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沉痛哀悼彝族文化学者杨凤江先生逝世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9-01-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沉痛哀悼彝族文化学者杨凤江先生逝世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民宗委)研究员、楚雄州彝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凤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20日16时30分逝世,享年56岁。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凤江先生毕生热爱彝族文化,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为抢救、保护、传承、宏扬中华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杨凤江先生的逝世,是彝族文化的损失。在此,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杨凤江先生致以深切的哀悼。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凤江先生安息!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杨凤江先生: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9年8月,作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经云南省高评委严格审核和高水准的论文答辩,一位来自金沙江畔、乌蒙山麓的彝族现代“毕摩”,被省高评委破格评定为副研究员,相继被选为楚雄州社科联第三届委员,楚雄州文联第五、六届委员,2008年,他再度通过云南省高评委严格审核和高水准的论文答辩,被破格评定为研究员。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是谁?以什么样的学术造诣魅力屡屡令挑剔的高评委委员为之折服?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刘尧汉教授麾下,有着一个“山野妙龄女郎”般充满野性而又率真、倍受学术界关注的学派——“中华彝族文化学派”。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以本民族学人研究本民族文化,以民族学、文献学与田野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向史学界、民族学界推出大型丛书——《彝族文化研究丛书》。该丛书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彝族写彝族,贴切翔实;整体观念,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由今溯古,从现实出发,追溯往古,为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之一,就是彝族现代“毕摩”约姆·姆特——杨凤江。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雨露,杨凤江从一个普通的彝家山娃成长为一名大学生。1984年7月,从西南民族学院学成归来的杨凤江,满怀报效祖国、报效故乡热土和父老乡亲的豪情壮志,开始了彝文古籍翻译、整理研究工作。他虚心向滇、川、黔著名毕摩学习,并拜七代世传毕摩张兴为师,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具备语言学专业知识技能深厚功底的杨凤江,以其勤奋好学、聪颖敏捷的领悟能力,迅速掌握了彝族古籍文献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5年他到北京图书馆抄译该馆珍藏的彝文古籍,并把其中的珍本抄回楚雄进行翻译研究。他通过大量阅读前辈、专家、同辈学人的文章,重点对北京图书馆馆藏彝文珍本《彝族氏族部落史》进行了全面翻译。是书为五言体,共十章,记载369个氏族部落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古代社会原始宗教、哲学、风俗、地理等,所记载的大量史事与汉文献所载相似,杨凤江静心默潜,凭着一股子“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中国学人的治学精神,博览群书,精心译注,通过彝汉文献互证,揭示出两者史料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得以充分凸现,1992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彝族氏族部落史(译注)》。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渗透杨凤江辛勤汗水和学术智慧的《彝族氏族部落史(译注)》散发着油墨的幽香呈现于学术界。这部译注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原稿是海内珍本,从中可以窥见彝族远古氏族时代、从而也是人类氏族时代的社会风貌,更见功力是附于每章正文之后共615条近10万字的详细注释,我国翻译界慧眼识珠之士赞许是书的译注颇具大家风范,可与著名学者潘光旦译注的世界性学大师蔼里士的《性心理学》相媲美。著名社会学家费通先生在《性心理学》重刊书后写道:“霭里士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对人类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先驱者,他尽了毕生之力,披荆斩棘,终于突破了传统的愚昧所设下的重重障碍,在西方奠定了人类两性之学的基础,为社会上推广性的教育提供了科学教材。他真不愧是一个‘最文明的英国人’。接住这个火把,把它传到中国这片土上地来的,就是潘先生。他在抗战岁月里,以‘传经’的精神,克服一切生活上的困难,终于把这本巨著翻译成平顺易读的汉语,犹恐读者陌于中西之别,以他平时研究的成果,列举有关中国的资料来为原文注释。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谆谆善诱的工夫(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7月第1版第557页)”,费老对潘光旦译注的评价也适合于杨凤江的《彝族氏族部落史(译注)》。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着贯彻国务院“救人、救书、救学科”的精神,杨凤江两次参加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文普查和毕摩座谈会。在原原本本逐字研究彝文古籍的基础上,他与张兴毕摩搜集整理出《古彝文单字集》。当楚雄州准备为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推广普及需要专家学者智力支持的时候,杨凤江义无反顾投入其中,放下手中颇能在学术界扬名的课题,执笔编写彝语文普及读本的ABC。不仅如此,从稿本审稿会会务、修改,跑出版社、跑印刷厂到校对,事无巨细,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在《彝汉字典》的编写过程中,他是主要执笔人,正如世界著名词书编纂家所说:“人世间最折磨人的苦役莫过于编字典”,字典修订组的同志忘不了1994年在南华县苦战的三个月,三个月累得大家再也不敢言称编字典,可是每天最早到工作室做好准备工作的是杨凤江,每天最晚一个休息的,还是杨凤江,每个字字型的辩析、选定,每一义项的明确,科学的表述,跨学科名词的译名敲定、索引、记录、上卡,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杨凤江都做得那么细致、认真。凭着他良好的学术素养、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得主持此项工作的时任楚雄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显云、始终参与此项工作的原楚雄州民委主任起进富、彝州著名教育家龙吟先生的赞许和好评,与他一起共事的年轻学人,更是钦佩不已。27万字的字典,从执笔编写到送交出版社,四易其稿,杨凤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比其他同志更要多出几分,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部彝文工具书《彝汉字典》于199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州委、州政府在1995年火把节期间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各地彝族同胞称赞《彝汉字典》(楚雄版)的编撰出版是“千秋伟业,是彝族的大喜事”。贵州民族学院陈英教授写了“《彝汉字典(楚雄版)》评介”的专评。该字典共收集了古彝文单字7858字,是当时出版的我国彝文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所收录单字均为古彝文字,可以释读现存国内外的大量珍贵彝文文献,并为研究彝文和学习彝语文的各层次人员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书。2000年《彝汉字典》获云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996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彝语文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楚雄州民委,杨凤江调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参与执笔完成了《彝文识字读本》和《彝汉正异字比较读本》的编写任务。为展示彝文书法的悠久历史和当代彝文书法的风貌,填补中华民族书法史上彝文书法篇的空白,从1996年起,杨凤江参与编辑《中国彝文书法选》,1998年州庆期间,《中国彝文书法选》由云南美术出版公开出版发行,获得2000年9月在中国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专家图书评审组评出的优秀图书奖。同时,杨凤江还参加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彝族卷(楚雄部分)》的编写工作。1997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辞典》编委会成立,杨凤江参与编辑工作,还承担“科技、典籍、思想、风俗”部类的辞条撰写,完成了近6万字的编写任务。1998年,作为州庆献礼,《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辞典》正式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1993年起,杨凤江承担了楚雄州彝文翻译和规范彝文师资培训班的教学任务,通过他培训的学员,均达到了会读、会写、会译的要求,经过考试,合格率为100%,楚雄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进行过报道。为了充分体现自治州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出在州庆期间悬挂彝文门牌的通知,杨凤江负责完成了全州近3000块彝文门牌的翻译。为发掘彝族文化遗产,10余年来,杨凤江翻译整理了多部彝文典籍刊于《彝文文献译丛》,主要有《彝汉教典》、《北方彝族尼诺史》、《古代彝族祭祖大典经典译释》、《孵场经》和部分彝文碑刻,先后翻译出版了《武定彝族历算书》、《阿普的故事》、等彝文古籍,与他人合作写作出版《楚雄地方文化丛书第三辑之一·煌煌彝文》。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继承弘扬彝族优秀文化,提高科研档次,杨凤江在社科领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在国家级和地方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文章,主要有:《彝文珍本“灯冷红部落史”述要》、《夷经考释》、《彝族的八卦及其特征》、《乌蒙山武定彝族反土司斗争调查》、《爨语志正误》、《彝族的椎牛祭天古俗》、《两汉时期是彝文的约定俗成时期》、《“桥”在彝族文化中的象征性》、《武定彝族纳苏人婚俗调查》、《彝村四十年》等论文和调研报告。多年来,杨凤江在履职期间公开发表了70万字、内刊发表了35万字的各体著述、文章。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凤江多才多艺,先后主持或参与州内重要外事彝族礼仪接待数百场次,深受海内外嘉宾的好评,经由他培训的学生遍布千里彝山,成长为楚雄州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文化大使。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屡屡承担着有关彝族文化方面的国家、省、州级重要课题,从而形成切合杨凤江自己个性的以彝语文为中心,同时对彝族文化展开全方位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并传承弘扬的特色鲜明的治学风格,成果丰硕。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11月22日彝族传统节日十月年之际,在楚雄州府举行了隆重的《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百卷:完成正式出版的40卷)》。该首发式是对中国彝族毕摩传统文化的大检阅,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奉献的第一部彝族文化遗产巨著,更是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百卷)》是楚雄州“十一五”规划中的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为实施好这一在彝族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楚雄州政府投入资金1000万元。2005年8月3~4日,“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一次协作会”后,成为由楚雄州担纲、全国联动的彝族文化史上的宏大工程,杨凤江是《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百卷)》编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麾下的副主编,同时还承担着《彝家兵法》、《彝族历算书》、《城域金沙江》等彝文古籍的编译任务。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凤江主持完成的彝文电脑笔画输入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著作权专利。因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杨凤江获“楚雄州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并先后被评为楚雄州文化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民日报·特别报道》(海外版)2009年2月14日以《彝人文化的传承实验》为题,多角度介绍了楚雄州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情况,其中第七、八、九节专门介绍了杨凤江近年在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方面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显著的工作业绩。记者郭万盛这样写道:“在彝族人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杨凤江无疑符合这样的形象标准。即使在外面的人看来,他也的确符合知识分子的形象。”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凤江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在楚雄州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佳话:凡是涉及到彝族文化方面的事,只要请杨凤江帮忙绝对是有求必应。因此,杨凤江的彝族文化研究活动既“出世”又“入世”,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精于彝文典籍的翻译研究,一方面对彝族文化为彝州经济建设服务、为彝州改革开放服务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杨凤江是楚雄州民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楚雄州彝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同时还担任着《楚雄民族研究》主编、《楚雄彝学研究》副主编,楚雄电视台《彝语文跟我学》栏目特邀主持,《楚雄日报·彝语文学习园地》特约编辑。在广阔的学术和彝族文化活动领域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俨然楚雄州学术界、特别是彝学界的“大侠”!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现代“毕摩”杨凤江!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关于杨凤江先生资料文字来自“武定看点”,原文的作者署名:多情侠客无情剑)c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