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藏羌彝走廊,大美美于斯

作者:焦虎三 发布时间:2023-04-02 原出处:​《团结》2022年2期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开中国地图,你会在中国西南部发现一片与众不同的区域:与全国范围内普遍的山脉和水系显东西走向的分布不同,这里的山脉与大川,从上而下,显南北走向,这就是地理上有名的横断山脉。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和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共七座高耸连绵的山脉间,由东向西夹杂着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六条江河,俗称“七脉六江”。在“七脉六江”及相邻的区域,由于依史书所记是远古羌人的世居之地,现聚居的众多少数民族中,又以藏、彝民族人口最为众多,故被民族学界称为“藏羌彝走廊”。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藏羌彝走廊“是指我国西部历史上以藏羌彝系统的众多民族(族群)先民为主体、纵贯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民族迁徙通道区,为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民族走廊’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费先生最早称之为‘藏彝走廊’,属民族学概念。由于该区域处于四方文化交汇之地、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和保留了丰富多姿、各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典范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复杂多样的地区之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与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该区域成为我国及世界上极具文化和自然魅力的地区”。在国家有关部委2014年印发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中,这一民族学概念的地理区域涉及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等六省一区交汇处,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昌都、林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等7个省(区)的11个市(州、地区)。区域内共有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与举世罕见的民族文化沉积带

“一山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对横断山脉地区的认识。藏羌彝走廊,它有你能够想象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它有这个星球上最壮丽的美景,也有文化人类学中最奇特的民俗。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藏羌彝走廊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九寨沟、黄龙钙华池、四姑娘山、大雪山、海螺沟、香格里拉、玉龙雪山、泸沽湖、三江并流……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为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所耳熟能详。在走廊内行车,时而穿云夺雾,处处呈现青山隐隐、流水悠悠景象,宛如幅幅水泊淡青中国写意画长卷;时而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相映其间,鲜花草原,满地牛羊,其明快亮丽酷似一幅巴比松画派的美丽油画。这是走廊给人的视觉感受。在走廊群山峻岭中行车,游人往往还会遇到这种情形:在金沙江畔时,此时热浪袭人,而行车一小时,则会看到满山鲜花,硕果累累,再过一小时,却是雪山冰川寒风逼人,四季就这样被压缩在两小时之内,不得不说这是走廊给人的特殊感受。藏羌彝走廊的美是多种多样的:低海拔冰川雪山给人以刺激。许多冰川因为海拔低,处在雪线以下水气通道的位置,一般人都能抵达,最著名的有梅里雪山的永明恰冰川,贡嘎山的海螺沟冰川等。而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大峡谷,特别是金沙江虎跳峡,给人的感受却是惊心动魄与神奇美妙。横断山里有众多高原湖泊,如木格错、泸沽湖、碧塔海等,它们似童话般恬静与雅致。走廊上也遍布众多草原,夏季,开满各色鲜花,花丛中,遍布成群牛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派田园风光。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藏羌彝走廊自然风光丰富多彩,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但藏羌彝走廊吸引人们的,还有它那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而神秘的历史民族文化。藏羌彝走廊是我国多民族地区,这里居住着近三十种少数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风情,至今许多仍保留历史遗风,具有其丰富的底蕴和广泛的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财富。作为雕刻大自然壮丽气质的走廊带,同时是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带,千百年来,众多民族在这条雄阔而富丽的走廊上繁衍生息,迁徙交融,使其成为举世罕见的民族文化沉积带,有着古老、多样、丰厚、独特等文化特质。现今炙手可热的“大香格里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热点文化圈、旅游圈都分布在这个区域。在这条走廊内,生活着藏、彝、羌、纳西、白、普米、苗、回、怒、哈尼、傈僳、独龙等民族,这些民族中,包含有许多有待进一步识别的神秘支系。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历史角度而言,关于走廊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汉书》,以后历朝历代,各种文献资料层出不穷;从人文角度而言,走廊并不单纯只是一个通道,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万花筒,也是不同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的聚集地。众多古老文化独自沉淀与彼此交融的主旋律,一直回荡在走廊的连绵群山之间;众多民族和谐共处、团结奋进的宏伟乐章,一直流淌在走廊的高山峡谷之中。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

在四川成都邛崃市平乐镇的兴乐桥头,桥边有两棵黄桷古树,树龄已有1500年,遮天蔽日。桥边,小桥流水,清风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绿树、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朦胧古镇沉醉在一幅乡村的田园诗画中。这是当地最为经典的风光。在这宁静的风光背后,还有一个不应该因时光与历史而被遗忘的事实: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在汉景帝时期(约公元前150年)平乐镇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初年(970年),火井县迁至此。尔后,城镇因兵燹战乱而毁,又建。至元世祖二十年(1284年)拆除火井县时止。元代平乐镇归邛州大邑县管辖。明时属平乐下乡,清代改乡为里甲制,光绪末年改里甲制为团甲制,平乐设团总。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现又更名为平乐镇。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时期,四川的商人就赶着马帮,驮着成都一带出产的丝绸和蜀布、邛竹杖等物资,越过川西平原,攀援崎岖山道,经过西昌,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再进入缅甸,并抵达印度等南亚和西亚地区。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藏羌彝走廊中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是指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方絲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百多年,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南亚诸国、西亚、西欧、非洲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交通线,成为历史形成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线路。它的路线,与近现代的川滇公路、中缅、中印、缅印公路的走向大致相同,不少段落完全重合。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

在四川省芦山县的一处偏僻村庄,一条沉寂的小道横卧在田野中间,小道两旁金黄的谷穗沉压着水稻秆,巨大的石块整齐铺在小道中央,几个老农蹲在石块上吸着烟,静静凝视着田地与远方的山峦。在他们的身下,那条杂草丛生的小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若时光倒流数百年,你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茶包背子们,当时就是从这里开启了西进西藏的序曲。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一是四川成都,两条路线在今西藏东部的洛隆宗(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汇合。青藏高原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使这块特殊的大高原与周围地区联系的道路仍崎岖艰险,路途漫长。从历史角度而言,内地进出西藏的大驿道主要有三条:由成都至雅安经打箭炉(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至拉萨;由云南大理至拉萨;由青海西宁至拉萨。这其中,属于茶马古道范畴的就占了两条。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资料曾对川藏茶马古道如是论及:“全长约四千七百华里,所过驿站五十有六,……渡绳桥十五,渡铁桥十,越山七十八处,越海拔九千尺以上高山十一,越五千尺以上高山二十又七,全程非三个月的时间不能到达……。”据清代史籍记载,由成都、雅安经打箭炉至拉萨一线,全线长5300多里,共有109个驿站。从时间上而言,茶马古道中最为重要的川藏茶马古道线在明、清时期对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统一,加强汉藏民族的团结,对当时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古商贸通道,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西域之道、丝绸之路相并列的又一条国际通道。在成都、雅安一线,不得不提的是以货易货的茶马互市现象,它使四川一线火热的走廊贸易更富原始色彩。以砖茶易马匹,使四川荥经一带生产的砖茶被美誉为“康砖”,在藏区深受欢迎。而名山县的茶马司古迹至今仍耸立在川藏公路一线上。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昔日,茶马古道在运输线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神奇与惊险。由成都、雅安经打箭炉至拉萨一线中,雅安至康定段完全以人力来背运货物;而云南一线基本以畜力来运输。在云南的马帮中,耐力与力气更大的骡子取代马匹担当了运输的主角。一般而言,一匹骡子可驮载60~70公斤的货场,但保证食量惊人的骡子的草料,竟成了马帮每天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管四川的臂挑背磨还是云南的骡子马帮,茶马古道在藏羌彝走廊中的穿行无疑都是在用人与牲口的生命与险恶的大自然决斗。四川雅安至打箭炉的交通,在二郎山隧道未开通前,对于以车代步的现代人都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对于当时以人力来背运货物的挑夫其难度更可想而知。在云南一线,经历漫长3个多月的颠簸,到达终点时损失一半的骡子已是常事。德钦县内的澜沧江夹在梅里和白玛两座大雪山之间,溜索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大风中,高高悬在空中的人、牲口与货物来回晃动;下面,咆哮的江水肆无忌惮,稍有不慎,马帮便有可能葬于滔滔江水之中。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川滇茶马古道已共同成为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川藏茶马古道一线沟通了我国几大水系,又分布在川滇藏多民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南亚等文化圈的边缘,它的历史意义及丰富的人文生态价值,更显独特与珍贵,以至有专家誉为:“在今天所有的公路中,就交通地质而论,茶马古道川藏一线是世界交通地质博物馆,居世界之最。”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走廊期望

藏羌彝走廊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集中的聚集地之一,在这里,民族聚集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布局特点。在整片走廊中,一方面,民族众多,各民族又各自较为集中定居于固定的区域,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占全国彝族人口的近60%;走廊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这四县占全国羌族人口的90%以上;走廊内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的藏族生活区域。另一方面,走廊中乡村密布,不少村寨广布于高山峡谷之中。由于地理的原因,不少乡村地质条件恶劣,交通偏远。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走廊的各民族生产与生活十分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下,在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政策指导下,迎来了民族空前团结、少数民族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局面。中共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决战中,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这一片区域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曾说,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亲临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民族的努力与奋斗,至2020年底,藏羌彝走廊内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走廊核心区的四川为例,全省现行标准下6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藏羌彝走廊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着力于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各省市为此相继出台了相关行动计划与产业规划。笔者认为,藏羌彝走廊的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藏羌彝走廊的乡村振兴,应注重“木桶效应”及其外溢影响,将“防返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守底线与出发点。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藏羌彝走廊的乡村振兴,应坚持最大限度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并将之与时代结合,文旅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积极开发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做出特色与亮点。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藏羌彝走廊生态环境优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乡村振兴工作中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将这片人间仙景、九天净土传之后代子孙。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藏羌彝走廊的乡村振兴,应整合各种政策资源,做到目标明确一致,分工有序互补。H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焦虎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成都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成员。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