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之星

瓦其依合:无论艺术疆界多么辽阔 音乐才是我永恒的坐骑​

作者:米赢 发布时间:2018-11-07 原出处:凉山日报全媒体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二十多年前,无论是在“金丝鸟”组合时代,还是“八方云雀民间艺术团”时代,或者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山鹰组合”时代,作为成员的瓦其依合,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西昌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二十多年后,从唱歌到创作,再到运筹帷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瓦其依合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冠以“西昌市文化名家”的荣誉称号。
 
  这些头衔,在一个只注重做实事,打磨理想的创作型人才来说,不在意,也不强求,只是,名气和名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音乐家瓦其依合。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瓦其依合的故乡在昭觉县,但是他目前定居西昌,是西昌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也可能因此,他才成为西昌市文化名家培养工程工作计划的首选人才之一。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0月11日,西昌市首届“文化名家”及“优秀文化人才”入选人员,经西昌市文化名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评选研究审议通过,西昌市文化名家颁奖典礼在西昌举行。
 
  因为有外地演出活动,瓦其依合没有出现在领奖舞台上,代领“西昌市文化名家”荣誉证书的是他的团队主创、知名彝族文化策划人、词作者罗木果。
 
  16日,就荣获首届西昌市“文化名家”,瓦其依合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谈到获奖感言,他说,能够入选“文化名家”,有些意外,但更多是高兴!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近年来的创作:
 
  《黑鹰之梦》后,一直在往“世界音乐”方向努力
 
  《不要怕》、《出云之月》等歌曲的出炉,让“山鹰组合”之外的瓦其依合的名号更醒目。
 
  《不要怕》这首歌,大家都知道,受益最多的是如今红极一时的歌手吉克隽逸。
 
  说到近年来的创作,瓦其依合表示,音乐创作上的近年这个时间概念不好界定,所以他更愿意按照个人创作的时间表来简述——
 
  十年前创作的个人音乐专辑《黑影之梦》,是一张参照世界音乐的编曲理念进行制作的唱片,曾获得过宋庄音乐2009华语音乐十大专辑。也是一张树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唱片。“这之后的两三年我建立了黑鹰乐团,做了一系列的现场演出。”
 
  之后他开始和国内优秀的世界音乐大师比如梁旭等进行交流,合作了《高地的月亮》等实验性的彝族音乐。
 
  2013年,和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合作《听见凉山》栏目剧,客串出演并负责了第一季的音乐制作,创作出了《听见凉山》等一系列观众反响不错的作品。
 
  2015年和自己学生依伙何萍、吉克哈布组建了“瓦其依合与空行者”,进行彝族世界音乐的深度创作尝试。创作了《出云之月》、《爱》等作品。
 
  2017年作为西昌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代表西昌市文联与四川省人艺合作首部彝族舞台剧《我呼吸——博什瓦黑》,在法国文化艺术古城阿维尼翁的洛海特剧场首演,为世界各国的观众呈现了一台充满少数民族文化与风情的剧目。
 
  2018年5月,在贵州百里杜鹃与当地的政府、旅游开发集团合作举办了第一届百里杜鹃“万物声动”世界音乐节,得到了社会和业内的认可,成为了一个将长期实施的文化品牌。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引领带头作用:
 
  以作品说话,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来到西昌进行创作
 
  作为西昌市的“文化名家”,对于西昌市提出的“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充分发挥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的要求,瓦其依合的打算是什么?
 
  “以身作则吧,我在西昌认真做好一个音乐人的创作,最后以作品说话,让更多的朋友、年轻人看到我所处的创作环境、创作状态的美好,就是最好的广告,也就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来到西昌,开展各类合作,甚至留下来,成为西昌文化事业的一份子。”
 
  作为西昌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依合对之前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梳理并提出接下来的工作思路和部署。
 
  他的想法是,作为西昌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之前更多的努力是将本地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带到外面去交流,去试图做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展示。
 
  “今后我们协会的同仁们将会继续往外走的同时,着力挖掘本土音乐素材,去创作、去尝试一些音乐或者音乐以外的艺术形式。出一批好作品,做几场好演出,推出一批新人才。”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博什瓦黑》:
 
  呈现逐渐消失的事物,是为挽留或者继承
 
  “博什瓦黑”岩画是彝族祖先留下的一处宝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岩画所在地就在离瓦其依合家不远的河边。
 
  可能基于此,“博什瓦黑”的概念和意境,成了他创作灵感的某种神秘源泉。
 
  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主创的《博什瓦黑》音乐舞台剧,在国内和国外演出,得到了市场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谈到这一部剧,依合说,《博什瓦黑》是我们用舞台剧这样一个全新的载体来呈现这些曾出现在我们身边又慢慢从我们身边逐渐消失的事和物。《博什瓦黑》有彝族音乐、毕摩文化、成人礼、婚俗、祭祀、劳作等我们既熟悉又慢慢变得陌生的事和物。
 
  他的意思是,呈现逐渐消失的事物,是为挽留或者继承。
 
  从第一次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黑螺艺术空间成功试演,到后来在法国文化艺术古城阿维尼翁的洛海特剧场首演,又到今年夏天在韩国“首尔友城节”再次演出,观众都很喜欢,“我们自己也感到骄傲。至于评价,我并没有去刻意搜集过,感兴趣的朋友今年11月9日可以到成都万象城去现场看一看,去给出属于你自己的评价。”
 
  不动声色的打出自己品牌的广告语,不错。观众也接受,哈哈。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未来: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梦想不远也不近,但都很实在,操作性强
 
  演而优则导,这是演艺圈的发展规律。
 
  唱而优则演或导,这可以是瓦其依合的法则。
 
  就在前两天,瓦其依合的家族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送灵归祖”(尼木措毕)仪式,同时他也和中国“十诗人电影”公司达成合作,完成了一部反映彝族传统“送灵归祖”仪式的纪录片。
 
  依合透露,《诵魂》是彝族著名诗人吉木狼格的“十诗人电影”以依合家的“送灵归祖”(尼木措毕)仪式为题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西南民大的罗庆春、依乌,彝学专家克惹晓夫、吉伍依作几位老师都参与到了创作中。“希望能呈现出彝族‘送灵归祖’(尼木措毕)仪式的真实面貌吧。”而他说目前还在酝酿一部艺术电影,但暂时不能透露内容。
 
  “今后无论做什么形式的艺术尝试,首先我的角色,无论是幕后制作,还是演出内容,都只会是一个音乐人,之前的几次演出中都是这样,要么是一个音乐老师、要么是一位吟唱的毕摩。这样的定位,希望以后还能继续保持。”
 
  “因为我自己知道:无论艺术疆界多么辽阔,音乐才是我永恒的坐骑。”
 
  依合的梦想不远,也不近,但都很实在,操作性强。(文/记者 米赢 图/由受访者提供)66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山鹰组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