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舞痴李思用

作者:阿里 发布时间:2006-01-11 原出处:《阿里文集》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这是建水县甸尾乡彝族老艺人李思用开口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同时也道出了他痴迷于彝族传统舞蹈――烟盒舞的原因。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在建水县甸尾乡泥冲村见到了李思用。他中等个子,瘦削的身材,剪了个平头,看上去十分精神,天生就是一副跳舞的架子。在他六十五年的生命历程中,有五十多年是跳着烟盒舞过来的。由于他的痴迷,几十年来,不仅揣摸着把烟盒舞跳得出神入化,为四邻八寨亲传了五十多位弟子,还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发掘创新,新编了“秧鸡过埂”等舞蹈套路,成为十里八村的一代烟盒舞大师。2001年,李思用被省政府授予“民族民间高级舞蹈师”荣誉称号。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思用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帮子人,说是省歌舞团的。他们在村里住下了,找了几个能歌善舞的村民,天一黑,就在场子上烧起篝火,一起唱歌、跳乐。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民间叫做跳乐,也叫跳弦。是盛行于滇南彝族山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自从彝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它,它就融入了彝族人的生活,彝族人与它相互依存,生生不息。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里人司空见惯的跳乐也会引起省城人的兴趣?少年李思用有些懵懂了。出于好奇,天黑之后,他也随着人群来到场子上,围着篝火加入了跳乐的行列。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谁想到这一跳,跳出了瘾。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烟盒舞的逐步推广,李思用才明白这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步中必不可少的财富,因而,他更痴迷了。李思用不仅跟村里的人学,只要有机会外出,就四处拜师求艺,以舞会友,把流传民间的两百多种套路尽悉收拢,成为一方舞王。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是一种有固定形式内容的民间舞蹈。其节拍曲调分正弦调和杂弦调。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把四弦拨响,就可以合拍起舞。所以说痴迷烟盒舞者,只要听见四弦一响,脚杆就会发痒。李思用对烟盒舞已经入痴入迷,有时候独自一人也会自弹自跳,过过“脚瘾”。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思用一生以农为业,几十年的上山下河,盘田种地,见过无数动物的形态,对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动作,都能观察入微,熟记于心。他编创的“黄飘(一种捕食鱼类的鸟)拿黄鳝”,就充分表现了黄飘的生活特性。说到激动之处,他还站起身来,双手一甩,脚步一摆,或舒展大方、热情奔放,或通过脚手身腰头配合面部表情来表现动物的各种仿生神态,把黄飘站在田埂上看到黄鳝的惊喜之状及捕捉、搏斗、吞食及最后高光飞去的过程作了从形到神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大饱了眼福。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V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几年来,李思用虽然年过花甲,依然“痴”心不改,教学生,带徒弟,致力于烟盒舞的推广普及。去年,他还带着村里的青年烟盒舞队,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录制了烟盒舞专集。碟片发行后,深受城乡群众的欢迎。现在,李思用还雄心勃勃,他要趁自己能跳能动,把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让它早日跳出大山,跳向世界。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