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牟定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查思考

作者:​李振华 发布时间:2022-07-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发展程度看,彝族地区乡村振兴难点是彝族乡村文化振兴。新征程上如何运用彝族文化遗产来助推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彝族文化传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意义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保留着许多农耕文明的基因。乡村振兴战略动能来自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守护。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传承农耕文明精髓,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捍卫乡村记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源泉,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作为一种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深深熔铸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每一个历史进程中。可以说,只有全面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才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坚实的精神基础。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乡村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供给、提升乡村在国际的文化竞争力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产业、演艺、工艺品、文化产品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发展成果的惠及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度,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如牟定县依托特有的“彝族服饰”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将民族文化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让群众靠文化脱贫致富奔小康。在民族文化产业带动下,牟定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呈现出群众共传、共承、共享民族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笔者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无疑成为乡村振兴题中要义,并贯穿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带头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作用

优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支撑着这个民族的繁衍生息,是维系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城乡壁垒不断打破,互联网深度融入人民生产生活的今天,各民族的交往必然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交融。因此,我们要抢抓机遇,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独特性上去用好多样的民族元素,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新发展来实现传承。要在促进改革开放交流交融的大环境中,充分发掘和用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切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重要的民族文化作用。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内涵

(一)彝族玛咕舞文化内涵

一是彝族玛咕舞文化起源。很早以前,腊湾彝族是从四川一带途经黑井迁徙来的。腊湾彝族人从黑井迁徙来腊湾后,由于该地区山高箐深,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穷山恶水。为了生存,腊湾彝族人通过黑井盐厂老板关系,做盐生意,并每户一人组成生意队到黑井盐厂低价采购盐,挑到牟定城卖盐维持生活,但有一次在半路挑盐途中遭遇4名小偷抢劫,由于挑盐生意队人多团结把4名小偷擒住,并当场教育他们要走正道,讲道德,讲良心,要勤劳,要齐家。通过教育,4名小偷及时承认错误,并保证改邪归正。小偷抢劫挑盐生意队那天,正是腊湾村李氏家儿子结婚办喜事,生意队回家做客时把小偷抢劫并教育小偷改邪归正一事告诉给全村老老少少,全村人们听了十分高兴,为庆祝胜利,在当晚喜事场上就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以及亲戚朋友跳起玛咕舞,同时制定了彝族人必须加强团结、和谐、正气、良知等有关制度。从此以后,彝族玛咕舞就成了彝族人民的道德经,并规定,在结婚喜事场上,首先跳玛咕舞宣传道德经后,才跳彝族左脚舞,代代相传至今。二是彝族玛咕舞发扬光大。从腊湾彝族的历史起源可以看出,腊湾彝族是一个饱受苦难、久经战乱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团结和谐、讲正气、自强不息的民族,尽管受到众多的民族歧视,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被他族所吞噬,居无定所,只能栖息于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老林,最后还得为争取生存的一席之地冒着生命危险与大自然斗,与猛兽斗,与歪风邪气斗。玛咕舞的曲调和步法也正是反映了彝家人讲团结、讲道德、讲正气的这种良好风貌。跳玛咕舞时,人们一般身着当地的彝族服装,男人身穿羊皮褂、包包头,女人身穿羊皮褂花衣裳、包包头、绣花鞋。另外,他们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他们跳舞时伴奏的乐器是三胡,也没有彝弦及其他的乐器。三胡发出的曲调悠扬而有力,音质低沉而古朴,音色浓重而古老。三胡是一种独特的演奏乐器,三胡有三根弦线,代表着彝族人三足鼎立。这三根弦线不是钢线也不是一般的彝弦线,而是一种纳鞋底的线。弦筒处则是用蛇皮绷成,弦线就从其上跨过。这样,独特的弦线与独特的弦筒面天然合一,弹出的声音就会由一种绵绵的浑厚的感觉。诉说着彝族人民的生产和文明生活,让人听之仿佛有感彝族人民刀耕火种、与大自然斗争、与邪恶斗争的远古场景耀然眼前。彝族玛咕舞文化传承人李文凤讲述:整套老人舞(玛咕舞)分三段,跳法为二十四跺脚,其唱词第一段:新的媳妇进家了,新的姑爷高兴了。成家立业开启了,长大成人理事了。唱词第二段:感恩父母忘不了,邻里相处和谐了,关爱他人文明了,做人做事正气了。唱词第三段:春夏秋冬清楚了,农事节令记得了。一至二月理财了,三至五月种地了。六至七月中耕了,八至九月收获了。二十四跺脚分为二十四套动作,每一套动作都是重复的,只是一跺脚跺一下,二跺脚跺二下,以此类推,到二十四跺就跺二十四下,分别代表讲道德、讲正气、讲文明、讲节令等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令。三是彝族玛咕舞文化基因。文化是民族的特征,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生存图式。玛咕舞作为一种民族舞,是腊湾彝族的文化基因和生存图示,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民的心理状态,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展示。每逢喜事,人们都要跳玛咕舞,展现人民的欢乐和生活状况。在喜事场上必须先跳玛咕舞,跳完后才能跳其它的舞,这是教育子孙后代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祖先的故土和迁徙过程的苦难以及和谐发展。其次要尊敬长辈,敬祖先,恪守伦理纲常,遵循规矩信条,讲道德,懂得礼貌礼节。从舞蹈动作的角度看,每一次玛咕舞的表演,彝族人民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与邪恶斗的激烈的历史场面又重现眼前,展现了彝族人民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精神。彝族的社会历史本是一部苦难史,饱经风霜的老者迈着矫健有力的舞步,和着浑厚低沉的音乐,这场面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同身受难以忘怀。另外,玛咕舞也反映腊湾人民的生活史。二十四跺脚代表了二十四个节令,彝家人想要生存,想要栖息繁衍,就必须弄清二十四个节令,把握耕种和收获的时间,按时谋划好生产,才能富裕、文明、和谐。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左脚舞文化内涵

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彰显着牟定彝族的特有文明和谐性质,浸润着牟定彝族的思想意识,那是消除不掉的彝族生活、历史、思想、精神的烙印,是彝族文化灿烂闪烁、散发耀眼光芒的精华所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有“情、歌、舞、乐、德、业为一体的彝族左脚舞文化六大内涵元素。即情:彝族风情、舞:左脚舞姿、歌:左脚调子、乐:精神生活、德:颂真善美、业:文化产业。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梅葛舞文化内涵

彝族梅葛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彝族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彝族先民关于天、地、人的创世、造物、恋爱、婚俗、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梅葛”分为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生产生活梅葛五类。老年梅葛是老人在村里喜事中跳玛咕舞说唱的,内容包括婚丧嫁娶、起房盖屋、逢年过节等,内容一般固定;中年梅葛主要是体现中年人成家立业时候唱的,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立德立业、勤劳致富等;青年梅葛,由青年男女在姑娘房约会时围坐在火堆旁谈情说爱、情歌对唱;娃娃梅葛,主要体现勤学苦练、尊敬老师等;生产生活梅葛,主要体现民风民俗、产业发展等。“梅葛”彝族民间口述文学传承人李如江讲述,“老年人梅葛调唱:谁造天,谁造地,开天辟地彝人造。谁造火,谁造屋,石头擦火彝人造。谁造日,谁造时,木刻记事彝人造。中年人梅葛调唱:父恩母爱千秋立,尊老敬老万代和。勤劳奋进确辛苦 掘地三尺寻到金。处事细思宽心过,闲谈莫说他人非。做人做事树道德 永留清白满乾坤。青年人梅葛调小哥唱:小哥今晚来找你,笨手笨脚接近你。甜甜蜜蜜记住你,美美丽丽惦记你。幸幸福福遇见你,真真心心喜欢你。诚诚实实爱上你,永永久久伴着你。小妹唱:小妹今晚陪着你,心里时刻想着你。厨房饭菜做给你,床上枕头留给你。情侣服装缝给你,甜美情歌唱给你。思念句子写给你,想念微信发给你。小哥唱:好比大旱望雨天,好比文官过武关。心中好似棍打鼓,脸上如同火烧山。随时随地爱着你,想跟小妹把家安。小娃梅葛调唱:三更灯明五更钟,正是少年学习时。光阴似箭岁月流,学精于勤不能荒。勤学苦练是先机,一分耕耘一分才。尊敬老师树品格,立身立学不忘恩。结婚梅葛调唱:新的媳妇进家了,新的姑爷高兴了。成家立业开启了,长大成人理事了。感恩父母忘不了,邻里相处和谐了。关爱他人文明了,做人做事正气了。农事梅葛调唱:春夏秋冬清楚了,农事节令记得了。一至二月理财了,三至五月种地了。六至七月中耕了,八至九月收获了。十里良田翻金浪,百把镰刀浪里舞。千斤一亩装满楼,万首颂歌献给党。(意思是彝家人勤劳动,得丰收,感恩党)。放羊梅葛调唱:彝山满箐花齐放,小伙姑娘放牧羊。左手拿着赶羊鞭,右手提着小花包。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句一句动情唱。最美不过彝乡美,幸福生活谢党恩。养猪梅葛调唱:养猪模范彝家嫂,白天干也晚上熬。定要培育优质猪,一年喂过百多头。别看这个猪场小,发展生产离不了。莫嫌这项活路累,能炼技术早致富”。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成效

(一)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牟定彝族左脚舞、玛咕舞、梅葛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牟定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2008年,牟定彝族左脚舞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民族工艺源远流长

牟定除了历史悠久的彝族刺绣和腐乳制作外,牟定在古代就有着极为丰富的手工业史,部分手工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在过去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牟定县民间应运而生了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铜(铁)匠、木匠、石匠、泥匠、篾匠等各路工匠遍及城乡,手工艺品畅销滇西各地,并远销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等,成就了现如今牟定县的“匠人之乡”。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牟定县在彝和园一期、二期的项目建设中,彝和园村先后开发建成了“彝族刺绣一条街”、“腐乳文化一条街”、“匠人文化一条街”、“彝族饮食文化一条街”“3D影视城”等商贸街区。为了吸引商家投资入驻,公司采取所有铺面出租金“一交免三”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入驻发展。目前,彝和园村入驻商家74家,区域内有彝族刺绣32家、彝族根雕工艺3家、彝族乐器龙头四弦琴制造坊4家、彝族餐饮业35家,一批酒店住宿企业已入驻营业。全县从事彝绣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0多家、专业经营彝族刺绣艺人400多人,共有30多个品种100多种产品,销往州内各县市和昆明、大理、深圳等地。既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又解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症结

文化资源开发的“散”“衰”“泛”使得文化产业呈现随意发展的状态,没有形成符合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途径。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散”

从文化产业链整体情况,文化产业随意发展的状态表现为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及资本投入、开发项目及主题、产品定位及功能的“散”,缺乏文化资源整合观念,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衰”

牟定县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但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目前,牟定县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危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受到新兴市场的影响,对于传统的缺乏市场化运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兴趣,加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岁已高,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形成老艺人人衰艺绝、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艺失传,经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已日渐衰落,影响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泛”

少数民族地区从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向文化资源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创意营销等,同质化严重,重推介、轻基础,重形式、轻内容。很多地方在旅游推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是旅游基础仍比较薄弱。缺乏对民族特色、文化理念、理想模式和思想气质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使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层级较低,销售模式单一,市场细分不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不突出。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途径

(一)发展民族文化服饰产业

要注重继续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创新意识,提炼民族特色,讲好新时代“民族故事”,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要注重丰富产品种类,做好文创推广,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消费群体、不同穿着场合的需求;要注重延伸产品营销渠道,尝试把彝族服饰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开展体验式消费模式,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一要把握潮流时代,创新彝族服饰时尚。传统彝族服饰刺绣要在时尚潮流中成为流行趋势的主导元素,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同时,也要牢牢把握时代的命脉,将现代时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彝族服饰刺绣元素结合,在不失去设计现代性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设计民族性,这就需要传统彝族服饰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遵循四大设计原则,即材质创新原则、图案时尚原则、色彩现代原则以及手法多样原则。在遵循四大原则的基础上,传统刺绣才能在现代彝族服饰中最大化地发挥它本身的美学文化和艺术价值。二要把握网络时代,创新彝族服饰品牌。A是必须准确把握设计新颖独特。在繁荣的互联网时代下,服装设计定位明确清晰而且理念新颖独特。对彝族品牌服装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必须准确把握注意三个因素:首先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时尚方向;其次因素是设计的新颖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再次因素是引领消费者的穿衣潮流。服装生产的方式,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工艺流程应该实现多品质、小批量,各种高科技手段要充分利用到实际生产中指导工人制作,高科技的利用使得服装具有新颖性、时尚性而且提高性价比等优势。B是提升民族色彩服装设计。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为直观、最为响亮的视觉体现。由此可见,传承多年的民族色彩则是全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大众审美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现代彝族服饰设计中,把代表民族文化气息的色彩匠心独运,提升和传达色彩所蕴含的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在增加时尚感的同时,又能够体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彝族服装设计中,不能仅仅是复制照搬常用色彩花样,而是应该在运用的同时,加强创新和改进。例如,在设计时,可以彝族服饰色彩明亮的特点,用明亮色彩作为铺垫,以对比鲜明的色彩,将色彩延伸,增加彝族服装的活力和层次感。再比如具有彝族代表性的彝族服装上的广泛运用,要有着活力、大气、端庄、热情的特点,起到彝族服饰和表达个性的作用,而且要含有强烈的民族心理,彰显着彝族人乃至全世界人对喜庆吉祥、平安富贵的追求和向往。C是加强分析彝族服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在繁荣互联网时代下,有效的彝族服装设计对购买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能力和对彝族服装的喜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定位服装的质地、款式、面料和价格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习惯和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D是注重打造彝族服饰品牌文化。彝族服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把网络销售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彝族服装品牌的文化中蕴藏着品牌价值和文化传承,因此完美的现代彝族服装设计应将消费者的认知和品牌放在首位,然后不断完善品牌文化发展理念。Y是加强彝族服饰设计风格的新颖性的要求。当今社会要求以人为本,互联网时代的彝族服装设计也要遵守此原则,同时取长补短的品牌经营经验,把握潮流发展,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并对各阶层消费者调查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这些变化对彝族服饰设计艺术进行灵活运用,使设计出的彝族服装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又具有实用性。F是注重彝族服装的质优价廉。彝族服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更注重服装的品质,彝族服装的精良设计要靠优秀的彝族服装品质来承载和展现,并要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三要把握绿色时代,创新彝族服饰安全。绿色时代下新型安全性彝族服装通常是指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健康彝族服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体所受到的外界伤害,消除安全隐患,将安全技术应用到彝族服装设计理念之中,但是对彝族服装设计的工艺水平与质量要求较高。绿色时代下的新型安全性彝族服装设计理念着重强调安全性,如何将安全因子应用到彝族服装设计之中是设计师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并且还要使设计出的彝族服装新颖、时尚,不缺乏美感,这就给彝族服饰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绿色时代下新型安全性彝族服装的设计理念作为现代较为前卫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彝族服装企业选择适合的面料是非常重要。面料的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成败。生态化的绿色彝族服装设计要求在选择面料时要选择生态环保面料,例如要选择天然动植物纤维制品,避免有过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成分的纤维面料。环保面料必须是达到我国纺织品质量检测标准的。此外,还应该杜绝用珍惜动物皮毛等作为衣服成衣材料,在面料选择方面要体现人文主义关怀以及追求健康无害的思路。还要注意所选择面料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要尽最大可能减少衣服产品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四要把握开放时代,创新彝族服饰市场。只有深入挖掘牟定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彝族服饰刺绣手工艺,坚定不移地将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并引进国际时尚与牟定传统文化进行交流,才能让牟定的传统彝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近年来,神秘的彝绣走出大山,逐渐走入国际时尚的舞台,以华丽的图案、独特的肌理感和精湛的手工艺令国外时尚界惊艳叹服。因此,牟定要进一步在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上下功夫。A是在民族风格的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上下功夫。民族风格的现代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面向的是主流经济圈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市场涵盖面广,消费群体庞大。要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知名服饰品牌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运用现代企业的品牌运作方式进行,把彝族服饰文化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使彝族服饰产业步入良性经济循环。产品以实用性、可销售性及时尚性为其定位,销售目标针对市场群体为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强大压力而产生的返璞归真、追求天然及个性美的心理诉求。在产品开发中可针对该消费人群对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理解的模糊抽象与有限,但又对民族服饰精美的手工刺绣、独特的装饰手法、绚丽的色彩纹样以及风格独具的服饰配件情有独钟的审美情结,在设计时将彝族服饰元素进行分解,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观为出发点,将国际时尚流行元素、现代工艺手段等和部分彝族服饰元素相结合进行设计重组,遵循现代服饰商业化设计的法则,设计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流行服饰。B是在传统彝族服饰精品设计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传统彝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丰富多彩的形态体现着彝族独有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显示出较固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它的存在犹如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一个丰富的宝藏,为该民族的个性,做出了最生动、最具体的注脚,它同时也极大地吸引着民族服饰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作为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金字招牌,由于其制作工序复杂、对原料材质要求很高,价格昂贵,相对于主流社会的消费而言,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因此其市场设计定位应为高端收藏市场和彝族传统节日礼仪服饰市场,走精品化、工艺品化的路线,建立一种高质、高价、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体系。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上需注重拯救与保护传统彝族服饰文化与制作技术,偏重设计的原创性、艺术性以及精巧的制作技艺,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以盛装设计为主,遵从彝族赛装习俗,充分体现彝族服饰的竞技意义。C是在彝族服饰产品旅游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彝族服饰资源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相对独特的旅游价值,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颇具开发潜力。这类产品的开发需具有纪念性、实用性、艺术性,在材质、造型、色彩、图案、风格等等方面重点突出彝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工艺特色。可以用彝族地区有特色的民间日常生活用品来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如民族风格的挎包、童帽、腰带、荷包、手巾、针线袋、烟袋、手机套、头饰、飘带、钱包、肚兜、围腰、围裙等等装饰品及物品,这些系列的产品不仅文化意义深刻,方便旅行者携带,同时也是十分精美的手工艺品。旅游服饰产品的开发需重点突出产品的系列感与设计感,要在工艺制作的精细程度上下功夫,加强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效果,提升产品档次。D在改良的现代彝族服装设计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上下功夫。由于传统彝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实用性不足,导致了服饰汉化现象,在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改良彝族服装的强烈需求与巨大市场空间。该设计定位主要面向彝族地区离开原生态环境下的各县城、乡镇市场。这类彝族服饰产品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离开原生态环境下文化符号系统的指述功能、表现功能和传达功能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符号所指功能会转移,从而变得模糊或“误读”,因此,要尽可能减少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造成的伤害或破坏。在产品开发上首先要发扬传统文化,在保持彝族服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向季节性与便捷性方向改革。彝族服饰的改良需要从传统手工操作的低效率中走出来,实现专业化、技术化、工业化的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现代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设计需抽繁就简的保留部分形制,设计语言明确、简练。在服装款式上,减少不必要的用布,降低成本。在装饰图案运用上,去除繁杂的大面积传统服饰工艺,保留主要风格特征。增加面料使用的多样性与色彩的丰富性,在遵从彝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与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加改良服饰的品类,向薄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如进行彝族的生活装、工作装、休闲装、劳动装等服饰品类设计开发,以适应在不同场合与季节穿用。五要把握商机时代,创新彝族服饰产业。A是建立产业链条。彝族服饰实现产业化,必须建立投资策划公司、市场调研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品牌包装公司、生产制造公司、物流配送公司、经营代理公司……只有拥有一个个精彩的环节,彝族服饰产业这根链才会更牢固更精彩。B是精准市场定位。彝族服饰产业化的发展,面临着精准化的市场定位、发展目标、设计开发、产品制造和品牌服务。必须认真研究消费群体的定位文化、面料色彩的流行文化、产品结构、品牌定位及风格的设计文化、生产制造技术文化、物流配送信息管理文化、品牌终端卖场的形象文化,以及服饰产业链结构的分工与协作文化、品牌策划包装文化、区域服装经济布局文化、服饰展览经济文化、市场竞争理念的创新文化等等,多方位地去创新完善彝族服饰产业的品牌。C是谋划远景目标。牟定彝族服饰要进入产业化,需用科学的发展观对产业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策略规划,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根据各乡镇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根据各彝族服饰产业品牌的物质资本和经营策略,设计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远景目标。加大彝族服饰产业发展环境的文化设计,加大彝族服饰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文化的设计力度,将传统型彝族服饰逐步打造成引领社会生活方式的时尚型产业,全方位提升彝族服饰产业综合竞争力是其落脚点和归宿。D是培养专业人才。牟定彝族服饰实现产业化,更需要营造一个推动彝族服饰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发掘彝族的主色调和品格,发掘彝族潜在的文化内涵,造就一个理性的服饰消费群体,通过大力创办与彝族服饰产业密切结合的服饰教育体系,不断为产业注入专业人才资源,通过创办彝族服饰文化理论、彝族服饰科学技术研究的机构,用现代科研成果提升彝族服饰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大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力度和对时尚消费的引导力度,培养理性的彝族服饰消费群体和时尚传媒,则显得更加迫切。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发展民族文化工艺产业

民族文化创意商品是文化创意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将创意理念和创新智慧融入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之中,并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新型商品,主要分为创意旅游商品和创意工艺美术品两个大类。其中要开发利用龙头四弦琴,龙头四弦琴单把最高售价达3600元,每人每年可以制作龙头四弦琴100多把,除成本外每年可收入20万元。在开发龙头四弦琴同时,要开发银饰、铜炊锅、土缸、长号、唢呐等民族民俗工艺品,培育一批从事工艺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其发展壮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元素,利用文化创意、现代科技、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新媒体、创意市集等方法与推广平台,研发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民族文化创意商品。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发展民族文化节庆产业

牟定县全年有较多的民族节日集会,而且每个民族节日都是万人以上的节日,被誉为“民族节之县”。节庆要采取“政府引导、民间组织、社会参与”模式举办,如要把民族服饰展演展示、民族工艺品展销、彝族左脚舞、彝族玛咕舞、彝族梅葛舞民族民间歌舞表演等融入其中,吸引大量游客观光体验,活跃当地商业文化,直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发展民族文化食医产业

要创办民族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面向市场开发打造民族生态猪、牛羊肉、腐乳、白酒系列食品,提高牟定县民族饮食文化市场占有率,形成民族系列的著名饮食文化品牌。同时,部分企业、医院要积极挖掘开发彝药、民族骨伤治疗等各民族康生养生文化产品,使之形成品牌,有力推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将文化创意与策划、现代设计等理念融入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所催生出的新兴产业模式。建构形态多样、个性突出、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要注重产业结构、规模和优质品牌的塑造,还要根据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存续空间,从园区功能、性质和依托载体等方面进行科学策划、合理建构。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内容设计是主导,相关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景区游览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服务等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目前,牟定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情况是,还没有健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产业开发的前景受限,更没有旅游衍生丰富产业价值链,因此,必须抓好开发定位、景点旅游、产业旅游、全域旅游四个方面。一是开发旅游定位:要挖掘独特的自然景观众多人文景观。发展必须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和宗旨进行开发。要深挖资源优势。把旅游发展和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多要素相结合,开发出真正有内涵、有特点的旅游产品,使各个生态区成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区域。尤其对那些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遗产价值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保留原住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避免失去传承基因、环境和土壤,避免传统村落、老街变成只有建筑和商铺而没有原住民的空心遗址。二是开发景点旅游:主要是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名山、古迹等,开展民俗体验、自然生态领略、景区观光等文化旅游的休闲度假、娱乐活动。在此中必须重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品质、突出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开发产业旅游:即对多样化、丰富化的特色产业资源加以开发和培育。产业旅游具有知识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产业旅游的方式,扩大民众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使产业旅游促进客源保证,使产业旅游加速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再主导市场,因此,要注重开发旅游者需要更多的深度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等,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开发全域旅游: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实现旅游连线,形成个性独特、特色互补、错位发展、协调互促的格局。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致力开发旅游产品,降低门票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格局的扩大、发展品质的升华。在单体项目的投入产出时,也要设计与文化项目相关的辅助项目,使创意内容设计在整个产业链中得以存活,如文化内容与餐饮、住宿、游览方式的结合,使文化内容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E1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李振华,1967年12月26日生,男,彝族,党员,大学,西南林学院毕业。云南省牟定县人,参加工作至今:工作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谦虚自信。善于研究基层党建,勤于研究“三农”工作,乐于研究文学艺术。
图片来源:楚雄微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