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云南楚雄武定县“绣”出彝家新生活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余宏友 发布时间:2022-10-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傍晚时分,当秋日的阳光将村头那几棵老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的时候,云南武定县猫街镇咪三咱村牛羊群陆续归圈,大人小孩归家,村子渐渐安静下来。但村子里却不时有游人游览参观,今年50多岁的彝族秀娘普玉珍正带着几个村里姐妹就着落日余晖赶着活,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绣出彝家美丽新生活。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提起刺绣,人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纤柔女子手执绣花针,牵引着五彩丝线,在绣面轻快飞舞。但是,在云南省武定县猫街镇雄冠彝绣厂的绣坊内,几十名绣娘却正向一位年过半百的婆婆拜师学艺。这位婆婆名叫普玉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的国家级传承人。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能否绣出美丽的服饰,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我从三岁开始跟着奶奶学习刺绣,一开始只是学习简单的针法,后来通过不断的探索,渐渐地我自己设计图案,自己搭配色彩,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彝族刺绣的64种针法。”普玉珍说,针线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手磨起了泡,绣出来的图案总是不尽如人意,直到手指磨出了老茧,绣品才一天天有模有样。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玉珍的雄冠彝秀协会,成立于2012年6月,协会成立以来,会员由最初的120人,发展到现在的1300余人,其中残疾人绣女94名。雄冠彝秀协会建有工厂厂1个,生产车间1个(500平方),办公室3间,在武定设有彝秀门店,常年加工刺绣产品,年生产大小工艺品达20000多件,生产彝族服饰5000余件(套),利用代销、直销、网络多种营销渠道,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年产值近200万元。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刺绣产业发展新路径,推进刺绣工艺提质增效,推动全县刺绣产业加快发展,绣娘、刺绣带头人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有到优、从分散到集中的蜕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有刺绣扶贫车间5家,绣坊2个,刺绣品和刺绣服饰制作、营销企业(经营户)38户;刺绣从业人员达2600多人,有彝绣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1人、州级2人、县级4人;全县1万多名农村妇女参与到了与刺绣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中,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极大地促进了刺绣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广大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为她们增收致富开辟了新天地。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整合各个行业项目、资金和人力等,支持引导成立协会,组织建立合作社,大力培养刺绣传承人,着力推进刺绣产业发展。近3年内投入290多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刺绣产业发展,通过争取全非洲华人妇女联合总会和其他组织发展刺绣产业资金,拓宽投资渠道,投入刺绣产业“创业贷款”资金等方式帮扶有志于从事刺绣产业、带动群众发展的带头人。同时,投入培训专项资金60万元,利用县内国家级彝绣传承人的优势组织了上百场(次)培训,开展了“彝绣大师”“彝绣能手”等评比活动。组织刺绣骨干和刺绣带头人60余人(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见识,提升技艺,让每个绣娘都成为行家里手。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和发动广大群众的优势,搭建起刺绣产业发展的平台,带动更多人员从事刺绣相关行业。成立武定县彝绣协会,吸纳了11个乡镇105名刺绣带头人成为会员,带动全县2600多名绣娘,形成“协会+会员+绣娘”的模式,搭建了与外界商家合作交流的平台。分散建扶贫工厂,投入35万元资金建设了以彝绣、苗绣、傈僳绣为中心的刺绣扶贫工厂5个,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建档立卡户大力发展和传承刺绣产业,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集中打造规模化发展,将全县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12户刺绣带头人集中起来,把县城民族文化广场打造成“绣花广场”,集中对外销售刺绣产品,接收各种订单制作,签订了招商银行“招行盲袋”的订单、签订了“盘金绣”制作订单,打通了消费市场。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心描绘全县刺绣全产业发展蓝图,加大宣传引导,让刺绣产业发展的这块“布”越做越大。在线上,开设刺绣展销店售卖绣品,制作了武定彝族刺绣元素的“武定妹妹”微信表情包,全面推广使用宣传武定刺绣,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动员一批绣娘在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直播刺绣,营销绣品;在线下,依托举办牡丹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旅游节庆契机,大力推介武定彝绣产品。以上海市嘉定区对口帮扶和招商银行定点帮扶为契机,在州委宣传部统筹下,先后组织绣娘到上海东方卫视讲述通过彝绣发家致富的故事,到深圳等沿海城市进行刺绣产品的展销,积极“走出去”,扩大宣传面,极大地提升了武定刺绣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县2600多名绣娘以及从事刺绣产业相关的上万名群众正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用勤劳、娴熟的双手绘就美好幸福新生活。FD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