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思考

作者:吴安超 施娅妮* 发布时间:2023-03-08 原出处:国医在线 点赞+(

摘要: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文化传承的瑰宝,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云南省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大省,民族医药资源尤为丰富,近年来民族医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民族医药基础研究、民族医药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品牌打造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当全力提升民族医药科研能力、提升产权保护意识,处理好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全力打造具有云南民族医药特色的品牌,让云南民族医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发展战略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义的民族医药概念泛指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狭义概念则专指少数民族医药[1],本文研究的民族医药是指少数民族医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各自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民族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约80%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医药疗法,其中将近1/3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民族医药体系,比如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苗医药等[2]。云南的动物、植物种类繁多,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同时,云南地处祖国边陲,的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复杂多样,众多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积淀了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本文就云南的民族医药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况

云南地势特殊,地处低纬地区而且高原居多,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巨大,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之间相差约6000米,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群,拥有热带、温带到寒冷高原气候多种气候类型,于是云南也就同时拥有了热带、温带、寒带植物,医药资源非常丰富。2012以来,通过普查,云南本土的药物资源多达7000余种,占全国药物植物资源品种的51%,其中民族医药就有1300多种。此外,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云南独特的民族医药体系,即以傣、彝、藏医药为主,苗、壮、白、佤等多种民族医药并存,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傣医药发展概况

傣医药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是中国的"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滇南的西双版纳、思茅以及滇西的德宏等地,在玉溪的元江、新平也有分布,地理位置多位于500~1300米的平坝,这些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高温湿热,热带植物种类繁多。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此地的药材种类多达1700余种,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395个重点药材品种中,西双版纳的药材资源占比高达52.66%[4]。在科属结构上,傣药药材主要分布在豆科、大戟科、菊科、茜草科、姜科、百合科、夹竹桃科等,常用的傣医药有麻嘎喝罕(缅茄)、埋嘎筛(龙血树)、牙勇(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牙竹麻(朱蕉)、麻芒(芒果)、百样解(竹叶兰)等。记载过傣医药的传统圣书约200余部,《戛牙三哈雅》是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目前编著出版的傣医药著作典籍主要有《中华本草傣药卷》、《傣药学》、《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西双版纳傣药志》(1~4集)、《云南民族药名录》、《傣医传统方药志》、《德宏民族药名录》、《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傣族传统医药方剂》、《档哈雅》(1~2集)、《傣族医药研究(档哈雅龙)》)等[5]。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致力于傣医药的研究及开发,经过共同努力,两所单位合作在傣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文献整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先后整理出版了《竹楼医述》、《古傣医药验方注释》、《傣族医药学基础理论》、《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等二十余部著作,收集了7000多个传统傣医药方[6]。两所单位不仅做好了傣医药的传承继承工作,同时注重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药物研发、药品标准和临床药理研究等工作,近些年来,根据傣医"雅解"理论,利用百样解(竹叶兰)为主药已研制出了"大百解"系列的多个中成药制剂产品,目前,傣医院正在生产和应用的中成药制剂有百解胶囊(雅解沙把)、益肝胶囊、健胃止痛胶囊(雅朋勒)等多个产品,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彝医药发展概况

云南的彝医药发展历史长达千余年,医药体系发展比较完整。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积累沉淀了丰厚的彝族文化,形成独自的彝医药体系,并用自己独特的彝族语言传承了下来。彝药药材种类丰富,将近有一千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彝医药尤其喜用动物药,这是在其他民族医药中很少见的,如《双柏彝医书》中记载动物药就有92种占全书的1/3。彝药常用的药物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34科55种,如芸香科、蔷薇科、菊科、茜草科、豆科、毛茛科等,常用药物有土三七、苦荞麦、九里香、余甘子、五爪金龙、山海棠、火把果、龙牙草、奶浆草、大花金钱豹等[7]。目前记载彝医药的著作典籍主要有《双柏彝医书》、《彝族献药经》、《老五斗彝医书》、《三马头彝医书》、《元阳彝医书》、《彝族治病药书》、《洼垤彝医书》、等[8]。近些年来,云南彝医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楚雄州中医医院是全省彝医药研究基地,近些年编著编著出版了《彝药志》、《哀牢山彝族医药》、《彝族医药荟萃》、《峨山彝族药》、《彝族医药学》、《双柏彝医书》、《彝族医药荟萃》等彝族医药专著[9~13]等。楚雄州中医院目前研发院内制彝族药特色制剂24个、彝药保健品2个,养胃解毒胶囊、利胆解毒胶囊、紫灯胶囊和饿求齐胶囊获得国药准字号[14]。此外,闻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由清代的云南彝医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藏医药发展概况

藏医药是我国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云南的藏医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该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复杂,气候条件垂直立体,这里药物资源物种丰富,是天然的藏药资源宝库。藏药药物繁多且复杂,称之为藏族"本草纲目"的《晶珠本草》中就记载了藏医药物2294种,藏药的药物经常涉及到同属种或不同属种的数十种植物,常用的药物资源主要分布于杜鹃花科、豆科、罂粟科、毛莨科、天南星科、茜草科和菊科等,主要的药物(藏药名)有蒂达、塔勒、嘎肖、哇夏嘎、草玉梅、藏木通、绿绒蒿、塞玛等[15]。记载藏医药的重要著作典籍主要有《敦煌本藏医残卷》、《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藏药志》、《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中国藏药》、《卫生部药品质量标准》(藏药卷)等[16]。近年来,云南藏医药的继承及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杨竞生老先生编著有《迪庆藏药》、《藏医精要》、《青藏高原藏药名录》和《青藏高原藏药植物初步研究》等藏医药著作,目前,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制剂室自制的名贵藏成药10多个品种,如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香格里拉肾宝、坐珠达西等,临床效果显著,现迪庆藏医院医疗需要药品90%是藏药,其中95%以上是医院自制藏药[17,18]。为迪庆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藏药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其他民族医药发展概况

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佤族、基诺族等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医药,其产生和发展都具备某些共性,都是结合自身生存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等因素,在长期与疾病和自然作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族医药体系,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这些医药文化很多没有文字记载,仅靠口传、心记相传,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严重文化遗失现象,目前各民族尚还传承下来一些医药文献典籍。白族医药主要分布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典籍有《云南白族医药》、《白族惯用植物药》、《白族医药丛书》、《白族古代医药文献辑录》、《白族医药名家经验集萃》、《白族民间单方验方精萃》、《白族药志》、《苍山本草》等[19]。纳西族医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典籍遗失情况比较严重,发展至今比较有名和完整的典籍是《玉龙本草》,此外,纳西医药典籍还有《东巴经》、《中国纳西东巴医药学》、《崇仁潘迪找药》、《纳西族药志》、《丽江医药(纳西族药专辑)》等[20]。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广阔区域。主要典籍有《中国哈尼族医药》、《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元江哈尼族药》、《哈尼族医药》等[21]。景颇族医药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典籍有《德宏医药》、《德宏民族药志》、《德宏民族药名录》、《景颇族药》等[22]。拉祜族医药主要分布于澜沧、西盟、勐海等县,主要典籍有《拉祜族常用药》、《拉祜族医药验方精选》和及《拉祜族民间特色药用植物》[23]等。佤族医药主要聚分布于滇南及滇西南部的几个边陲县,即西盟、沧源、耿马、双江等县,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佤族医药形成主要源于当地民族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和传承,主要典籍有《佤族中草药选》、《中国佤族医药》、《佤族药名录》等[24]。基诺族医药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罕等地,现存医药典籍有《基诺族医药》、《基诺族民间秘方》等。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云南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云南的民族医药研究逐渐被重视,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如民族医药基础研究不足,药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盲目性,市场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云南省的民族医药继承和发展。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民族医药基础研究不足

民族医药是各个少数民族历经上千年发展传承下来的,并且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云南的民族药基础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在现代的药学研究当中,药理研究、药物有效成分、药物制剂研究都是较为基础并且非常重要的研究,一种新药的研发必须经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药理试验、临床试验才能生产进行推广,但是目前民族医药仍然普遍存在神秘色彩浓厚、科学性尚未得到有效验证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医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并且,一些民族医药在研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缺乏科学的药理、药效、定性、定量研究,不能有效地控制研发药品的质量。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药物资源开发缺乏可持续性

云南省的民族药物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仍然存在药物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民族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很多民族医药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伴随一些炒作效应,掀起了"红景天热"、"虫草热"等,导致了人类对这些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药物资源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惨境。此外,一些药物资源的使用以野生品种为主,尚未成功开展大规模人工种植,如昆明山海棠、重楼、大麻药、山茨菇等珍贵药材,更是面临灭种之灾。一方面,因为资源开发缺乏科学性、可持续性,珍贵的药物资源亟需保护,另一方面,使得不少民族药在市场上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而限制了民族医药的快速发展。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中医药博大精深,民族医药尤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的民族药一直十分关注,但由于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中,对民族医药的保护法规还不够健全,加之少数民族的产权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一些很有价值的民族药良方、秘方流失海外。一些西方国家还利用国际联合研究项目等理由,间接收集我国的民族医药信息,我国的一些民族医药甚至被西方注册,成了国外品牌,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民族医药文化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民族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个民族医药具有独特的功效,能够治疗各种罕见病和疑难杂症,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但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因子之一,民族医药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传播。从传播策略来看,民族医药文化传播缺乏独特的定位,从传播渠道上看,现有的媒体对民族医药的传播还未充分跟进,从传播内容上来看,对民族中医药文化没有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渗透性的让全球所能接收的中医药文化形式,传播难度很大。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云南民族药的发展策略

3.1全方位提升民族医药研发能力

目前,云南已建成各种民族药研究中心并且与各高校联合研究的模式,如已有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楚雄州彝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等一批以民族医药为主的专业性医院,并且与云南中医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等高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云南民族医药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民族医药研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提升:一是大力培养民族医药人才,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立民族医药学专业、引进高层次民族医药学人才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民族医药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民族医药研究团队。二是加强民族医药原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加强药材种植及开发、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加强民族医药药理学、基础化学研究。加强民族药物的化学活性成分、药理、毒理等方面研究,加强各类名方、单方、验方的基础化学研究,探索其活性成分和药效基础。四是加强各类民族医药研究成果转化,加大民族医药制剂、院内制剂的开发,加强对成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临床实验研究,药效好的药方积极申报新药上市进行推广。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多举措确保民族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云南民族医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无节制的采挖,民族药物中许多野生珍贵药物很多品种正在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必须进行保护。一方面,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点的方式,加强对珍稀濒危药材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建立民族医药种植基地,开展科学引种及栽培研究,特别是一些珍贵野生民族药材资源的引种和培植工作。此外,可以开展药材种植+产业扶贫,不仅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带动药材种植产业,还可以逐步建立产业化种植生产模式,带领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达到双赢的目的,多举措确保民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加强市场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要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好民族医药,首先,必须更新发展观念,加强市场意识,结合当地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民族医药的宣传力度,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发展前景的民族医药品牌。其次,加强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当加快推进出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结合云南实际,加强对云南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争取更多的云南民族医药配方能入选"国家保密配方"。同时,鼓励更多的民族医药配方开展药理、临床试验,积极申报新药上市。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全力打造民族医药品牌

在大健康理念背景下,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居民收入的增加、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医药消费者消费理念的不断转变,对民族医药品牌内涵的理解和期待也在更高层次上发生变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内容、维度和方式亟需重构。一方面,开展品牌塑造维度的研究,为民族企业重构品牌形象,有助于促进民族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云南省应当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性,将民族医药的研发列入全省重点发展规划,并重点从现有的经方、验方及各个院内的制剂中进行遴选,对一些疗效好,临床用途广泛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突破,争取获得在国内大批量上市的机会。同时,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契机,将民族医药与大健康充分结合,开展民主医药保健品研发。充分发挥民族药特性,打造民族药品牌,进一步提升民族医药知名度。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结语

民族医药作为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更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医药文化瑰宝,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如何继承并发展好民族医药应当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关注话题,云南省作为民族医药大省,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掘,保护和开发并举,加大民族医药的研发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好民族医药的独特疗效,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持续发力,做出更大的贡献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K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秦路平. 民族植物学与民族药物学[A]. 中国商品学会.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中国商品学会,2008:2.
[2]何雁,刘勇,罗晓健,等.我国民族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草药,2006(12):1915-1917.
[3]孔春芹.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现状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2):11-13.
[4]张楠,范艳存.少数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9):4712-4715.
[5]刘斌,陈眉,骆始华,等.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研究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01):23-26.
[6]郑进.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S1):4-5+7.
[7]许嘉鹏,杨本雷.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70-72.
[8]周树成.云南彝族医药发展史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4):73-77.
[9]饶文举.彝族医药学源流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82-85.
[10]徐士奎,罗艳秋,张雯洁,等.云南省彝医药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药事,2015,29(12):1293-1295.
[11]李海艳,潘立文.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研究[J].饮食保健,2018,2(5):284-285.
[12] 管青山,张莹莹,吴晓剑. 多方齐发力 振兴彝医药[N]. 云南政协报,2017-06-26(4).
[13]潘立文,郭向群,赵桂刚,等.楚雄彝医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事,2019,33(06):616-623.
[14]蒲锐,万定荣.我国彝药资源种类调研及应用开发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3):18-21.
[15]曹雨虹,谭睿,谢彬,等.藏药资源概况及品种整理[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01):1184-1188.
[16]杨玉琪,方路,陆宇惠,等.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03):4-5.
[17]杨凯龙,杨立新,赵燕强.迪庆州藏药文化与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04):100-104+108.
[18]张赟华,马立明,任李玥,等.云南省藏药质量标准调研报告[J].中国药事,2015,29(12):1289-1291.
[19]王梦琪. 白族医药文化传承危机研究[D].大理大学,2016.
[20]倪萍. 纳西族民族医药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21]赵永刚,陈祖琨,牛菲,等.哈尼族医药特点浅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03):25-26+32.
[22]龚济达. 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3]朴金丽,成功,薛达元.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04):58-64.
[24]王志红,郑进,谢薇,等.佤族医药的现状考察及发展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05):15-17.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