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2000多公里的往返 上海和凉山之间的温暖故事 布拖小伙阿吉传递凉山温度

作者:李晓超 发布时间:2019-05-30 原出处:西昌都市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1559192025910434.jpg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摄“温暖凉山”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9192089928956.jpg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吉和家乡的小朋友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9192132186097.jpg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摄“温暖凉山”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吉,一个来自布拖县交际河区的25岁小伙,现在上海一家影视公司担任后期剪辑的工作。阿吉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的帮助,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位健康向上的青年影像创作者,他心怀感恩,希望能为凉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他成为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加油,妹妹!”项目的负责人,为更多因家庭困难而无法继续读书的女孩子发声;2015年,他发起一个“微笑凉山行”的活动;今年2月,他自费制作了彝族少年公益骑行的纪录片《益骑少年》;今年5月,阿吉的“温暖凉山”公益人影像纪录项目在凉山完成了第一个拍摄……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凉山到上海,从上海回到凉山,阿吉奔波在两地间,他用影像去记录,去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他反哺家乡的第一步,也是他想展示给外界的凉山温暖。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月25日的西昌清晨,空气中透着些许微凉,阿吉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种久违的亲切迎面袭来。耳边熟悉的乡音、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凉山新闻、桌子上冒着白气的苦荞茶,千丝万缕的故乡情,在他的眼前从模糊慢慢变得清晰。他在心里默念道:凉山,我又回来了。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访阿吉之前,已经看过了他拍摄的纪录片《益骑少年》,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儿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作品了,但在他眼里,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他对自己要求甚严,一直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前进。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吉在上海一家影视公司担任后期剪辑的工作,但他常和别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阿吉,来自凉山的野孩子,心里满是热血热爱。我牢记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不知如何去回报祖国、回馈社会,但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吉口中力所能及的事,是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家乡做点事。他的原名叫吉尔日聪,来自布拖县交际河区,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小时候,村子里不通电,一到夜里漆黑一片,而远处的村庄,已经有了点点灯光。那时候,阿吉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去当一名记者,把小村的情况反映出去,让村子的夜晚亮起来。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里有几个孩子读书,经济入不敷出,幸而阿吉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在成都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到了很多知识。阿吉很喜欢摄影,空闲的时候,他喜欢拿着借来的相机,到处拍照家乡的美景。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觉得农村的孩子不应该有这样的理想做这样的事,但阿吉心里,有自己的对人生的另一番理解。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一方有人怀着梦想默默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温暖的故事。从凉山到上海,我的成长很幸运的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今天,影像发声成为我的专业技能,我希望能用一己之力去为那些真正在凉山的公益老师做点事情,将他们和凉山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们。”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5年,阿吉发起一个“微笑凉山行”的活动,带着摄影器材回到家乡,为村里的老人小孩拍照,记录村里的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快乐。当一张张微笑的照片从他手里递给村里人,他也感受到了传递快乐而收获的幸福感。于是,他又有了下一个目标。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小时候的梦想,政府已经帮我实现了,家乡现在已经通了电有了路,那我就想着,我可以为家乡做点其他的事,让更多人来感受温暖,传递温暖,从计划到实践,一年多的时间,我正在慢慢迈开脚步。”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凉山到上海,从上海回到凉山,阿吉奔波在两地间,他要做的事可能并不伟大华丽,他只是在用影像去记录,用一个本土青年的视角,去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他反哺家乡的第一步,也是他想展示给外界的凉山温暖。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温暖凉山”计划:拍摄为山区  默默奉献的公益人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5月,阿吉的“温暖凉山”公益项目在凉山完成了第一个拍摄。虽然是阿吉发起的一个项目,却也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为了同一个社会责任,通过“无边界组织”的工作方式,走到一起的项目。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涩的年少成长离不开那些扎根在凉山的公益人,我自己也有幸成为其中的受助者之一。所以在‘互联网大篷车公益行动’的协助下,我发起了这个公益人影像纪录项目,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与存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成长,更加客观、多元的感知这个世界。”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回到凉山拍摄“温暖凉山”之前,阿吉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选择拍摄对象。5月初,阿吉带着两位伙伴一起回到凉山,开始拍摄第一位公益人阿格石布。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公益启蒙老师是土房子义工团体的创始人阿佬,他在全国贫困地区资助了上千名山区学子,我就是其中之一,正是这个原因,让我很感恩那些在凉山做公益的人,也很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第一个阶段,是拍摄像阿佬一样的三位为贫困地区默默奉献付出的公益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成长。”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天的拍摄,第一个故事已经初具雏形,阿吉和伙伴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后期处理。阿吉的伙伴阿彬说:“希望这次拍摄的视频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凉山一群坚强淳朴的人。真正认识彝族,一个热情豪爽的民族。而我也开始慢慢对公益有了理解,我很高兴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一部分。”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一片蓝天下,用生命影响生命,这群凉山公益人的存在与付出,让很多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情,获取更多生命的力量,他们是黑屋子里的那扇窗户,让更多人透过窗户,看到光。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油,妹妹”项目:阿吉希望每一个凉山  女孩都完成学业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油,妹妹”是一个公益项目,也是阿吉为了弥补心中遗憾想要竭力做好的一件事。过去的山区,很多彝族家庭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加上经济条件落后,女孩子读书的机会比男孩子要少。阿吉的妹妹也是因为如此而离开了学堂。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件事,一直是阿吉心里的一个梗。阿吉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的帮助,如今,阿吉已经成长为一位健康向上的彝族青年影像创作者,他心怀感恩,希望能为凉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在阿吉的努力争取下,他成为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加油,妹妹”项目的负责人,为更多因家庭困难而无法继续读书的女孩子发声。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时候家穷,供不起子女读书。当我从村小被选到镇上去读书后,花费更大,所以家里决定让妹妹休学,那时候妹妹才上小学二年级,她也觉得首要应该支持玛兹(哥哥)。至今还记得,幼年当我背诵课文时,她总是跟在旁边,懵懵懂懂的一样背熟文章。这些年我心中一直有愧,除了自己努力外,不知如何回报妹妹,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凉山妹妹们能够有平等的读书机会,或继续坚持读下去;我曾无数次走访偏远山区,寻找家境差,但很用心读书的女生,让外界的慈善机构去资助她们,当时有20个女同学,现在都到外面读书了。”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吉说,做这件事,一方面是缅怀早逝的母亲,另一方面,他要资助更多像妹妹一样的凉山女生完成学业,同时,他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提醒那些从贫穷山区走向城市、上大学的青年人,提醒他们不忘初心,时常记挂自己的家乡。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是不忘的初心,让每一个妹妹都能上学读书,也能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阿吉说。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纪录片《益骑少年》:一场特殊的成人礼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吉的故事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阿佬,一位放弃香港高薪厚职来到国内投入扶贫工作30多年的传奇人物。也是对他的成长影响最深的人物。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怀抱着“写一本以西部儿童生活为主题的书”的愿望,阿佬(庞志成)来到了内地。在考察中,他意识到,偏远山区的儿童生活状况亟待改善,如果能建立起系统有效的公益组织,山里的孩子也将获得良好的教育与成长。于是,返回香港的他积极奔走宣传、筹集善款,一个名为“土房子”的公益机构就此诞生。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几年间,“土房子”见证了无数孩子的蜕变与成长,位于成都的办公室,也成为大凉山彝族少年们学习、生活的第二个家。阿吉就是其中之一。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阿佬对这些“穷孩子”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阿吉说:“他常常带领着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学习生活常识和技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建立信心,同时也引导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给予了我们所需的精神养料,带领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人生。我们都叫他干爹。”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又一批彝族少年即将高中毕业。阿佬想送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用一场从成都到深圳、逾2000公里的骑行,作为他们高中毕业的特殊成人礼。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阿吉向公司请了一个月的假,专程去跟拍,并自费制作了彝族少年公益骑行的纪录片——《益骑少年》。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场“行万里路”的旅程 阿吉即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纪录片近45分钟,前5分钟,讲述的是参与骑行的几名年轻人在凉山老家的生活状态。这一部分,阿吉花了很多心思,转换不同的视角,既拍出了大凉山巍巍壮丽的山河气势,也拍到了宁静的小村里,一群大男孩心中小小的梦想。其余大部分的内容讲述的是骑行年轻人们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遇所获。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拍摄过程中,阿吉大部分时间在拍摄,更多的时候,他在思考。队伍会途径哪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景致,怎么把沿途的风光和主题相扣起来,还有一直在快速前进的骑行队,如何去拍摄让画面更丰满……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月1日,骑行队伍从成都出发。一路上,队伍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骑行的速度和原计划有出入、队员跌入草丛中意外受伤、自行车轮胎故障、语言沟通障碍等等。每一次出现问题,都是对这群彝族小伙子应急能力的考验,同时也给阿吉的拍摄带来了更多素材。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14天,队伍到达湖南邵阳,新年热闹的气息尚未散尽,渐入佳境的少年们却迎来了一次意外的分别。因为妹妹的婚礼,身为家中长子的吉尔阿立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返回故乡。白色的大巴车渐行渐远,少年们在扬起的尘土中挥手作别,他们明白,顺利到达终点是送给阿立最好的礼物。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22天,抵达深圳。阿吉的拍摄也告了一个段落,虽然算不上骑行队的一员,但因为见证了整个过程,阿吉内心的收获也很多。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超过2000公里行程,有疲惫、挫折、意外、失落、分别,更有沿途不期而遇的美好人事与风景。从这个角度看,骑行何尝不是日后人生的预演?今天,他们已回归日常,也将沿着不尽相同的道路各自成熟长大。但在未来的某一天,同样是晨光曦微的清晨,已经成熟的他们会突然想到,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他们曾勇敢地称自己为英雄。“阿吉由衷地说:“这就是成长的意义。”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摄完成后,阿吉带着素材回到上海,利用休息时间剪辑整理纪录片。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感谢我在上海的几个小伙伴的支持,我们一起剪辑好了《益骑少年》的成片。但是,我认为影片的质量尚有提升空间,一个人精力、能力有限,众人拾柴方得火焰高。”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场特殊的成人礼已经结束。阿吉的故事却刚开始。他的故事,是很多走出大凉山的孩子的缩影,他虽人在上海,却在努力把追梦的力量传递到大凉山,他想,这个大花园里,一定还有和自己一样的花朵,正在默默筹划着,如何去努力把家乡的美、家乡的温暖展现给大家。F4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