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记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贵州分会会员龙正清
艺术独白: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从一个边远地区的普通教师走进了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彝文文献专业。责任感的驱使,不管吃多少苦,流多少汗,受多少累,我都要尽心尽力回报乡亲父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彝文研究工作进行到底!
赫章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厚实的彝族文化底蕴,大量现实生活的传统习俗,充分展示和体现了彝族历史上和现代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文化氛围的铺垫孕育了一个个辛勤的耕耘者。今年已有56岁的龙正清副教授就在为弘扬民族文化辛勤地耕耘着。
龙正清于1948年出生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由于早年勤奋好学,他曾在珠市中学教过英语。在一个乡土文化厚重的土地上引进外来文化,对于龙正清来说这是艰辛的,可是他却把这种文化慢慢渗透,让学生掌握一些外语知识让彝族文化超越国界。他深知民族的也就是国际的。
1984年是龙正清人生历程的转折点。大山里的彝家汉子带上空空的行囊只身第一次乘上了北上的列车,他满怀激情走进了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翻译系,这是生活对一个勤奋好学者的奖赏。他平常耳濡目染的彝族民间文化的散失,使他的心火辣辣的痛。他立志利用所学知识,回到家乡及时“抢修”。在大学的两年中,他努力钻研知识,学习非常刻苦。两年时间很短暂,1986年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赫章县民宗局民族古籍翻译办公室一直到现在。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彝文翻译和整理,实现了他早年的梦想。
要从事彝文翻译和整理工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对彝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深入了解。彝族作为大西南的世居民族,是我国具有悠久文明的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体系经历了天火、地水、人文三个重要时期的文化积淀。而彝文又是一种音缀文字,称“爨”文或“韪书”,历史较久远。明清以来彝族文人曾用这种文字写下了许多典籍,内容涉及彝族历史、神话传说、宗教、文学等。这些内容流失民间的较多,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及时抢救,龙正清的肩上担着的就是这副担子。
1986年以来,龙正清为了取得翻译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不怕艰难困苦,不分春夏秋冬,行程数千里,足迹遍及全县和毗邻县区,走遍了有彝文古籍藏书和熟悉民间礼仪习俗又能说会唱的布耄;访遍了艺人所居村寨、深入了有彝文碑、岩刻和古文物遗址的深山林地边远山区进行实地考察,终于获得丰富的原始资料。在工作中有苦有乐又有忧,苦点累点没关系,这是他早有思想准备的,他说今生今世就是要吃苦,可是怎一个“忧”字了得。例如他发现两套有很大价值的书,一本是《猪羊祭骨卦》,另一本是《彝族民间礼俗》,藏书者只需2000元钱就可以把书给他翻译,照理说藏书者索取这笔费用是应该的,作为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出2000元钱确实值得,但是单位没有资金,龙正清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又不能垫付,这些问题怎么办?该由谁解决?这类事情龙正清遇到的不止是一桩。谈到此事龙正清无不感慨地说,2002年他主编的60余万字的《赫章彝族词典》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龙正清脸上挂满了苦涩,因为他垫付的10000多元钱的发票无法报帐。
为了翻译质量的提高和研究取得成果,没有节假日他早已习以为常,他为了赶时间加班到深夜,无法照顾家在农村的家庭,导致妻子劳苦受残而亡故,有时他生病住院,由于不“谨遵医嘱”带着病跑出医院,受到医生批评;就是免强住了院,躺在病床上还要通宵达旦地看书,受到护士的严厉指责。
这就是龙正清,为了他的翻译和整理工作,他在拼命!
辛勤16载,硕果满枝头。作为副教授的龙正清现在是赫章县民宗局古籍办公室主任,省彝学会副秘书长,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地有关部门的奖励,学术研究论文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评价和较大影响,业绩斐然。1997年被评为赫章县第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龙正清敢于直言,他认为要抓好毕节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工作,资金上要有一定的保证,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目前人才青黄不接,希望引进人才。
16年来,龙正清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翻译整理成果:翻译《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图书二等奖;参与搜集整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赫章卷)获省集成部“突出贡献”奖;编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民舞集成》(赫章卷)获省集成部“成绩卓著”奖;翻译赫章彝族指路经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刊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的《彝族指路经译集》和《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指路丛书》;主译《彝文文献经典系列?教育篇》35万字,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主译《彝族预测经典大全》45万字。参与编写《中国曲艺志集成》5万余字,获省集成部“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著作成果:参与主笔和审订的《彝文典籍目录》1996年获贵州省第三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997年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图书一等奖;主编《赫章彝族词典》60万字,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为《贵州文史旅游丛书》(赫章卷)撰稿民族风情篇3万余字;编著《赫章民族志》45万字。
学术研究成果:《彝族数理初论》,刊载于《建国五十周年贵州彝族历史文化文学选粹丛书?文献卷》;《彝族先天八卦历法浅析》,刊载于《建国五十周年贵州彝族历史文化文学选粹丛书?文献卷》;《独特的彝族婚俗》,刊载于《南风》1995年第四期;《综观彝族曲艺》,载于《贵州彝学》之二;《彝族创世志的历史价值》载于《贵州彝学》之三;《古夜郎疆域与族属新证》,载于《楚雄彝族文化》;《芦笙文化漫谈》,载于《贵州彝学》第三期;《彝族龙文化》,载于《南风》1995年第五期;《中国社会科学的启蒙和发展》,在国际第三届彝学研讨会上作学术交流;《彝族教育思想史简论》,《西部大开发?彝族地区要以教育为发展经济打基础》,均在全国彝学联谊会上作了学术交流。另在贵州省彝学研讨会上作学术交流论文有《古今彝族经济意识探究》、《乌撒部四大白彝家族》、《悠深致宏的彝族服饰文化》、《彝族布耄的职能作用》、《彝族族称的演变》、《撰写彝族通史要具特色》、《彝族开天辟地与屈原的天问》、《文明最早的彝族祭祀文化》、《夜郎兴衰》、《竹王并非夜郎侯》、《彝族历史纵横谈》等。
拟划并己着手的课题:翻译彝族文化《纪特数》,撰写《彝族开天辟地与创世神话》,《赫章可乐古文化遗址与彝族历史的渊源关系》和《彝族历史概览》。
龙正清翻译整理五部巨著成果200多万字,著作成果3部145万字,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20余万字。16年来的研究成果达360多万字。他还承担《中国彝族通史》第一编先秦历史部分和彝族古天文历法篇章,现己搜集整理并作了注音的彝文文献资料50余万字。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