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奢香夫人:远见卓识的彝族女性

作者:王华丽 发布时间:2014-03-21 原出处:贵州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电视剧《奢香夫人》剧照
 
  《奢香夫人》是欧阳黔森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后,以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广大观众,它向观众展现了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彝族女性形象,也展现了一幅原汁原味的彝家民族风情、习俗、历史和文化的美妙画卷。
 
  归顺明朝是奢香对水西的一大贡献。当时明朝已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就剩下了西南地区。可当时西南地区的统领和所谓的智者们还想与明军负隅顽抗从而保住家园。只有奢香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候如与明军相抗衡无异于与卵击石,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接受朝廷的安抚,走归顺这条路线,这样才能保一方平安,从而走上发展道路。她的这一想法开始遭到强烈的反对,在她的力主与劝说下,永宁、水西归顺了明朝。梁王和巴根不听劝告而走上了不归路,也让大批将士死于这场本该避免的战争之中。而奢香夫人永宁和水西的子民则免除了这无谓的牺牲。这一贡献除显示了她高瞻远瞩的眼光之外,还包含着她对汉文化孔孟仁爱思想的吸取和运用。孔孟思想宣扬大爱:四海之内皆兄弟。既然是一家人,就得相亲相爱。故而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间,她选择了归顺明朝,挽救了水西。
 
  奢香之所以有此眼光和胆略,在于早年就酷爱读书,尤其是汉书。在汉学中她吸取了不少养分,从中也认识到了汉学重要性,为此她想要开办汉学,她认为:“汉家孔孟文化,能修德润身,进而化育天下,布泽万民。”所以在剧中她要莫里带着《孙子兵法》到很远的成都去请有名的孙鹤老先生来水西讲学。她开办汉学的目的:是要开化子民的思想。文化通了,才能与外界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发展。
 
  为了发展水西的农业,她还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引进。对于农业的改革,她采取了亦兵亦民的政策。剧中刘淑珍向她汇报:诺哲半道退兵时,她把壮丁遣散回各部族抢回了一季粮食,奢香微笑着说她也是这样想的。那就是农忙时,兵即是民;闲暇或战争时,民亦是兵,这样两方面都不耽误,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她还派果瓦去汉家请耕作好手,来帮助彝家子民改进耕作方法。
 
  水西地处偏僻,地势险要,道路不通,与外界不相往来,导致水西的盐极其昂贵(两匹马换一斤盐),老百姓吃盐困难。奢香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采取了保护商人的措施,用杀一儆百的方法保护了自由贸易,解决了老百姓吃盐的问题。
 
  奢香知道要真正解决问题、发展经济必须解决交通问题,修路架桥是彝家的百年大计。剧中她与大臣们商讨修路架桥,那从容、轻松、镇定的面容和语气,昭示了势在必得的信心。除果瓦之外,其余大臣都被她说服,同意修路。于是下令“各部落劈山开道,遇水架桥,一直把道路从水东修到乌蒙、客山,贯通贵州宣藯府全境。”她规定“凡参与者,配给粮食,免除全家赋税,修桥修路的支付银两全由贵州宣慰府支付。”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接下来的是农民们欢快的劳动场面。从这些场面中可以看出人民是发自内心认同奢香的主张的。她打通了交通的大动脉,在水西彝家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为水西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是她对水西的突出的贡献。
 
  剧中给我们展现的是:当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蒙昧和封闭的状态时,奢香夫人却敢于让水西向外界敞开大门,这种敢为人先的人物形象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诸多启示。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