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彝语主播:故乡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施建玫 发布时间:2011-12-05 原出处:玉溪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玉娟在编辑新闻稿件 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位女主播是峨山的一道风景

  2006年,峨山县广播电视局的彝语节目与观众见面了,从此,彝语主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活跃在彝乡广大观众心中。目前,峨山有两名彝语主播——80后彝族姑娘李春和王玉娟,几年来,她们用纯正的彝语为彝乡人民带去了新闻,带去了欢乐,甚至一种眷恋和骄傲。她们是彝山的风景,一颦一笑溢满了她们年轻的梦想和希望。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大地滋养的女主播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彝族人口8.6万,占全县15万人口的57%。彝族文化资源丰富,而彝语则是彝族群众之间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走在峨山的大街小巷,你总会听到那些轻柔、动听的话语。彝语电视节目也因为这样的土壤在峨山生根发芽并不断成长,其间,也有着彝语主播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历程。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和王玉娟都是彝族,峨山塔甸镇人。从小她们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彝语,当上彝语主播后,彝语便成为她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从青涩的毕业生到自信稳重的女主播,李春和王玉娟坦言:是彝语成就了她们的事业,是故乡的这片热土滋养了自己。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顾自己在媒体的工作经历,王玉娟告诉记者:“刚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凭着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和对新闻事业的向往,我走上了主播的岗位。如今我掌握了电视节目采编播的基本技能,成为了一名媒体人,在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语言向父老乡亲播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则把电视台当作自己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成长平台,每一个日日夜夜里她期望着、努力着,不断向理想的彼岸靠近。李春这样说:“当彝语主播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我在此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自己。我热爱家乡,喜欢这份工作,一直在努力并坚持着,从没有想过要放弃。”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以为电视是一种孤独、寂寞的事业,成千上万个镜头,以记者、编导们的精心制作开始,又以在大众面前一闪即逝而宣告结束。然而在李春、王玉娟的脸上完全看不到这种孤独和寂寞,她们年轻、热情、自信,言辞举止间洋溢着热情和欢快。记者走进办公室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当时,李春和王玉娟正准备出镜,她们一边对镜梳妆,一边轻轻交谈着,关于妆容,关于新闻,关于某一字的发音——都那么轻松快乐。然后,她们先后走进了演播室,用彝语解读新闻、解读峨山的人情风物。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李春终于扯开了嗓子,唱起了彝族四腔小调,清越的歌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生态的、民俗的、民族的,极富生命力。就像她自己说的:只有在峨山这片土地上才有这样的歌声,峨山的土地是她们成长最好的平台,彝语是她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峨山滋养了她们。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梦总会见彩虹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彝语主播这份工作,李春和王玉娟不约而同地说:有苦有乐,有梦总会见彩虹。而几年来,“在平平淡淡中得到欢乐,在梦想中追逐彩虹”正是她们恒久不变的追求,并为自己心爱的事业努力着、坚持着。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台里的彝语主播,李春和王玉娟除了彝语播音,还要进行常规的新闻报道,和其他记者一样完成采访既定的工作任务,而摄像、写稿、编辑、制作等环节她们都必须学习而且熟练掌握。她们也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采、编、播各方面的技能水平,如今她们都能独当一面,不断向“出色的主播、优秀的记者”这个理想靠近。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说:“在台里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摄像、写稿、编辑、制作等所有的工作,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爱一行就干好一行,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我相信心中有梦想,并不停止追求,有一天一定能看到彩虹。”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访中,王玉娟给记者讲述了一次采访的经历:“有一年甸中镇受灾,烤烟被冰雹袭击,损失严重,局里就派我去采访。我一个人扛着摄像机跟着烟草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去了。从公路到烟田要经过一条河,但涨洪水,我们只能搭一根木头当作桥,勇敢地走过去,当我抬着摄像机走到烟田的时候整个人就摔倒了,身上全是湿湿的泥巴。那天我们跑了很多烟田,因为路面湿滑,我摔倒了很多次,回来的时候已经跟乞丐没什么两样了。”王玉娟讲完这段经历后,笑了。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想到全县这么多的彝族同胞在收看我们的节目,期待我们有更精彩的表现,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得。特别是下乡采访的时候,很多彝族乡亲看到我们都很热情,对我们很尊重,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总是乐滋滋的。”王玉娟说。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边风景独好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李春、王玉娟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困惑——面对摄像、音响、灯光,操作这样庞大的电视制作系统,面对信任她们的观众,如何才能常变常新,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出色?她们说:融入这项事业,甘愿接受这项挑战。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几年的媒体生涯中,遇到过多少困难,又克服了多少困难,她们已经记不清了。王玉娟说:“困难总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一天,解决了一部分,又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只能迎难而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告诉我,为了适应社会,做好自己的工作,她一直在充电。李春在学校学过旅游服务与计算机,工作后又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一路走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学习,也让她在工作上越来越出色和完美。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彝语主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文化的影响和彝语播音之间的矛盾。作为80后青年,李春、王玉娟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汉文化,为了挑起彝语主播的重担,她们不耻下问,勤奋学习,以掌握更多彝文词汇和日常用语,每次播音都力求精准到位。而台里懂彝文的同事胡加祥则成为了她们的良师益友,工作中、工作外他们常常在一起交流,请教诸如翻译、发音等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掌握,力求彝语的标准与纯正。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说:“把汉文译成彝文,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不但要求有较扎实的彝语功底,而且还要掌握相应的汉语知识,了解汉语和彝语在语法、构词、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和相互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翻译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译文才能通畅、准确、达意,为听众所接受,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彝语电视节目的翻译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而又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翻译涉及的知识面广,天文、地理、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名胜、服饰、饮食等无所不包,很多时候,为了语言的准确和地道,她们往往要查阅资料、反复练习、进行各种标注,要花费很长的时间。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作之外,她们积极参加各种“汉译彝”、“播音基础知识与节目主持”、“新闻基础知识与写作”等业务培训,掌握彝语国际音标,积累彝语词汇,把握汉译彝原则技巧。王玉娟认为,播音要从彝语语法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力求译文通畅、准确,并做到通俗易懂,为彝族群众播送喜闻乐见的新闻和节目。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春喜欢唱歌,她的原生态歌曲和彝族酒歌唱得很好,总是引来众多观众。她说,播音和唱歌都是以嗓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一类说的是艺术,一类唱的是艺术,两者在声音运用与情感表达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因此她每天坚持练声不少于一小时。她说:“播新闻就如美声唱法,庄严、大气,播栏目就如民族唱法,必须声情并茂。”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苦有乐,有风雨也有彩虹,而这边却风景独好。两位年轻的彝语主播正在用她们的青春书写无数美好而难忘的记忆,为彝乡带来更多的精彩和美丽。守候一方土地,成就更多梦想,她们正在路上。h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