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彝家山寨新农村——武定县插甸镇古普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作者:李绍德 发布时间:2019-05-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增加,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武定县插甸镇古普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把准“脉搏”,开出“良药”,下好“剂量”,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加快群众奔“小康”的步伐,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扶智与扶志,脱贫增活力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扶贫先扶志,脱贫增“活力”。古普村党总支在县党史办的大力帮扶下,坚持把“扶贫先扶志”作为宣传工作的先导,以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为契机,通过入户宣讲、户主会议、开展民主测评等方式,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错误思想和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等现象,增强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形成争相脱贫的氛围。除此之外,该村每个月还抽出时间重点帮扶思想贫瘠、心理懒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思想上拔掉他们的“穷根”,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经过不懈努力 “扶志”效果初显。  仅仅在困难时送出几百元的慰问金是不够的,让贫困户拥有相应的谋生技能才是摘掉“贫困帽”的关键。为了开拓村民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思想,古普村通过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来办讲座、发挥乡土人才和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等方式,把技术培训办到田间地头、送进农家小院,使村民掌握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长。目前已组织培训20余场,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增强产业链,脱贫有动力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两委”经常思考:怎样让群众增加收入?什么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反复讨论,多次调研,最终形成了“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知名企业,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的指导思路。思路明确了之后,村结合实际确立了以烤烟、豌豆、鲜切花、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禽类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多种渠道让全体党员和群众知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2018年村委会成立了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也可带动周边10个村民小组126户农户脱贫致富,其中包括建档立卡户65户。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施农危改,全力助脱贫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党总支按照相关文件,实施了“危房改造”,D级危房进行拆除重建,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问题。同时实施了村“亮化”工程,现在路灯亮了,群众也放心了,孩子们的笑声更甜了。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卫生也要搞上去。”这是村党总支书记李思政提出的要求。在村、组干部的配合下,以整治生态环境为切入口,有序组织党员群众对道路沿线、村内沟渠、河道,进行全面大清扫。为了保证整治清理的成果,还在每个小组形成轮流清扫的制度。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澈的河水,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垃圾箱,与以前相比较变化太大了。实现了旧貌变新颜,彝家山寨展现出了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新画卷。(李绍德)l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