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吉胡·阿莎: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作者:李舒亚 发布时间:2010-10-27 原出处:人民画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重访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年前,“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首次全程漂流长江成功,由中国人自己完成了“世界最后的伟大征服”,在全国引起轰动。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民画报》记者刘启俊作为北京地区惟一的随队记者对这次探险全程进行了拍摄和记录,留下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在《人民画报》上进行了连载报道。其中,1987年第1期画报的封面照片是全程主漂的惟一一名女队员吉胡·阿莎,她被誉为当年“中国最勇敢的女人”。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年后,当本刊记者与她再次相遇时,她经历了人生的一系列“漂流”后,刚从伦敦回国。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这是她刚刚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的书名、她被牛津博物馆收藏的肖像下方的题词、她书写一系列人生传奇的原动力,也是这个从四川大凉山走出的彝族女子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敲开吉胡·阿莎的家门,记者看到了一张如花的笑靥。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江是她传奇般的“人生漂流”的开始。后来,她在北京念大学,在法国出书,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在剑桥求学、定居,在伦敦拥有10多处价值百万英镑的“豪宅”,18年间,她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遭遇一次“巨大的灾难”几乎失去一切后,她又重新振作,再次扬帆起航……已过不惑之年的她神采飞扬地告诉记者:“勇敢、积极、智慧的人生,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漂:前无古人的故事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多年前,当日本探险家植村征服了漂距6000公里、落差3200米的亚马逊河后,漂距6300公里、落差5400米、跌水和险滩密布的中国长江便成了“世界最后的伟大征服”。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22岁的彝族姑娘吉胡·阿莎正沉浸在自己的“福尔摩斯”之梦当中。由于喜欢这部著名的侦探小说,她16岁考进四川省高等警官学校,20岁便因多次参与破获重大案件,被国家公安部授予二等功。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女警官阿莎的生活因一个消息最终改变了--“中国‘长漂’第一人尧茂书在通天河牺牲了”。那时,美国著名探险家肯·沃伦组织的探险队正欲以35万美元向中国购买长江的首漂权。“首漂长江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在尧茂书事迹的感召下,河北青年工人柴锦志率先站了出来,全国各地数百青年起而响应……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真是好事,挺有刺激性的。”从小梦想着“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的吉胡·阿莎径直找到了中科院四川分院,要求报名。凭着公安、彝族、妇女的特殊身份,以及自幼在大凉山里、金沙江畔摸爬滚打练就的一身“武艺”,她经过了层层选拔和培训,脱颖而出,成为30名主漂队员中的一员。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6年6月16日下午4时,两面鲜艳的旗帜(国旗和探险队旗)在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岸上展开,“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正式开漂。面对前方的险途,22岁的吉胡·阿莎相信,这将是一次英雄的旅程。然而,后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险况,远远超出了这个年轻女孩的想象。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曾在与世隔绝的无人区,度过了一段饥肠辘辘、靠江水和野果充饥的日子;也曾经过疫区,看着队友身上纷纷大片红肿、溃烂;在通天河、虎跳峡和许多不知名的地方,一次次看着队友在大浪中沉浮、翻滚、直至消失而无能为力……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个漂流过程中,吉胡·阿莎最难忘的是漂“滩王”老君滩。她第一个进入一团漆黑的“中华勇士号”密封仓,里面是浓烈而刺鼻的橡胶和胶水气味。“好像要被活埋了一样。巨大的恐惧从四面八方袭来。旁边还有一个老君洞,洞口比密封舱大5倍三分之二的江水被它吸进,万一进去了,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幸运的是,在跌水和岩石的猛烈碰撞中,在胃里的翻江倒海和耳边天崩地裂、雷鸣般的吼声中,一行三人的小分队漂过了巨大的旋涡,也躲开了老君洞和锋利的岩石。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整个长漂过程中最可怕的“滩王”被征服了!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过,对于阿莎来说,那种黑暗中的恐怖甚至延伸了许多年,她不敢乘坐电梯、地铁,就连在高楼里也总觉得它将要坍塌下来。被活埋在黑暗中的噩梦时常让她半夜在大汗淋漓中惊醒。这种状况直到她后来在法国出版了法语版纪实体小说《扬子江的女儿》后才得到改善。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历经170多个昼夜的漂流中,11名漂流队员遇难,多名队员先后退出,死亡也数次和吉胡·阿莎擦身而过,但她坚持了下来,成为参与全程漂流的惟一女性。直到今天,她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有人死了,我活了下来,这并不意味着我比他们更强,而是我得到了更多命运的眷顾。”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坦言:“如果是今天,我恐怕无论如何不会去漂了,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宝贵的呢?”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懂法语的畅销书作家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漂结束了。就在“长漂”英雄们在掌声中全国巡讲时,吉胡·阿莎悄然回到家乡,加入了高考学子的队伍。“我要上大学”,这是长漂时在她心里滋生的一个新的梦想。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7年夏,吉胡·阿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正当她享受着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结识了年轻的法国驻华参赞让·皮尔。这个浪漫的法国男人与阿莎一见钟情,他的妈妈甚至专程来北京“考察”阿莎,两年的甜蜜恋情和皮尔的“求婚”都让阿莎不得不认真地考虑将来。在皮尔的中国任期即将结束前夕,阿莎最终决定,和他一起回法国。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在遥远的法兰西,皮尔很快又被派到里斯本工作,阿莎则独自留在了巴黎。陌生的城市,语言不通的孤独,感情的热度终究没有拗得过遥远的距离,他们平静地分手了。阿莎决定尝试着在巴黎继续自己的人生和梦想。她再次完成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漂流长江的经历写成书,在法国出版。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翻译家李志华先生的帮助下,法语版《扬子江的女儿》出版了。这本书给阿莎带来了10万法朗的收入,也让许多法国人知道了有位中国女探险家。巴黎的时尚杂志、电台、电视台,甚至周边的法语国家瑞士、比利时都出现了这个中国彝族女子的身影。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书中,她用《人民画报》记者刘启俊的一段话作为全书的结尾:“言语不多的刘老头,他的一席话留在我的心中,他激起了我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坚定了我的信念,他传递了一腔友情,他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黎圣母院的婚礼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1年,在一个罗马尼亚画家朋友的聚会上,“一抹黄金”闯进了吉胡·阿莎的生活--法国人的头发大部分是棕色的,因此美国人凯文的金发碧眼显得格外抢眼。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次邂逅,这个经常穿着牛仔裤、球鞋的英俊青年让吉胡·阿莎感到轻松、随意和快乐。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都喜欢旅游而又囊中羞涩的他们总是四处打听打折机票,稍攒下点积蓄就背上行囊,奔向一个个国家和地区。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的旅行并不是追逐旅游胜地,而是依据名著的“文化之旅”。在简·爱的故乡,阿莎找到了那条通往罗切斯特的桑菲尔庄园的小路;在“呼啸山庄”的沼泽地中,她遇到了那“一群孤独的乌鸦”;在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岛,他们闯入了一个她迄今见过的最美的无名小岛。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在打算结婚时,他们来到了巴黎圣母院。看着这个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拿破仑传》里已非常“熟悉”的地方,一个念头在吉胡·阿莎的脑海里窜了出来:“我要在这里举行婚礼。”可是,一来凯文和她并不信教,二来这里如今已是著名旅游景点,就像中国的故宫一样,几乎不举办私人婚礼,就连凯文也对这个突发奇想感到绝无可能。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吉胡·阿莎是一定要把想法变成行动的人,“不试怎么知道?”她大胆地向神父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有勇气的姑娘”,70多岁、“服待了上帝几十年”的马丁神父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在这个拿破仑和约瑟芬举行婚礼的地方,吉胡·阿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的东方人。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苦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礼物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扬子江的女儿》出版后的1992年年末,作为当年为法国文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吉胡·阿莎受邀出席了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主持的新年晚宴。宴会上,坐在她旁边的是瑞士UBS伦敦银行的总裁。没曾想,几年后,这次机缘竟帮助刚念完MBA、一心梦想成为银行家的凯文谋得了第一个工作机会。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凯文到瑞士UBS银行在伦敦的总部任职,吉胡·阿莎也前往剑桥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学。在这里,原本只是要给自己安一个舒适的家,阿莎却在无意中发现了自己一个新的本领:装修及买卖房地产,即先买下一些地段、环境不错的房子,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再转手卖出。由于她所操作的通常都是价值几十万、上百万英镑的“豪宅”,因此,每次转手都能赚取相当高的利润。渐渐地,她不但在剑桥、伦敦拥有10多套房子的产权,还在美国、比利时等地也购买了地产。但她更愿意把自己称为“艺术家”而非“房地产商人”,因为在她看来,房子的价值之所以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装修的艺术”,那是她的作品。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胡·阿莎有了两个女儿,被她称为自己“最骄傲的作品”。凯文通过几次跳槽后也当上了美国一家银行的英国分行总裁。就在阿莎住着英国最高档的社区,享受着“最完美”的生活,跟霍金、查尔斯王子等人毗邻而居时,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凯文背叛了她,这一事实让性格刚烈且笃信爱情的她在痛苦和迷失中以“反背叛”来报复。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一场漫长的离婚诉讼,双方均付出了高额的代价,甚至成为当时英国最轰动的案件之一。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场离婚诉讼,使她失去了视若生命的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也失去了600万英镑的财产。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胡·阿莎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人生巨大的灾难”。2004年,整整一年里,她常常以泪洗面,“我都不知道我哪里来那么多眼泪。不过,当眼泪流完了,心里的毒素也排尽了。”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说起这些往事,她已经变得豁达。“所有灾难都是有原因的,苦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礼物。人一旦遇到问题,总认为是别人的错,其实,当看到自己有问题时,我容易原谅别人,也原谅了自己。”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淡定并归于宁静后,她回到祖国故乡,在自己成长的大凉山买下了一座“橄榄山”果园,在湖光山色中栽花、种树、写作、歌唱,回归儿时的“伊甸园”。在她看来,所有的“失败”都已成为“成功的外祖母”。她又像从前一样精力充沛,见到她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被她的热情所感染。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橄榄山是我劳动的地方,北京是我工作的地方,英国我也时常回去,那里有我最爱的人:我的两个女儿。”她笑着说,“我依然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所以我很在乎每天的身体状况,每天早上起来都很兴奋,而且没有哪天不看书。我不相信一个人真铁了心要做一件事会做不到。只是很遗憾,很多人都很羡慕人家的结果,而不愿意付出。我会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我要重新爬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而那个山峰上的风景应该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a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