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救凉山彝族传统村落和民居的紧急呼吁书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近日,我们发现,凉山彝族自治州仅有的两个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彝族古寨——美姑县四季吉村和古拖村,在各级政府的强制命令下,正在被拆除,建成那种没有任何历史文化价值和彝族建筑特色的“彝家新寨”。
美姑县四季吉村和古拖村是凉山彝族传统村落和民居最后的保留地。2011年,原美姑县政府领导在专家的建议下,把这两个村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准备建成“彝族原生态历史文化博物馆”,并计划把这里打造成彝族乡村文化旅游景区。2012年,四季吉村被评为“四川省最美乡村”。2013年,成功申报成为最有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
这两个彝族古寨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主要原因是全村的民居都是彝族传统的“土墙瓦板屋”。瓦板房有两种建筑形式,贫困家庭的瓦板房比较简陋,夯土墙加盖木板瓦;而富裕家庭的瓦板房则非常讲究,虽然外观也是夯土墙加盖木板瓦,但主体结构是木质斗珙加穿斗式构架,内部全部用木材装饰成小房间、阁楼和家具,上雕各种动物或植物图案,非常精美,整体建筑不用一个钉子。据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家研究,凉山彝族的这种传统建筑非常独特,在建筑学上还没有办法进行归类,但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建筑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两个彝族古寨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形式上,其庭院格局、小竹林、菜园、粮仓、树上的晾晒架、竹篱笆、水磨房、牲畜棚圈、木制家具和农具、竹编和石制的生产生活用具等都是非常独特的民族民俗文物,完整的呈现出彝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风貌。
其整体村落布局与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浑然一体,天然野性之美与人类生存智慧之光交相辉映,是彝族传统生计生态系统和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环境,是西南山地少数民族耕牧经济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彝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在高寒山区生存繁衍下来所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最后遗存。
彝族瓦板房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大小凉山非常普遍,经过数十年的社会文化变迁,凉山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能够制作瓦板的高大树木越来越稀缺,木材的价格也越来越贵,瓦板房逐渐被汉式砖瓦房代替,与传统民居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全凉山就只剩下这几个位于大凤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村寨还整体性的保存着以瓦板房为主要特色的传统村落。这里事实上已经成为活态保护彝族传统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其历史文化价值、文化资源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无以复加,不可替代。
现在,美姑县政府无视国家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各项规定,以牺牲彝族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代价,达到改善彝族群众居住条件的目的,完全是本末倒置.不仅会对这个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也破坏了当地群众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梦想,无疑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败类。
在此,我们强烈呼吁立即停止破坏中国传统村落的扶贫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相关规定,把四季吉村和古拖村完整保存下来,通过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调查论证以后,制定系统科学的整体保护和修缮计划。为美姑县保留一份最具开发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彝族人们保留一块寄托乡愁和追忆历史的精神家园。
凉山公益联盟
彝族人网
2014年6月6日
附 相关链接: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