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公益

他们走出大凉山 打开命运之窗——爱心企业及个人捐助 11名彝族孩子来肥免费上学

作者:胡鸿菲 周洪 发布时间:2015-09-16 原出处:合肥晚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9月13日深夜,11位来自四川省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孩子经过三天两夜的辛苦跋涉,抵达合肥,他们将要在这里度过3年的学习生活。昨天上午,他们正式入学了。
 
  受益于多家爱心企业和个人的资助,这11名彝族孩子将享受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的助学政策。合肥腾飞学校则承诺,在他们毕业后联系就业,确保100%就业。孩子们走出大山,推开了自己的命运之窗。
 
  彝族学生免费到合肥上学
 
  9月14日上午9时许,合肥腾飞学校的校园里分外热闹,校园里来了11位身穿彝族传统服装的同学,而他们来自2000公里外的四川大凉山深处。
 
  当天,学校里举办了热闹的欢迎彝族新生大会,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多家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送来了爱心捐款和普通话学习卡。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希望这群彝族孩子能在合肥好好学习,成为改变大凉山现状的生力军。
 
  合肥腾飞学校董事长袁军告诉记者,这11名学生未来3年的所有学费、学杂费、生活费全部由学校、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捐赠,他们可以在假期勤工俭学,每人每年还可以平均获得4000元收入。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彝族孩子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特别考虑。由于合肥腾飞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较强,每年用人单位都提前到学校签约毕业生,所以学校和彝族学生签署助学协议保证他们100%就业,毕业后的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
 
  袁军表示:“这些彝族贫困学生自立、自强,在各界人士的共同资助下,不远千里来合肥求学,我们一定会把他们培养好,让他们成为单位抢手的人才。”
 
  不少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
 
  16岁的阿乌伍叁莫来自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为了撑起贫苦的家庭,3年前她就辍学打工。谈到免费上学的机会,阿乌伍叁莫告诉记者,这也是她极力争取的结果,“我的老师说在凉山有公益项目,我知道是免费上学后,就特别想上学。”
 
  彝族男孩马嘿月姑子来自于单亲家庭,家里兄弟姐妹4个,他母亲有一只眼睛看不见。2013年父亲因肺癌病逝,马嘿月姑子不得不辍学打工支撑家庭。他表示,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感恩爱心人士,学好本领,将来成才的时候一定会回报爱心人士,回报社会。
 
  18岁的彝族男孩阿乌曲波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辍学,年龄大了一些,便去福州打工,奶奶去年7月过世,由于路费太贵,他没有回家,说起这件事他心中感到很遗憾。他很期待能到合肥来,通过学一门技术来改变家庭现状。
 
  种子公益创始人童文臻表示,这次公益行动推出了出版与发行、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适合凉山孩子的专业。阿乌伍叁莫和父亲商量后选择了出版与发行,她说毕业后,想回到凉山工作,可以照顾父母。因为对专业不太了解,还有不少学生暂时没有选好专业。
 
  这群彝族孩子来自于凉山州不同的村子,很多人是第一次走出大山。3天2夜的行程,不少女孩甚至一度晕车。
 
  得知过年可免费回家,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期盼着好好学习后,返家看望父母。
 
  爱心源自“学渔行动”
 
  这群彝族学生能到合肥免费上学,一切源于种子公益和合肥腾飞学校联合开展的凉山贫困孩子“学渔行动”。
 
  童文臻告诉记者,关注到彝族孩子一切源于那篇“最悲伤的作文”——《泪》。童文臻通过作者联系上了索玛爱心小学的黄红斌。
 
  童文臻认为,鱼是基础,但只有鱼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凉山贫困儿童、孤儿的命运,让他们的未来幸福,更需要让他们学会“渔”,让他们有能力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好的收入。
 
  童文臻在微信公众号陆续发表了多篇公益文章,这些文章刚好被合肥腾飞学校董事长袁军看到,两人一拍即合,“我们提出贫困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家庭栋梁的造血公益模式,腾飞学校愿意免费提供上学,保证孩子就业。8月11日,我们的方案就出台了。”
 
  据了解,只要学历为初中毕业(至少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以上)、年龄在11周岁至18周岁之间、汉语沟通没有障碍的凉山贫穷孩子,均可以申请免费上学计划。
 
  为了寻找合适的彝族孩子,童文臻加入了大量的凉山公益群,推广自己的公益项目。在此期间,童文臻结识了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中心小学4年级彝族数学老师何正军。
 
  何正军身患糖尿病12年,一直都在和病魔斗争。他要在50岁前帮助100个凉山贫困小孩和爱心人士结对子。
 
  8月21日,凉山地区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到合肥对学校各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先后三轮的筛选,童文臻选定了11名彝族学生。
 
  “今年我们本来是提供40个免费上学的名额,因为时间非常紧迫,只来了11名学生,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赶过来。这个活动我们明年后年会继续开展,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彝族孩子。”袁军告诉记者。
 
  童文臻告诉记者,为了让公益活动更持久地开展,他们会将公益项目的所有支出全部公布在互联网上,接受大众的监督。
 
  (胡鸿菲 本报记者 周洪)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