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戏剧初心 凝望生命本真
夜幕降临,凉山州西昌市火把广场华灯点亮,身着盛装的表演者,热情的观众,座无虚席的金鹰大剧院都在共同期待着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开幕。2019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李亭、王晓鹰、黄定山、赵淼、玛琳娜、提姆、迈克、唐青石等人的共同见证下,2019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凉山州西昌市正式拉开序幕——为期12天的戏剧狂欢全面开启。
300余场演出点燃暖冬戏剧之旅
戏剧节期间,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兰陵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丁西林民国戏剧三则》、凉山文旅集团和梁山歌舞团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彝红》、三拓旗出品的《失歌》、黄盈工作室出品的《西游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原野》、浙江省话剧团出品的《秋水山庄》以及法国冰偶剧《在任何地方》、澳大利亚亲子新马戏《魔法莫扎特》、罗马尼亚话剧《早餐之前》、日本话剧《班女·葵上》等8个国家的312场戏剧活动在火把广场(火空间)、听涛小镇(木空间)、邛海宾馆(水空间)、邛海17度(金空间)、建昌古城(土空间)5个表演空间进行演出,点燃四川西昌暖冬戏剧之旅。
据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运营总监张建刚介绍,今年3月27日,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北京正式启动的同时,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剧目征集同步开启。一方面是通过23位中外知名艺术家及戏剧节6位艺委会成员的推荐及全球剧院、导演的自荐,另一方面艺委会成员也马不停蹄地先后前往韩国大学路、法国巴黎、德国杜塞尔多夫剧院及鲁尔剧院、捷克、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日本利贺戏剧节、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戏剧节等各类艺术节、戏剧节,观看了各国优秀的戏剧,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为本届戏剧节选定剧目。
音乐响起,幕布缓缓拉开,发起人王晓鹰执导的《兰陵王》作为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大戏,将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剧中兰陵王作为一个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儿态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齐后为唤回兰陵王的男儿血性,交予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伟气概,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却也同时走到冷酷无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个极端。最终,齐后用母性的牺牲帮助兰陵王告别迷途,回归本我。全剧用艺术象征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体现对悲剧命运的观照,引发观众对于人性、本心的思考和探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精彩演出点燃了西昌的夜,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话剧有寓言的深刻,有轻松的诙谐,也有民族的自信。重头戏《丁西林民国戏剧三则》接力《兰陵王》,取材于中国物理学家、剧作家丁西林青年时期的创作,由三部短篇《一只马蜂》《酒后》《瞎了一只眼》构成。《丁西林民国戏剧三则》借婚恋关系恬淡冲和、机智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上世纪20年代人们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让观众一饱眼福,现场笑声不断;民族歌剧《彝红》重现了“彝海结盟”的感人故事,歌剧中蕴含的浓郁乡土气息、彝族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深深感染着现场观众,24日演出当晚,《彝红》回到出发原点凉山,回归戏剧初心,成功完成了其百场演出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昌火把广场、建昌古城等地,中国传统的川剧变脸、京剧片段、新疆的十二木卡姆以及阿坝的藏戏等轮番上演。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濮存昕告诉记者,新的环境下,以戏曲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的缺失,使得过去对自然细致的描摹、哀莫大于离愁的伤感等正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他认为,有年轻观众愿意为这些戏曲买单比单纯的保护更有意义,他正在考如何在戏剧节中加入更多的戏曲演出与传统元素。
学者分享戏剧节的“国际经验”
作为本届戏剧节的“重头戏”之一,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论坛邀请到来自英国、瑞士、俄罗斯、日本和国内的戏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全球化语境下戏剧节的功能与演化”进行深入交流。
“这是一次取经会,让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论坛主题进行不同解读。”论坛由濮存昕主持。在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昂科尼看来,举办国际性艺术节有着许多积极的方面,也有风险存在。国际性艺术节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于,需要涵盖城市的文化根源,只有形成了独特的氛围,才能有别于世界各地定期举办的成千上万的各种艺术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尹晓东与大家分享了走过9年历程的“中国儿童戏剧节”,并表达了中国儿童戏剧节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希望通过合作,为中国戏剧的创作演出搭建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并为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作出贡献。ITI国际剧协日本中心会长永井多惠子谈到,日本的表演艺术是交融的,古典戏剧与当代舞台艺术并存,他们还会继续接受新的挑战,将西欧戏剧与传统戏剧相结合,以满足当今观众的需求。中国有许多可待挖掘的好故事,开展参与国际性大型交流活动是了解异国地域文化的绝佳机会。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尤利娅·米尔尼科娃分享了举办、策划、落实国际戏剧项目的经验,并提出建议: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要在模式上做突破,求新求变,做一个不一样的国际戏剧节。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主席理查德·路易斯就爱丁堡“如何打造国际艺术节之城”发表了自己的经验之谈。他说,大凉山戏剧节的故事才刚刚展开,他希望大家从爱丁堡的经验之中了解到,成为一座优秀的艺术节之城会有丰厚的回报,也要面临巨大挑战,但大家一定要相信:“为打造一座文化之城而付出是值得的。”韩国表演艺术协会策划理事李光馥发现,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观众很年轻,年轻化的观众给戏剧带来了新的活力。论坛现场,她着重介绍了韩国的“大学路”,这条以原首尔大学文理大学院旧址为中心所形成的一条年轻的马路,地跨东崇洞和惠化洞。韩国最大的话剧表演舞台设在了大学路,这里的表演文化和青春气息广为人知,这是韩国话剧艺术的根本所在,可以代表韩国话剧、韩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展现。俄罗斯波罗的海大剧院艺术总监玛丽娜·贝利亚耶娃分享了关于“波罗的海之家”国际戏剧艺术节的宝贵经验。1991年设立的“波罗的海之家”国际戏剧艺术节是俄罗斯首个一年一度的国际戏剧艺术节,它在最大程度上向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呈现出欧洲戏剧艺术生活的全景图。日本鸟之剧场创始人、总监中岛谅人认为,观赏戏剧并且通过戏剧给社区带来活力,是举办戏剧节的价值所在,要坚信戏剧的力量以及由举办戏剧节而得到的热度。“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戏剧节就起步这么高,有国际视角、视点和国际概念,非常不容易。”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说,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做了别人没有做过的“第一次”,而且已经显现出美好的前景和未来。要从戏剧节的成功举办中找到一点点或者多一点的经验,不仅是戏剧节的成功经验,政府的经验,也是艺术家的经验。这个经验对于下一届戏剧节如何办?以及中国举办类似的或者相近的大型活动,应该如何办?如何从自身出发,走出一条自我的发展之路都有借鉴。
推动艺术高校资源分享与转化
戏剧教育是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重要的、可持续的社会共享支点。本届戏剧节的举办得到了国内、国际60家艺术高校的合作和支持。不仅戏剧盛典上成功举行了戏剧教育之凉山西昌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而且戏剧节期间还召开了艺术高校资源分享与转化恳谈会,会议通过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搭建互通平台,推动艺术高校艺术资源的分享与转化,提升凉山州艺术教育高水平发展。恳谈会上,各高校艺术教育院校相关负责人、专家展开了一场建言献策的“头脑风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凉山14个世居民族保存有良好的原生文化,彝族火把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毕摩文化神秘奇特,彝族歌舞服饰、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乡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凉山民族歌舞享誉全国,众多音乐人、诗人、传媒人从凉山走向世界,“大凉山文化现象”的热度越来越高。随着恳谈会交流的深入,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要充分发挥各艺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在戏剧表演编排、艺术普及教育、戏剧人才培养与使用、艺术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特别是在凉山贫困地区艺术师资入校教学、师资培养、毕业人才实习、高端艺术人才培养、艺术考点设置、专业艺术学校建立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要努力实现艺术资源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将文艺作品积极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中,使高校成为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载体,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搭建平台,培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从而使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应用和传承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形成双赢的局面。
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举办恰逢彝历新年。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活动之一的阿惹妞民俗村寨彝族年活态展演——丰收彝年,让前来参加戏剧节的国内外朋友近距离体验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彝族年,阿惹妞民俗村寨的村民们现场演绎了彝族原生态歌曲及彝族乐器,享用完彝族美食,村民们还邀请来宾围着锅庄跳达体舞狂欢,现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濮存昕告诉记者,我们在慢慢地耕耘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态园林,但面对文化消费市场时,我们培育的花圃是否值得蜜蜂采蜜将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正努力通过文化消费的循环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创作与欣赏的生态环境,同时他也透露,明年或有可能推迟举办日期,以方便让更多当地观众参与进来。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