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云南武定县插甸镇:彝家山寨菊花香

作者:​李绍德 李昕蓉 何东琴 发布时间:2022-10-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一场秋雨后伴随着蝉鸣,又到了丰收的季节,来到云南武定县插甸镇彝家山寨的安德坝子,田间地头到处是金灿灿的稻谷,黄橙橙的玉米,绿油油的蔬菜,特别是在扯衣咩村菊花种植基地,连片金丝皇菊“金”艳绽放,汇成一片金黄的海洋。
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放眼望去,“遍地菊花‘黄如金’,红了彝家山寨,鼓了农民钱袋,花农们来回穿梭采摘金丝黄菊,脸上溢着丰收的喜悦;真是秋天满坝菊花香,蜂飞蝶舞游客来。成为了国庆期间的赏花“网红打卡地”。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彝语称“踩胎”,意为盛产稻谷的坝子,民国时期,插甸曾设镇。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滇、桂、黔边纵曾设插甸解放委员会,1950年改为武定县第二区,1951年称插甸区,1959年建插甸公社,1961年复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25公里。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驰名省内外的水城河自然景观,有铜、铁、钛等矿产,尤其以木纹石著名,经实地勘察仅在规划区内可供开采的储量就达2480余万立方米。全镇有林地面积22633.8公顷,林木蓄积量5925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9%,全镇有大小水库7个,小水池、小水窖913个,坝塘42个。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武定县插甸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是楚雄州4个先进集体和5名先进个人获此殊荣的集体。喜讯传来,全镇上上下下激动万分,喜悦不已。不时有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过来想一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证书的“芳容”,沾沾“喜气”。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一个起点。插甸镇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武定县插甸镇党委书记宋春宇在年初干部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难,巩固更难,为了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该镇积极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30人,对自身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每户给予3-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引导其发展一批投资少、风险小、发展快的种养加项目,大胆尝试、创业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带动贫困户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生产经营,增收致富。针对劳动能力较弱或无法外出的留守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187名公益岗、110名生态护林员、20名林草管护员在家门口就业。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安德村党总支书记罗梓豪介绍:“2022年1月,投资150万元,种植菊花200余亩的武定县正文菊花种植基地落户安德村委会扯衣咩村,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专门种植、加工、销售金丝皇菊。”公司老板徐正文说:“我们在这里租地200亩,主要种植桃菊、婺源菊、呈菊、金丝皇菊等品种,每亩产干花200公斤,收购价100至300元,今年受干旱、暴风雨等灾害,但产值不会少于300多万。菊花种植一般需要7个月的周期,烘干要20多天,每个月用工600人,仅小工工资就4.8万元。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公司老板徐正文信心满满地说。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地一开始开始,我就来基地务工了,种植、管理,现在摘花每天可以采摘十四五框,每框8元,一天可以赚120元钱,早晚还可以回家喂养猪鸡,在家门口务工真是挺方便了。”扯衣咩村村民胡军美高兴的说。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村党总支书记就多番做我的工作,要我回来村里发展产业带动村里致富,一开始我还有顾虑怕失败。回来后,村里帮我积极协调土地,做通群众工作。镇上还请了科技特派团来为基地提供种植指导,这都坚定了我回村致富的信心。今年来,我们种植菊花的营业额预计达360万元,每天用工30余人,群众在家附近每天就能挣到100多元。明年我还要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安德村扯衣咩村合伙人蔡玉龙信心满满的说到。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来,插甸镇坚持党建赋能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回引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成为村里产业的“领头雁”。目前,全镇引回32名优秀的年轻人,带动7个合作社或种养殖基地发展产业,在“归雁”中培养了1名预备党员,吸收了3名积极分子进青年人才党支部。“归雁产业经济”,不仅扮“靓”了村庄,更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d4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插甸镇党委宣传委员 李昕蓉,组织委员 何东琴)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