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摄影 Photography

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 > 摄影师

凉山摄影家胡小平:光影的年华

作者:何万敏 发布时间:2020-04-28 原出处:凉山新闻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hu1.jpg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家胡小平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新闻网讯(文/记者 何万敏 图/受访者提供) 照片上显示的光影,有关凉山的许多早已改变;坚守的,是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彝族,跨越时代。胡小平用手中的摄影镜头始终打量着他生长的凉山——他为之持久的摄影,一方面彰显记录的功能,将人与事转化为影像,为地方与历史留存影像资料;另一方面以摄影完成一种诠释,告诉观者自己理解的凉山,表达观点与思想。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胡小平今天的摄影成就令人瞩目,来自对西南边地民族生态心平气和的观照;那么梳理艺途,我们可以看见他摄影作品对于凉山的生动记忆,以及所传递的意义生成与价值所在。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2.jpg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照(1984年7月)胡小平 摄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黄埔”毕业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名为《再珞珈》的摄影展,是武汉大学为建校126周年及新闻系八九届摄影专业毕业30周年而办。武汉大学摄影专业是中国当代摄影教育的发端之一,被摄影圈的人们习惯地称为“武大摄影黄埔”。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展览2019年11月28日开幕时,作为毕业生之一的摄影家胡小平,正在凉山州布拖县的乡下拍摄创作,没有赶去母校。而他向师友汇报的作品,全部反映的是凉山彝族人质朴的生活、诚实的劳动,独特的风情、欢乐的节日。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着山野气息的摄影作品,竟与胡小平当年怀着虔诚的心灵报考时提交的图片,达成了时空当中历史的连接。而当时,那个内心忐忑、对城市充满好奇的小城青年,刚才将脚步挪出大山。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上半年的考试,1987年9月,胡小平如愿以偿从大凉山来到长江边,走进武汉大学的校园。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让他的眼界变得好奇而开阔;更重要的是,摄影专业系统的学习给予学子教科书和照相机内外的滋养与训练,被如今的摄影家形容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考试的内容即使过去30多年,胡小平依然记得清晰,“就是提交摄影作品,都是彝族题材的纪实片,包括一个组照”。校方对考生寄送的习作进行专业评审,随后向入围的考生发送通知,考生参加高考,即文化考试。两项考试高过分数线后正式录取。怀揣梦想,胡小平走进武汉大学,所读专业是新闻系摄影专业。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一班,108个同学,来自全国几乎所有省区。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50岁,最小的不满30岁;他们当中,余海波已经在胡武功发起《艰巨历程》大型摄影展中获得一等奖,他们两人都在班上,众人仰慕。“大家可能都有一种压力吧,或者说都想尽最大努力多学东西,”胡小平回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非常多,所以课堂以外的时间全部被学习填满了,可以说是如饥似渴。”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对于“重大突破”的进一步解释,胡小平认为:“不进校经过系统学习,走不到好远;在大山里肯定有很多局限,搞艺术需要开阔的眼界,必须走出去。”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的摄影界惊叹,从“武大摄影班”群体里走出来的一批人已经成为著名摄影家,成长为中国摄影界的中坚力量。胡小平作为其中一员,实力值得嘉许。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贯穿一生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摄影记录凉山,起初却是以美术的角度切入的。1976年12月,胡小平被招到喜德县电影公司当美工,成天的工作多是画电影海报,偶尔也学着放映。在此之前,高中毕业到喜德县冕山公社当知青一年半。喜欢画还要早,县文化馆的阿勒郁惹办美术培训班,他去过;不久后到当时的州府昭觉县参加美术培训,看到四川美术学院老师现场作画。“美术对我冲击很大”,胡小平感慨,“几乎刚参加工作,开始喜欢摄影。”文化馆有相机,画家阿勒郁惹也摄影,他借来“海鸥4B”照相机学,“点燃了艺术这个火花”。恰巧1979年随父母工作调动,他到普格县电影公司。普格县文化馆长李志国搞摄影已经小有名气,胡小平“跟到拍、跟到学,一发不可收拾”,即使1985年调到凉山州电影公司宣传科工作,钻研摄影的劲头有增无减。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胶片时代,进暗房冲洗照片几乎是摄影人的必备功夫。房子好办,再小也可以挤出一间;收入拮据,只得动手自制放大机。从成都春熙路照相器材商店,购买放大镜头、底片夹、皮腔、压片尺等材料,放大机灯箱用油漆桶做,放大机立柱用钢管做,放大机底座用木板装。在将镜头装在放大机上时,发现塑料管窄了套不上放大机镜头,就用水果刀削切,结果一下飙滑,刀片差点戳穿左手掌;伤口不小,鲜血喷溅,马上到医院缝针。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洗放照片的手艺练好了。电影公司制作幻灯片采买来相机,用“海鸥4A”相机,1984年,胡小平在《凉山日报》发表新闻图片40多幅。从1982年拍到1990年的时候,胡小平意识到“摄影是贯穿终身”的事业了。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个20世纪80年代,成为胡小平摄影的“分水岭”。“读大学之前,看不到摄影书籍,得不到多少信息,全国摄影比赛也少,我也不知道摄影史上那些大师如布列松、萨尔加多,我只是一心想把自己看到的拍出来。”接受采访时他以少有的严肃口吻,说话十分诚恳,“因为没有功利色彩,不摆拍、不浮夸、也不躁动,那么纯粹地拍。凭着天赋,安静地看当时贫瘠的土地。赶场天,有人喝醉了,躺在地上,旁边是供销社,墙两边挂满了廉价的衣服;有的人破衣烂衫,但你看不出悲凉,彝族人天性中反而有一种乐观的精神面貌。所以我没有拍流鼻涕的孩子,尽可能拍朴实的生活,因为摄影本身是一种记录。”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安静拍摄凉山迥异,大学毕业之后的胡小平,开始了对名誉与金钱的追逐。频繁地参加影赛,有了“获奖专业户”之称,两年经商,做婚纱摄影和广告、卖冰淇淋,他形容那段经历为“下海呛了几口水”。“如果经商成功了,我自己的摄影也废了。”所幸“那只是很多摄影人要走过的一条路”,胡小平说,那个时期的摄影是“初恋”。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片总量已近十万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新的世纪很快到来。时间,在让年轻人青春不在的同时,也让中年人对外部事物和自我内在的认知与思考沉淀。胡小平对摄影的执迷,堪称进入了“热恋期”。他敏锐发现以往大量用120型胶卷拍摄的6×6英寸方片,尽管底片冲洗得有厚有薄,那些记录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摄影作品,恰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历史性、文献性、人文性更加凸显出来,那些影像从一个进程到了另一个进程,它的珍贵价值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加积累。“就摄影实践而言一直在做,只不过,理论上还没有去做提炼。”胡小平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放到摄影上,即使后来分别到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工作,担负的任务不尽相同,但持之以恒的事情唯有摄影。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以及近年手机摄影的兴起,胡小平并没有抱持艺术的高傲钻进逼仄的胡同,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愉悦。2007年,他开始成为最早一泼用手机摄影的专业摄影家,并且一直追随手机摄影功能与技术升级的步伐在购置最新的智能拍照手机。摄影工具在变,坚持的则是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与观念。“还是要用心,才能拿出有分量的作品。”他的看法是,当手机摄影让普通人都可以轻易掌握而得到空前普及的时候,取决定性作用的更应该是“观看的眼睛”,只有它才能决定摄影作为艺术的品质。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胡小平计算,迄今他拍摄的图片总量已近10万张。他举例:“坚持拍摄最久的是凉山彝族火把节,从1982年开始已经有38年。每年在普格县的普基、文坪、洛乌沟、西洛、小兴场,布拖县的特木里、拖觉、西溪河、依某、包谷坪、交际河,还有昭觉、喜德等县。至今拍摄火把节300多场。”大量图片的积累,是一个摄影家经年累月耐力与毅力的表述;难能可贵的是,有关凉山彝族风情的珍贵记录在摄影家手中建立为丰富的影像宝库。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量的积累只是文献性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影像呈现的认知价值。纵观胡小平的摄影作品,比较强调通过拍摄者的观看,呈现摄影所处场景独特的空间和时间,向以后的影像观看者传递能够普遍感受到的生活或者视角经验。换句话说,构图不必要强化新颖别致而特别刁钻,按动快门瞬间的元素构成关系亦不是刻意达成,对日常生活以及普遍情感的捕捉,恰到好处地与理解这些照片达成了观看的默契。正如摄影评论家约翰·伯格对于摄影艺术的社会政治功能的看重,即艺术不应该是隔离于大众的,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采取人物生活场景的亲民视角,跟时代走得更近一些,从而发挥摄影的社会政治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我内心来讲,我喜爱的还是拍摄人物,我可以通过镜头看见凉山人的变化。”胡小平毕竟得到过摄影专业熏陶,扎根凉山、关注凉山、拍摄凉山,漫长的时间跨度中愈加明确坚持摄影的意义。他有在全国几十家摄影刊物发表作品的积累,有获得无数摄影奖项的资本,有出版《中国凉山彝族服饰》摄影专辑的成就,他让我们通过其拍摄的作品,看见凉山时代进步的光辉岁月。tT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