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姚安县摄影家协会组织到梅葛之乡开展采风拍摄

作者:戴国斌 发布时间:2024-12-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12月1日,姚安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深入梅葛之乡官屯镇开展以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培植产业和历史文化保护为主题的采风拍摄活动。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官屯镇地处山区,国土面积较大,达274.61平方公里,生态较好,森林覆盖率达71.35%,仅林地面积就有34.7万亩,且境内海拔高差达10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较大。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个拍摄主题:养殖产业

马游村是被彝家人视为“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发源地,是驶名中外的著名彝乡,有“梅葛故地、彝舞之乡”的美誉。在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官屯镇党委政府和马游村党总支村委会从当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气候优势出发,以马游村为基地,引进“云南六大名鸡”之一的武定彝乡纯正原种武定壮鸡与本地传统古老土鸡杂交,自然孵化选育,培育出了特色鲜明的马游彝乡纯土鸡。并以“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在马游及全镇8个村委会推广养殖。雏鸡以玉米面、高山小杂粮和米糠等为饲料;成活后,进行林下开放式、全自然生态放养。以蚂蚁、蚂蚱、昆虫、嫩青、中草药和山泉水等为主要食物饲料。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游彝乡纯土鸡在野外生长周期长达8个月以上,是其它养殖场的3倍多;产品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平均每只卖价在200元左右,也是当地市场其它品种鸡的3倍左右,且供不应求。因官屯境内有滇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水体洋派水库,因而,马游彝乡纯土鸡又被命名为“官屯洋派园林鸡”,并且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申请注册了“官屯洋派园林鸡”商标。目前,全镇养殖规模已达15000多只,产值3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就达180多元。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个拍摄主题:花卉产业

近年来,官屯镇党委、政府结合彝乡实际,把花卉栽培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产业培植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来抓。引进了鑫城等现代花卉种植科技企业,并以企业为龙头和示范,引导和带领农户进行花卉种植,取得了良好实效。使花卉种植迅速成为了全镇的支柱产业。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种植大户董星龙介绍情况)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产品已远销售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越南等地区和国家。花卉种植大户董星龙介绍说,花卉高的时候卖到4元多一支,最高卖过7元多,低的时候1.5元左右一支。他家种植了16亩大棚的花卉,2023年收入80多万元,除去农药、化肥、人工、包装、运输等成本费用,纯收入在50万元左右;2024年的情况与2023年差不多。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个拍摄主题:文化遗产

官屯镇马游村不仅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发源地,有着丰富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境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贽桥、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游义学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屯兴宝寺遗址等文物古迹。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39.jpg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官屯镇坚持一抓保护,一手抓利用,让这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和文物活起来,教化乡风,为乡风文明建设服务,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新路。mD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41.jpg

(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游义学馆)

image043.jpg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贽桥)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戴国斌,男,倮倮颇彝族,中共党员。姚安地方历史和彝族文化学者、诗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人。曾当过教师、记者、行政领导、刊物主编等职,现任四级调研员。参加工作数十年间,已有2000余件新闻、信息类作品在省、州、县各级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刊播;有100余篇各种题材论文刊发于各地的各级各类报刊和杂志。其中: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20余篇;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方面40余篇;民族文化研究方面20余篇;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方面30余篇。地方区域经济研究、党的建设及其它题材方面30余篇。有60余件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零星刊发于地方各级刊物和书籍。曾完成过《云南省情·姚安篇》、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各县市在香港《大公报》开展专版宣传的“姚安县专版”和《中国广播电视总汇》姚安县相关内容条目的撰稿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