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青花椒富金阳人

作者:果布柳作 发布时间:2006-09-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青花椒成为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的“名片”,青花椒富了金阳人。近年来,金阳县咬定“青花椒”不放松,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大面积、大规模种植,使青花椒规模效益日益渐显露,产量越来越大,品质价格越来越高,涌现出了“中国青花椒第一县――金阳”、“四川青花椒第一乡――红联”“凉山青花椒第一村――油房”、“金阳青花椒第一户――吴依博”的四个第一。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青花椒香气满山飘 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秋的金阳仍然夏天般酷暑,只要站在田间地头或房前屋,显然一股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把你带到椒香的海洋;只要咬定一颗青花椒品尝,也许把你麻翻倒地。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无三亩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金阳县地貌的真实写照。金阳独特的土壤、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金阳青花椒更以其色泽碧绿、颗粒硕大、香麻味纯正浓厚,芳香醇含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而在中国的花椒产品中独具一格,声名远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8月,金阳县在成都举办的“金阳青花椒特色农特产业促进活动”上,有一位姓张的知名人事说,他基本走遍了全国各地,吃了不少的花椒,但从来没有吃到过像金阳的青花椒那么香、那么麻,不愧是花椒中的极品。当时这位知名人士原不信金阳人把自己品牌喊得这么大、吹得那么响,知道金阳在成都举办青花椒促销活动后亲自来到现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放了一颗青花椒在嘴里尝尝,结果麻得他满脸通红,透不出气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据说,在当场起码麻了他半个小时。目前,知道金阳青花椒的不多,但吃过金阳青花椒的人也不少。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青花椒上市时节,外商乘着秋风不远万里来到金阳,争相购进,把几亿价值的几百万斤青花椒远销北京、重庆、宜宾、吉林、辽宁、深圳、西藏、香港、澳门等地,香麻了国内外的消费者。如今,金阳有了自己的品牌,享有“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青花椒之都”美誉。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联:椒农钱袋子鼓起来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联是金阳县从1984年就开始率先组织实施种植青花椒示范点的第一个乡。由于该乡土壤肥沃、气候适应、椒农种植积极性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空地,农民都拿来种植青花椒。如今的红联乡成了郁郁葱葱的“金子林”。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联乡青花椒质量好、规模大,每年青花椒上市季节,各地商贩云集红联乡购买青花椒。为了进一步吸引商贩前来光顾,大力拓展青花椒市场,提高红联乡青花椒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红联乡每年都对青花椒进行促销活动,每逢青花椒盛会,红联乡青花椒市场人流如潮,埋在街道两旁的花椒似长龙摆尾,来自重庆、成都、昆明、贵州等地的商贩在街头巷尾排成“长蛇”,打下埋伏,“拦路抢截”,把票子一把一把送往椒农钱袋子里。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到外商抢购青花椒赚欢了,当地农民种植规模小或高山一带彝族农民,尤其是彝族妇女抛弃长期以来羞于买卖、耻于讨价还价的观念,不甘落后,夹起几根麻袋,手提一杆秤和一把筛子,勇敢地走上大街小巷,掀起了花椒生意热。他们把收到一定数量后,又卖给外地大老板,从中每斤赚了0.5至1元,他们平均每次赶场天可赚100元左右。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红联乡共1060户,5315人,青花椒种植面积达9600亩,青花椒挂果数51万株,年产量达60万斤,产值1000余万元。全乡靠种植青花椒年收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900余户,约占全乡总户的80%,青花椒人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产量最高的专业户收入10万余元。红联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青花椒第一乡”。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油房:流淌青花椒油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来到金阳县芦稿镇,再翻过一座大山,就会看到发展青花椒而得名的“凉山青花椒第一村”的油房便映衬在绿树丛中。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初油房村一些农民不愿意种植青花椒,原因就是怕种植青花椒风险大,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上涨,看到一些农民真正富起来了,原来“要我种”的农户红了眼,种植积极性提高了,变成了“我要种”,青花椒已成为油房人的“摇钱树”。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走进油房村,高大的青花椒把人都遮得看不出天空,看不到远处,尤其是7至8月,硕大的青花椒把每一棵的枝干都压弯了腰。当地的一位老农曾经提醒过顾客:油房的青花椒特殊,在林下最好不要品尝青花椒,由于椒油含量大,麻味较重,容易把喉咙麻住。当地的农民挺大方,只要你想要几斤鲜花椒,他热情地为你采摘并免费送给你,几斤鲜花椒对他们来说无济于事。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油房村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荒地,房前屋后看不到一块余地,青花椒收入就占该村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75%以上的椒农摘下了贫穷的帽子,70%以上的椒农收入超过万元。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依博:面对青花椒微笑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县拥有“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四川青花椒第一乡”、“凉山青花椒第一村”美名外,令人最欣慰的是又产生了“金阳青花椒第一户”,这就是金阳县德溪乡李子坪村李子坪组青花椒种植大户吴依博一家。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依博一家是县委、政府扶持发展青花椒产业的其中一户。近年来,金阳县按照“扶持青花椒种植大户,带动其他椒农大规模种植”的工作思路,政府投资一点、自己投入一点的办法,大力扶持青花椒种植大户,取得来了扶持一户、见效一户、致富一户的效果。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县政府投资几万元,不仅给吴依博家修建了一个浇灌青花椒的蓄水池、晾晒青花椒的水泥坝,而且县花椒办多次安排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看看青花椒,指指点点管理方法,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今年,吴依博一家种植60余亩青花椒的3000余株都挂了果,预计青花椒干果产量将达5000余公斤,产值超过20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能实现5万余元。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这些骄人的数字,面对家里的沙发、彩电、DVD、功放、音响等一应俱全的现代生活用品,面对田间地头硕果累累的青花椒,吴依博总是在微笑,满脸都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在芦稿镇交易市场,金阳青花椒卖得热火朝天p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