体验区、“长征丰碑团结之旅”凉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温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经济区、西部香格里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发建设凉山古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金沙江高峡平湖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带、雅砻江黄金水上走廊旅游经济带;以17县市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为支撑,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文旅康养格局正在形成。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设安宁河谷旅游观光农文旅走廊,大力发展冬季阳光康养和夏季避暑度假旅游,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至2018年,全州分别接待游客4081.12万人次、4419.22万人次、4595.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1.62亿元、361.08亿元、436.67亿元。2019年春节期间,全州接待游客455.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68亿元。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观赏多彩的凉山景观,陶醉多情的凉山文化。夏天来避暑,冬天晒太阳,凉山,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6.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人竞技西马赛 (李小平 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7.jpg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夏日邛海湿地 (李小平 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融合文旅 助力脱贫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挖山,不砍树,搞文旅能致富。”这是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把发展文旅产业与精准扶贫、铸就永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推进了脱贫攻坚的决胜。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一批致富的文化产业,拓展脱贫奔康可靠的产业通道。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饰、彝族餐饮产业遍布城乡,有力拉动了群众增收脱贫。凉山列入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合作、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完善。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傈僳风情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等3个国家级藏羌彝文化走廊重点项目、西昌“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冕宁冶勒“牧羊小镇”、昭觉谷克德高山营地等文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跃特色旅游,实现增收致富。越西县河坎村贫困户日克机木,在村“红军村庄”里经营着一家红军面馆,2018年收入近10万元。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中洼联社,有65户摩梭和汉族村民,村民们成立了喇塔马帮,既找回了失去的文化,还通过游客骑马体验的方式创收。中洼联社主动融入泸沽湖旅游发展大潮之中,曾经的贫困社,走进了旅游脱贫致富新天地。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享有“彝族文化走廊”和“中国彝族服饰之乡”之称,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特色项目,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县旅游收入达3.76亿元,同比增长17%,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贫困村减少到93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1686户、53095人,贫困发生率从31.8%降至18.1%。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凉山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州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120亿元,推动22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摘帽。截至目前,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29个,建成民宿达标户246户,举办乡村旅游节庆80余个,建成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57个,旅游产业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直接带动12000余户群众增收和脱贫。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 / 胡正清 袁蕾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素材来源|凉山日报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整理|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Fs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