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声声彝语换来深深服务

作者:赵新平 发布时间:2015-09-16 原出处:中国南方电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会彝语的所长,服务就是不一样
 
  富源供电公司所长非常多,但是像毛继华这样能说一口流利彝语的,在整个富源电网找个遍也就只有他了。富源县是一个彝族人口比较多的县,尤其像墨红镇和十八连山镇这些区域彝族遍布,而且地理位置偏远,至今还有些村落里还用着彝语相互交流沟通着。像毛继华能拥有一口标准的彝语腔,进入彝族村落开展线路通道清理和农网升级改造等工作时,与村民们遛上几句彝语,无形中就拉近了他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好多电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在很是亲切般的彝语氛围中轻松解决掉了。
 
  彝语交流亲上亲换来彝族新光明
 
  毛继华自从1997年加入到富源供电公司以来,一路干过变电运行、线路管理、市场营销和电网规划等多种工作,每个岗位都为他积累了各种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再加入会一门彝语语言,让他在如今的富村供电所工作如鱼得水。
 
  德胜村是一个富村镇彝族较多的村落,经过前几年的那场农村电网改造,村民们都用上了舒心电。但是,随着村民收入水平不断地提高,很多村民在村子边缘地带盖起了新房。新房盖起后,村民们从附近村落乱搭乱接些电线用起电来,随着村边缘地带盖起的新房越来越多,整个临时搭建的电网如蜘蛛网散乱在丛林里,再加上这些片区树木茂密,这些无序的电线随时都可能跟树木或爱爬树的村民发生亲密接触,一不小心就引起了线路跳闸和人生触电事故。而且远离村中央甚远的这些用户已经处于线路的末端,电压质量一直不理想,新买来的诸如电磁炉的电器设备都只是一堆摆设,一直使用不起来。
 
  毛继华通过几次抄表和处理故障的机会,目睹了这一片区杂乱无章的电网很是揪心,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低下的用电质量更是让他放心不下。他于是多次上门用彝语跟村里的领导商量起这片区的电网改造问题,开始时村里领导很不支持他的建议,觉得村民有电用就行,管电的质量好不好。但是毛继华抓住各种机会用彝语解释着电网改造对村民生活和日常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电网改造全由供电所出钱出力出料,而村里只需专门负责线路通道的清理和杆塔的选址协调就行。最终德胜村委会被富村满满的诚意打动了,和电力工人一起快速地开始了这个惠农利民的电网升级改造。
 
  流利的彝语给彝族老人亲人般的服务
 
  在这次电网改造的协调中,利用彝语亲切地跟彝族人民进行无障碍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正是这种零距离的服务让彝族人民不断认识到电力人的真诚和责任。而在墨红供电所这个彝族众多的地方,当时身为所长的他一次次用彝语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感情。
 
  当时墨红镇十八脚村农网改造如火如荼,毛继华经常和班员们一起奔赴现场查勘着安全和协调各种占地问题。有一天,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在工地上用着彝语和生涩的汉语跟供电所员工比划着什么,被她拦下的施工人员根本不知道老奶奶在说着什么,而此时毛继华刚好经过这里,仔细听了老人几句后就懂了她的意思,于是现场用彝语跟老人交流沟通起来。
 
  仔细打听后,毛继华知道了老人阻拦的缘由,原来是老人家家里有一周没有电了,想叫供电所的人去看看。毛继华当场叫上几个班员就奔到老人家,帮老人瞧起电问题,一眼就发现老人家电源开关的保险丝烧断了,本来换根保险丝就能解决,但是毛继华发现老人那根烧断的保险丝是一根很粗的非常规的导线,他断定老人家里一定还存在大的用电故障才会烧断它。于是,他一边用彝语跟老人交流一边全面检查起屋里所有线路和用电装置,最终发现是老人那台碾米机的问题导致的,于是当场剪短了碾米机的电源把故障隔离出来,然后换上新的保险丝跟老人家里恢复了光明,而一同前往处理故障的同事亲眼见证毛继华灵活自如地切换着彝语和汉语跟他们和老人交后,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所里刮起学彝族风让工作更轻松
 
  这些年里,毛继华都会利用各种机会教他所在所里的员工几句常用的彝语,以便让手下员工到彝族寨子里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富村供电所的老同志们或多或少都会几句简单的彝语。很多员工有时候也会主动找毛继华学习几句日常工作中会碰到的彝族语。因为彝族村落大部分都是树林茂密的地方,所以线路通道维护是进入彝族寨子必做的一项工作,所以类似砍树等词汇也成了员工争相学习的词汇。
 
  肖本胜与毛继华差不多同时进入到富源公司,当年在十八连山供电所当所长的时候,在一次聚餐中更是当面质疑起毛继华的彝语水平,并当场跟毛继华打起赌来,只要他讲一句汉语,他能马上用彝语翻译出来,他就罚酒3大杯。当现场看着毛继华把汉语转化化流利的彝语讲出后,他自觉地喝下了那三杯罚酒,心中也更是开始膜拜起他来。由于当时他管的地方彝族也众多,他自从那次挑战后,经常一有空就会打电话跟他请教常用的彝语,也很是方便了他后期在彝族村落工作的开展。
 
  "当时我们十八连山的彝语人口差不多跟他们墨红地方的差不多,如此众多彝族人口掌握一门彝语对开展工作是特别重要的。为了能更快地掌握这些语言,经常只要一碰到他,我就会跟他讨教些彝语的讲法。"肖本胜回忆道。(赵新平)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