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风易俗:乡风民风美起来_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 云南彝学会 四川彝学会 贵州彝学会 广西彝学会
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雷波 | 移风易俗:乡风民风美起来

作者:龙雪琴 文宏君 发布时间:2019-12-07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未标题-13.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沙江大峡谷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它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4.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静的小山村  (张全林 摄)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满足其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召开“四好”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深秋时节,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走进雷波县,时时处处都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变化。路变宽了,村变美了,村民们也变得更加文明了……乡风文明脱贫“五个一”行动的实施,如一声声号角吹遍了雷波县各个村落,如一阵阵喜雨滋润了乡野,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润物无声的覆盖中,每个村落都在脱贫路上提起了精气神,精心描绘脱贫致富的“小日子”。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雷波县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手,坚持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奋力争创7个省级“四好”村、147个州级“四好”村。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明氛围大提升:着力“三建四改五洗”建设幸福美丽家园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6.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唐晓军 摄)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簸箕梁子,是雷波县上田坝中心乡所辖的一个彝族聚居乡。全乡6个村都是贫困村,分布在山势陡峭的几座大山上,村民们居住在陡峭的山梁上,半个篮球场大的坝子也没有。依登阿门村有121户村民,其中99户是贫困建卡户,阿子拉洛家是建卡户之一。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阿子拉洛家,只见农具堆放得整整齐齐,房屋内外干干净净有条有理,即使牲口圈舍,也看不到乱糟糟的蜘蛛网,地面干干净净。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7.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乡换新貌,生活更美好。 (唐晓军 摄)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为贫困建卡户修起了新房子,但很多农户的家庭卫生堪忧。”依登阿门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拉里说,阿子拉洛良好的习惯是教育村民的活教材,不仅村“两委”多次组织村民到阿子拉洛家参观,簸箕梁子乡其它村的群众也到阿子拉洛家学习经验。“整理好家务打扫卫生不需要费好大力气,人人都能做到,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讲卫生爱整洁的好处。”阿子拉洛说。受阿子拉洛的教育和影响,依登阿门村乃至簸箕梁子乡的群众正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支点”撬动乡风文明大转变,像这样的新时代乡风文明转变已经在雷波县各地落地开花。改革开放40年来,乡风文明建设一直受到雷波县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县采取了一系列继承传统、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8.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唐晓军 摄)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彻底整治“五乱”。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改变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牲畜乱放、杂物乱堆的“脏乱差”状况。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倒是最大的问题,部分贫困村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雷波县按照“摆顺、扫干净”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要求,着力实施卫生净化、道路硬化、村社美化的“三化”达标工程。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县农村达到“两无、一规范、一干净”目标。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三建四改五洗”,鼓励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修建化粪池、沼气池;村组要修建垃圾池,坚决做到生活污水不乱排、乱倒,生活垃圾不乱扔乱丢,秸秆柴草不乱烧乱堆。各集中安置点要统一规划并修畜圈,不能让牲畜乱放乱跑。抓好群众家庭内务整理,室内杂物和室外柴草不乱堆乱放,做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把群众对建设文明、优美、整洁、宜居家园的美好愿望转化为义务和责任,倡导人人都当主人,人人都来行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让农户领到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让家家户户都来当“管家”,各自清扫“门前雪”,实现了农村环境的大变样。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做到“五洗”。开展“五洗”工程是推进“四好”创建的重要载体,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县各乡镇和村组高度重视,建立机构,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让广大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家庭,让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对脱贫攻坚“四好”创建和“五洗”工程的宣传力度,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弘扬优良的家风家教,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居环境大改善:围绕移风易俗“除陋习”树立乡村文明新风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雷波县卡哈洛乡大火地村,目之所及,处处呈现出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新画卷。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这是大火地村深入推进“四好”创建工作的真实写照。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谁都不曾想到,大火地村原名麻风病康复村,雷波县麻风病康复村于1957年4月在汶水镇成立,1960年12月迁往卡哈洛乡大火地村,这里曾一贫如洗,村民当时住的是茅草房和土坯房。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9.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大火地村“四好”创建工作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火地村距雷波县城80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共98户374人,属彝汉聚居村。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大火地村村民的生活,积极向省、州争取资金460万元,于2009年5月,为村民修建了砖混琉璃瓦住房,并配套厨房和带有沼气池的畜圈,实施了饮水工程,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火地村曾经患麻风病的村民都已经治愈,但被麻风烙印的村民以前还没有走出自卑的心里。随着党和政府“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政策的实施,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的实施,县民政部门将大火地村83户324人纳入低保对象,县人民政府全面实施建卡户住房功能提升工程,实施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等工程,村民享受着国家改革开发的伟大成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昂起头,自信地走向属于自己的生活。2017年,大火地村人均纯收入达5230元,建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成功实现村退出,建卡贫困户51户217人实现了脱贫目标。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卡哈洛中心乡党委书记苏正康说,大火地村规范了婚丧喜事,丧事统一采用火化,统一安埋地点,村民按村规民约来做,解决了铺张浪费等问题,在全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火地村以“四好”星级评定等奖励政策和红黑榜挂牌整治等方式,促进全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卡哈洛乡副乡长、大火地村第一书记彭超介绍,村上每年都要评选15名卫生星级家庭,1至5名奖励1000元左右的洗衣机,6至10名奖励500元左右的智能电饭煲,其余人员发放300元不等的洗漱用品,确保了大火地村群众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干净整洁。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聚焦农村攀比浪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了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雷波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真便利。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群众大会、坝坝会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村“两委”文化宣传阵地开办“四好”村文化墙、悬挂宣传标语,组织好“四好村”宣传资料的发放。以身边事、身边人为典型,组织乡风文明宣讲队现身说法,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美德标兵。实施移风宣传教育,用一幅幅宣传标语和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图画展示,让村民在温馨典雅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感恩奋进、脱贫光荣”教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通过群众才艺展示,推荐出村级文艺队成员,每个村配备30套民族表演服装,以丰富多彩、格调高尚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净化心灵。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深入贫困村现场慰问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变群众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卫生习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治愚、治毒、治病、治超“四治”活动。坚持治愚、治毒、治病、治超“四治并举”,切实解决深度贫困与愚、病、毒、超叠加交织的突出问题。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0.jpg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昔日贫困村,今朝示范村。图为大火地村三组聚居区。
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火地村的嬗变,折射出了雷波人民的内生动力。展望未来,大火地村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宜攀公路在大火地村将设一个出口,并在此修建一座跨江大桥,直通云南昭通。除此之外,大火地村还有更大的梦想——积极发展脐橙产业,打造农旅结合的旅游休闲地。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移风易俗大转变:激发内生动力奋力脱贫奔康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乡村整洁有序、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走进雷波县元宝山乡的乡镇农村,不难发现,村里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的多了。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宝山乡是一个有着1万多人口的彝族聚居大乡,过去由于地域相对偏僻,滥杀牲口索要高额彩礼风行。但自从开展移风易俗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后,陈规陋习有了很大转变。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乡、村干部都向上一级签订了责任书,村民家家户户都签订了承诺书,督促村民们自警自律,修身养德,勤俭持家,摆脱贫困。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上哪家有红白事,乡政府都要派干部去督促。”乡党委书记安强说,乡党委已经拟定了实施方案,从4月份起,每月每个村的评审小组,将评选出本村“着装最整洁”、“居家最清洁”和“生产最勤劳”的3户家庭,分别给予每户300元的奖励。对固守陈规陋习不改的村民,一方面要教育帮助,一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移风易俗健康文明新生活。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项项的新举措,让村民们找到了一个个新的改变方向,民风转变的背后,更得益于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动。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以来,雷波县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培树先进典型等形式,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的不良风气,倡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移风易俗在民歌之乡雷波,“移出”了新时代新农村里的文明新乡风。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实施移风易俗工程,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在全县171个贫困村分步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并以彝汉双语的方式宣传,倡导婚葬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拒绝高额彩礼,反对攀比之风,全县171个贫困村每个村都修建了民俗活动坝子,通过组织群众才艺表演方式,选出村级文艺队员,以丰富多彩、格调高尚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净化心灵,逐步破除陈规陋习。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开展“感恩奋进、脱贫光荣”典型宣传,用先进典型引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群众学习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宣传基层干部苦干实干的好作风,促进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弘扬文明新风,提升素质涵养,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调动了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开展“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互助活动。以乡村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和谐社会音符,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促进了乡村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和顺、社会和谐。投入800余万元,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文艺比赛、脱贫攻坚知识竞赛和彝汉双语演讲比赛,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雷波县171个贫困村分步实施移风易俗工程,乡风文明建设各项行动正在逐渐推开,乡风文明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依登阿门村开展“三建四改五洗”活动,为村民养成“五洗”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新生活好风气打下坚实基础;“四下乡”活动为各地村民们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犹如春天的一场及时雨,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在广袤的雷波大地上,正在绘就一幅“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幸福画卷。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于《凉山日报》 文/记者 龙雪琴 文宏君   图/除署名外均由雷波县委宣传部 提供d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