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彝族绣娘张有芳和“巧绣纳”的故事

作者:李银娟 张有芳 发布时间:2018-06-20 原出处:楚雄微旅游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在彝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缝布鞋”。彝绣是彝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彝族人把花草、动物和文字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和服饰上,造就了彝族刺绣这门古老的技艺。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汉族的苏、湘、粤、蜀“四大名绣”相比,彝绣的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透露着浓重的民族风情,直接体现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绽放在彝家姑娘指尖的彝绣之花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35岁的张有芳,是禄丰县中村乡峨山红彝族人,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慢慢地学会了彝族刺绣。“我母亲心灵手巧,红彝服装、剪纸、拿秋(红彝白事专用)样样都做的很精致,在她的影响下,我在很小的时候开始拿针跟着母亲学习刺绣。”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们这里,每个彝族姑娘从会走路起就开始拿针学习刺绣,彝绣已经深入到她们的血液中。彝族姑娘在快嫁人的时候,都要绣鞋垫给丈夫和公婆,这是衡量女子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有芳介绍,红彝的刺绣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红彝族人的传统刺绣,以马樱花、山茶花为主,花团锦簇,有花开富贵之意。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穿的衣服都不一样。红彝中老年妇女传统服饰以深蓝为底色,领口和袖口镶上花边,配上黑白长裙,表现出彝家妇女的端庄稳重。而姑娘的红彝服饰,则以艳色为主调,绣花种类多样,衣服整体大方美观,体现出红彝姑娘的青春靓丽”。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刺绣产品不仅只有衣服,还有传统背布、马甲等。“背布上绣有马樱花、山茶花,最为经典的是七彩神鸟,象征着吉祥、飞黄腾达的意思。马甲设计简单但不单调,在衣服周边镶上简单的花边,更显马甲精致。”纵观彝族的刺绣作品,无论是服饰,还是日常的绣品,最常见的是动物和植物纹样的重构,图案寓意多以表现吉祥主题为主,鲜明地传递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期盼。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母亲传授的基础上,张有芳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对彝族刺绣的文化内涵也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彝绣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艺越发成熟,成为中村乡远近闻名的“巧绣娘”。为了让彝绣产品跟得上时代潮流,张有芳先后到四川大凉山、北京国际时装周、昆明机绣厂等地参观学习各地刺绣文化。2017年,张有芳被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传承人。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有芳和“巧绣纳”的故事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对于彝族女性,不仅仅是一门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更是一种从手中传递到手中的带有温度和颜色的文化记忆。为了让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2012年,张有芳创立了“巧绣纳”,店铺位于禄丰县中村乡新大街,因绣娘手艺精湛,绣品精致好看,“巧绣纳”在当地颇有名气。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巧绣纳,意为巧手女子的绣房。”谈起“巧绣纳”的创立过程,张有芳用“颇有曲折”来概括。“刚开始,我和母亲在家里做了一些彝绣成品拿去山里的正月十六集市和七月半山会上卖,利润可观,这让我开始有了开店的想法,但怕生意失败,一直没有和家里人说。后来,我又和母亲去牟定批发了一些牟定的彝族服饰来卖,因为牟定的彝族衣服很有市场。当时没什么钱,也不敢和家里人开口,就把小孩的压岁钱全拿去批发民族服装了。每说起这件事,我家小孩总会和我念叨,压岁钱全被你们用了。”张有芳笑着说。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衣服有了,可是没租到店铺,这让张有芳发愁。“因为没有租到店铺,我和母亲便寄存在中村街上一个朋友家里,那段日子真的是记忆犹新,吃睡都在朋友家。后来慢慢开始找店铺,但还是不敢向家里人开口,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店铺租到了,张有芳又开始为卖什么东西而苦恼。“因为最初都在牟定批发民族服装,但中村这边没有牟定彝族,所以商品一直积压着,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自己做的红彝刺绣产品更受欢迎。”积累了一些经验,张有芳便减少牟定服装的批发量,然后自己做一些红彝绣花产品来卖。就在红彝绣花生意越来越好时,张有芳又遇到了一些难题,绣花技术不灵巧,速度不够快。“好在我母亲又手把手教授了我很多彝绣技巧和其他绝活,我自己也开始摸索着去创新一些新的彝绣产品,现在店里卖的基本都是红彝服装和饰品。”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一系列的曲折之后,张有芳的“巧绣纳”越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默默支持着她的家人是她最大的动力。“我母亲和我丈夫给了我很多支持,彝绣手工做起来耗费时间,而且有时候为了收集民间彝绣作品,一天要跑百八十里地,所以,远的地方都是我丈夫去帮我收集。”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有芳:我想把彝绣传承下去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彝族刺绣传承人,张有芳觉得应该为彝绣的传承做一些事情。“以前在村里办事处上班,出去见了很多世面,发现其他民族的文化保护宣传的很好,而红彝的很多文化却面临失传,甚至有些东西都无人知晓。我的刺绣技艺来源于我母亲,我不想让她老人家的手艺失传,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我要把它传承下去。”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为张有芳的“巧绣纳”提供刺绣产品的绣娘大约有20余人,这些绣娘平时在家干农活,有时间就做刺绣给张有芳提供产品,增加一些收入。“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彝族妇女以及对彝绣感兴趣的人加入“巧绣纳”,彝绣要传承,就要抱团发展。当然前提是彝绣要有固定的市场,这样“巧绣纳”才有足够的资金去找更多的合伙人,负担起更多人的工资。”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闲暇的时候,张有芳最喜欢坐在“巧绣纳”靠窗的地方绣花,细细的绣花针在指尖飞舞,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心血与汗水,绣着一个只属于她自己的梦。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李银娟  图:张有芳 来源:楚雄微旅游)2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