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历代建置沿革
三国蜀汉西部置云南郡,治今姚安县;东部属建宁郡,北部属越嶲郡。
东晋、南朝西部置兴宁郡,治今姚安县;东北部置建都郡,治今武定县;东部属晋宁郡。
唐代置姚州都督府,治今姚安县。
南诏置弄栋节度,治今姚安县;东部属拓东节度。
宋大理时分置威楚府(治今楚雄市)和弄栋府。
元代分置威楚路、姚安路和武定路(治今武定县)。
明代分置楚雄府、姚安军民府、武定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威楚为楚雄。
清代姚安府并入楚雄府。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武定府改为直隶州。
1913年废府、州,1914年分隶滇中道、腾越道。
1916年裁滇中道,东部直属省。
1929年废腾越道,西部直属省。
1946年西部置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姚安县。
1950年分属楚雄、武定两专区。
1953年武定专区并入楚雄专区。
1958年4月15日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名称沿用至今。
楚雄州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追溯历代建置沿革,大致经历了秦汉至南北朝的边郡制度时期、隋唐至两宋的边州制度时期和元明清的行省制度时期。明清以来,州境大致是楚雄、武定、姚安3个府一级政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为楚雄、武定两个专区。1953年两专区合并,成立楚雄专区。1958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1983后形成9县1市的行政区格局。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邛都地区设置越嶲郡,所属三绛、青蛉2县位于楚雄州境北部和西北部,此为楚雄州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建置。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王朝设置益州郡,所属秦臧、弄栋、双柏3县包括楚雄州境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在两汉基础上设置南中七郡,楚雄州境分属云南、建宁和越嶲3郡,其中东部和东南部今禄丰县东部和双柏县一部属建宁郡的秦臧、双柏2县;西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属云南郡的青蛉、弄栋2县;北部金沙江沿岸的部分地区(今元谋姜驿一带)属越嶲郡的会无县;南部哀牢山地区由云南郡遥领。
西晋末年,南中大姓分化,楚雄地区分属云南郡和晋宁郡。云南郡包括弄栋和青蛉,治所由弄栋县移至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晋宁郡包括秦臧和双柏。东晋咸康以后,大姓败落,中原纷扰,爨氏称霸南中,楚雄州境大部分地区属于西爨故地。
南北朝时期,楚雄地区分属晋宁、兴宁和建宁3郡。
唐朝初年,划云南为剑南道,设戎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和嶲州都督府。楚雄地区属戎州都督府管辖的地区主要有:昆州,包括秦臧(今禄丰);髳州,包括濮水、青蛉;尹州,包括马邑(今姚安东部)、天池(今大姚龙街)、盐泉(今大姚石羊)、甘泉(今元谋甘泉)和涌泉(今禄丰中心井);褒州,包括杨彼(今大姚);微州,包括深利(今永仁)、十部(今永仁仁和);縻州,包括磨豫(今元谋)和七部(今元谋龙街);望州(今禄丰广通);[左言右移]罗州(今禄丰罗次);傍州(今双柏);求州(今武定、禄劝间);邱州(今南华沙桥);览州(今禄丰、楚雄、牟定一带)。属姚州都督府辖区的有姚州,包括姚城(今姚安)、沪南(今大姚)、长明(今姚安东部前场一带)。
唐南诏国时期,在云南设10赕、6节度和2都督,楚雄地区除禄丰一带属拓东节度鄯阐府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弄栋节度,首府即今姚安。
宋大理国时期,在云南设8府4郡,楚雄地区分属姚府、鄯阐府和威楚府。姚州初为节度,后改立姚府,别称统矢府,辖西北三姚一带;威楚府辖楚雄和思茅部分地区;东部设禄俸甸(今禄丰县东南)属鄯阐府。其中,姚州、威楚、禄丰、罗次等地是大理国贵族高氏的封地,武定是接受大理国分封的的罗婺、华竹等乌蛮部族控制的地区。楚雄州境自此形成姚州、威楚、武定3地鼎峙的格局,直至元明清时期,一直是楚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上世纪40年代中大街白水巷口,曾为富滇银行,现为工商银行
元初在云南设19个万户府,楚雄地区一南一北设有威楚、罗婺两个万户府,西部三姚地区属大理万户府,东部禄丰、罗次一带属安宁千户所。赛典赤治滇后,于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带有军事性质的建置取消,改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楚雄地区分属威楚路、姚安路和武定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率军征云南,平定后留沐英镇守,在元代基础上设置云南都指挥司、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楚雄地区分属云南府、楚雄府、姚安军民府和武定府。其中禄丰和罗次属云南府;楚雄府包括楚雄县、广通县、定远县、鄂嘉县、南安州、镇南州;姚安军民府包括姚州、大姚;武定府包括和曲州、元谋县。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明朝在南方的一些官吏拥护朱明遗裔,并与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结合,退据云南抗清。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大西军进入昆明,时值沙定洲围攻楚雄,金沧道副使杨畏知率楚雄军民奋力坚守,后又至禄丰启明桥一带与大西军激战,被俘后与大西军约法三章,随后协助大西军收复迤西各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入昆明,吴三桂兵进滇西,后入缅甸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解回昆明杀害,清王朝最终控制云南,并设云贵总都督和云南巡抚统理全省。康熙、雍正年间,州境楚雄、姚安、武定3府仍沿明制。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撤销姚安府,将所属州县并入楚雄府,分设3州(南安、镇南、姚州)3县(楚雄、广通、定远),另设专司盐政的黑盐井盐课提举司和白盐井盐课提举司(民国2年和3年在两提举司基础上设盐兴县和盐丰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撤明代和曲州,降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禄丰、罗次2县仍隶属云南府。
民国初期,统一全省县治,裁府、州,设县、道,楚雄州境西部各县属迤西道,民国2年改滇西道,民国3年改腾越道;东部各县属迤东道,民国2年改滇中道,民国5年裁道归省直辖。民国18年底废道,各县由省直辖。民国36年底,全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楚雄西部各县分属驻于姚安的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旋即废除,各县仍由省直辖。
上世纪40年代的楚雄大西门
新中国成立后,在滇西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和滇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基础上设置楚雄、武定两专区。楚雄专区包括楚雄、镇南、牟定、双柏、广通、盐兴、禄丰、姚安、大姚、永仁、盐丰,共11个县;武定专区包括武定、禄劝、元谋、罗次、安宁、富民、昆明,共7个县。1951年3月,昆明县划归昆明市。1953年,武定、楚雄两专区合并为楚雄专区,辖楚雄、镇南、牟定、双柏、广通、盐兴、禄丰、姚安、大姚、盐丰、永仁、武定、禄劝、元谋、罗次、安宁、富民,共17个县。1954年,镇南县改称南华县。1957年,安宁县划归昆明市。1958年4月15日,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前夕,盐兴县并入广通县,这时,全州辖楚雄、南华、牟定、双柏、广通、禄丰、姚安、大姚、盐丰、永仁、武定、禄劝、元谋、罗次、富民,共15个县。同年,将楚雄、南华、牟定、双柏合并为楚雄县;大姚、姚安、盐丰、永仁合并为大姚县;禄丰、罗次、广通合并为禄丰县;武定、元谋合并为武定县;富民县划归昆明市。这时,全州共辖楚雄、大姚、禄丰、武定、禄劝5县。1959年,牟定、双柏恢复建置;1961年,永仁、姚安、元谋、南华恢复建置,此时楚雄州辖楚雄、南华、牟定、双柏、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劝、禄丰,共11县。1983年,楚雄县改为楚雄市,禄劝县划归昆明市,全州辖楚雄市和南华、牟定、双柏、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共1市9县至今。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