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彝族连长翁春芳:奋战在维护国防通信光缆的巡逻一线

作者:罗帮义 施贵兴 发布时间:2019-08-13 原出处:大理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未标题-1.jpg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翁春芳和战友在白马雪山上巡线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3.jpg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线路抢修作业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jpg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翁春芳 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华社7月31日发布消息:在全党全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凝聚强国强军力量,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在今年建军节前夕联合发布9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尹璐、尼都塔生、张磊、刘飞、李保国、翁春芳、吴勇、肖立权、李玉峰9名官兵,是人民军队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滇、藏、川三省区交界的边疆,但也是国防通信线路经过的重要一段。 这里是冰冷的雪域高原,但也有一群热血的兵。这群兵有一个更热血的带头人,他就是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巍山籍彝族青年军官翁春芳。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翁春芳,男,彝族,1987年12月出生,云南巍山人。2006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少校衔,现为战略支援部队某旅五连连长。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兵有灵魂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畏艰险扎根雪域高原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营门才二十多公里,就全是山路。左边是高山峡谷,右边是奔腾咆哮的江水。车子顺着白马雪山直上,海拔不断增高,空气越来越稀薄,车里一名记者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翁春芳很有经验地告诉大家调整身体状态的方法,并把准备好的药给大家服下。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7月12日,记者跟随翁春芳外出巡护通信线路时的体验。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车子已经行驶了3个小时,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晒得黝黑的翁春芳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用巍山方言给记者介绍情况。他说,每次出巡他都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领航,一秒钟也不敢打盹,实在困了就掐自己一把。5年来他领航近十万公里,从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一路上,他每到一段有通信线路的点,都和大家分享发生在巡护点的故事。渐渐的,笑声少了下来,只有连长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从春天讲到冬天。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原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为保证完成任务,官兵们经常饿着肚子巡护线路,但从没怨言。全段巡护通信线路是连队每星期的“必修课”,按照要求,两人一组出巡。有一年冬天,翁春芳带着一名新兵冒着风雪出巡,两个人巡护结束后发现所带馒头和矿泉水都结了冰,最后用石头砸开馒头,用嘴里的温度慢慢融化下咽,水捂在胸口慢慢融化了喝。听到这里,记者想起了营部领导介绍时的话:“在高原服役10年的兵,大多数是药罐子。”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德钦哨所。记者跟随翁春芳在澜沧江段开始巡护体验。这是一段坡度大约60度、宽10厘米左右的路,脚下是几百米的悬崖。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眼睛一定要斜视,不能往下看,大家尽量将身体靠近山体,跟着我的脚步走,不能踩到其他地方。”翁春芳从每个动作到每迈出一步都提醒大家。记者试着往下看了一眼,双腿不禁颤抖起来。开始信心满满的记者,还没走出几十米,就已经不敢再体验。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行战士说,这是最好巡护的一段路。过去这里基本没路,现在的路是 官兵们一步步踏出来的。在这段路上走,要跨多大步伐,要抓住什么位置,战士们都熟稔于心。常年在陡峭的高山和深长的峡谷中巡护线路,战士们在翁春芳的带领下,都变成了灵活的“猴子”、敏捷的“岩羊”。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翁春芳和战士们工作的地方,连队驻地离营部六百多公里,维护的数百公里通信线路要穿越金沙江、澜沧江、白马雪山,官兵常年在高海拔、高紫外线、高寒冷、低含氧量的高原上风里来、雪里去。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线路所经之处的居民是藏族、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翁春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的指示,在与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相处时,翁春芳及连队始终付诸真心,设身处地替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着想,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军民关系越来越融洽。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当遇到不能退让的大事时,翁春芳和连队始终坚持原则,从不讲价钱、搞变通。有一次他带人外出巡线,看到有几个村民在破坏光缆线路。也许村民不知道破坏国家军事通讯设施是犯罪,但翁春芳毫不迟疑,坚决上前制止。村民不听劝阻,反而开车冲向战士,一名战士险些被撞伤。他冷静而迅速地把司机拽下车,一把抢下车钥匙,并严正警告司机:“你们严重危害了国防通信线路安全,叫你们村长到连队来拿车钥匙。”当村干部赶到连队时,翁春芳用一个多小时一字一句地给他讲清楚了法律法规,得到了村干部的理解和支持。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工作,翁春芳从2014 年7月来到迪庆担任战略支援部队某旅五连连长开始,一干就是5年。他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始终心怀强军兴军理想抱负,不畏艰险,从不抱怨。他曾说:“保证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畅通,不玩命就搞不成。”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年来,翁春芳带领的连队连续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次荣获集体三等功。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功有本事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誓保国防通信线路畅通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分钟的科目,12分钟抢修完毕,所有观摩人员给予热烈的掌声。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跟随翁春芳外出巡护通信线路时,官兵们进行了快速抢修光缆演练。不难看出,翁春芳和战士的动作熟练、本领过硬。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连长翁春芳的带头实干、埋头苦干和扎实肯干。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7月,执行重大任务的重要时期,通信线路不容有半点闪失。但是因为连续下了几天大雨,澜沧江江水暴涨,冲毁多处道路,泥石流将多根电杆冲倒,导致线路中断。翁春芳带领官兵火速赶到现场抢通。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山洪,他们拴上保险绳,在离江面20多米的铁索上坐着滑车一点一点往前架挂光缆。江风呼啸,挂在铁索上的他们不停晃悠,岸上的人看得心惊肉跳。翁春芳和战士干了将近三个小时,修复了一百多米的过江光缆。就这样,他们连续奋战了3天,抢修断点十余处,恢复了通信。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连维护的线路,连续5年没有出现责任性阻断。”翁春芳说:“我可以自豪地讲,我们没有辜负组织期望,更没有辜负青春年华。”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的,可以自豪。这些年,翁春芳和连队从点滴入手,清除“和平积弊”,抓训练从难从严,连里有两个科目打破了军区纪录,去年旅里年终考核他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5年来,翁春芳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全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连6人立功受奖,5人在各类比武中摘金夺银,两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人获得优秀士官人才奖。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翁春芳被列为全军“长期在艰苦岗位甘于奉献的典型”,荣立一等功。他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他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能吃苦,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连队指导员孙高认为,翁春芳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新时代革命军人。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兵有血性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头雁高飞带领群雁跟飞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11日,记者来到连队驻地时,官兵正在出操,队伍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军人刚正坚毅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翁春芳刚来时,因为环境艰苦复杂,全连四十多名官兵的精气神不是很足,有十几人想早点退伍,只有一名上等兵愿意留队。从此,如何带头建功高原、如何当好战士心中的“头雁”成了翁春芳考虑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情。翁春芳说:“人生最怕没有目标。我最怕没有给自己和他人设立标杆,没有标杆就没有努力方向。”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让战士们安心扎根高原?爱学习的翁春芳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某集团军时的一段话:“带兵就是带心,心带好了,带正了,官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身处怎样的复杂环境,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都会坚定不移,单位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启发的翁春芳和指导员商量,让战士们做每一件事都先看他俩的。于是,他俩先把通信员退回了班排,叠被子、搞卫生,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自己干。接着,他向上等兵学习光缆接续。半年下来,机房的每个设备、线的每块标石他都搞得一清二楚。随后,他又向老士官学习搞训练。在他和指导员的带头下,战士们愿意跟着干活了,愿意认真训练了。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到变化,翁春芳喜在心里,同时也给自己立了个“死规矩”: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先做到。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翁春芳回忆说,有一年冬天,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多度,凌晨两点多,大腿上一个长了一个多月的囊肿突然破了,用手机灯光一照,全是瘀血和污脓。清洗完之后,疼得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起床号响了。起床还是不起床?他躺在床上斗争了几秒钟。党性和意志战胜了私心:如果当连长的身体有点不舒服就不起床不出操,那么战士们若身体有点不舒服是不是也就可以不起床不出操了?更何况,在高原服役的官兵们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情况本就很多,若真不起床不出操,连队生活制度还怎么落实?于是,他忍痛起床,和战士们一起出早操。翁春芳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他的心里和挂满繁星的天空、铺满白雪的操场一样,亮亮堂堂的。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这样,翁春芳当连长5年来,早上准时起床出操,晚上12点前基本没睡过觉,不管值不值班,都会午夜后去查铺查哨,雷打不动。同时,每次外出巡护线路,翁春芳始终走在最前面。换标石他扛最重的,挑混凝土他挑最多的,抬预制板两个战士抬一头他自己抬一头,处处冲在前面,事事干在前头。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句话:“带兵要有‘硬实力’,还得有‘软实力’。”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这个连队80%的战士都是士官,都个顶个的棒,都能独当一面,在翁春芳的影响带动下,全连官兵将心扎在了高原。工程师王耀任中校4年了,有4名士官已经干了十五六年,但是他们依旧天天和战士们一样出操、巡线,作风不松、干劲不减。去年旅里定的转改士官名额已经全部完成,今年有5名上等兵表示愿意留在高原。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年官兵,特别是年轻干部如何融入连队,融入集体,干事创业?翁春芳同志用他切身体会和现实的表现,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能吃苦、能带头、能为官兵着想,大家就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典型的基层带头人。”旅副政委李洁说。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连有品德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连队建成士兵的家园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连队驻地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的“家”字特别引人注目。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独立驻防的连队就是一个家,连长、指导员就是‘家长’。”翁春芳说,当好这个家的“家长”,就要把建连育人当成过日子, 从小事抓起,让每件事做到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使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把连队当作家来建。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新到连队的官兵,要想适应艰苦的高原环境、完成艰难的巡线任务,总要很长时间,一时适应不了就想打“退堂鼓”。为此,翁春芳和连队老士官一起总结和实践,摸索出一套高原抗眩晕、抗恐惧和安全训练的措施办法,缩短了高原适应期,减轻了战士们的痛苦。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改善连队生活,他带头跳进连队旁边的一个大坑,和大家一起奋战二十多天,建成了一个鱼塘;带头清理驻地后面原来的垃圾场,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建成了一个鸡舍。有的战士从家里抱来了母鸡、从市场上买来了鱼苗,还有的战士买来了兔子、鸽子,养在连队里。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连队里养猪种菜、栽花种草官兵们都抢着干,搞完体能训练、吃完晚饭都喜欢跑到后院去,摘摘草莓、浇浇菜,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俨然一家人。看到这样的情景,翁春芳很欣慰:“5年来受的苦和累,感到太值了!”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大石头上刻着的“家”字,战士们还手工制作了一个“家”字,挂在综合楼大门口。这个红红的大写的“家”字,无疑是官兵打心眼里把连队当成家的写照。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是我们的知心人,除了严格要求执行军队条例外,对待同事或帮助同事解决困难,从来都很认真,我服他。”在老兵陈文雄眼里,翁春芳情趣高尚、品行端正。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天的采访即将结束,记者了解到,去年营领导曾跟翁春芳谈心,体恤他落下的一些高原病,家属又都在昆明,考虑将他调回去。但他说:
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年了,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连队这个家,更舍不得离开这些亲如兄弟的好战友。”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年了,连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闭着眼睛我都知道是啥样。官兵们心里头在想啥、在盼啥,不用说我也一清二楚。”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年了,我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我已经和连队深深地融为了一体,战士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全连官兵决心扎根高原,誓保通信畅通,以不变的信念、冲锋的姿态,向着强军兴军目标拼搏奋进!”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大理日报记者 文/罗帮义 施贵兴  图/通讯员 睢心阳 sJ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