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慈母情怀——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陆学英

作者:贾法林 发布时间:2014-03-06 原出处:攀枝花晚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5-a 拷贝.jpg
  陆妈妈和她收养的孩子。
 
  b5-u 拷贝.jpg
   陆学英耐心照料罗晓梅、罗刚学习
 
dH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物名片
 
  陆学英,女,1957年生,彝族,住我市陶家渡太平北路。她先后收养4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历尽艰辛把他们抚养成人。她先后被评为“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四川省首届十大最美志愿者”。
 
艰辛养育 母爱深深
 
  1985年,陆学英随丈夫保格长所从云南永胜迁家来到攀枝花。共养育了7个孩子,其中有3个是自己亲生的,有4个是她收养的孤儿。1990年,陆学英收养了一位10岁的孤儿古丽华,1998年,又收养了一对孤儿姐弟罗晓明、罗刚;2003年,再次收养孤儿小马松。
 
  2003年,陆学英的丈夫保格长所在花山矿因工伤提前退养,闲置在家的他,因脑部受过伤,经常心情烦躁,情绪也时好时坏,脾气十分暴燥。陆学英说,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丈夫脾气再坏,再辛苦她也忍了。
 
  多年来,陆学英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庞大”而清贫的家,要供这么多的孩子吃穿,还要上学,哪一样不花钱?哪一样不让她操心?陆学英的身体十分单薄,省吃俭用的她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们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供孩子们上学;长期以来,她总是在农贸市场快要散市时,才去买些“边角余料”,或者去捡别人不要的老菜叶子。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为了节省开支,还托人从老家运来土豆,每顿变着花样给孩子们烤土豆、煮土豆。
 
  为了供孩子们上学,陆学英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井下采煤、推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干临时工,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有一次,陆学英在建筑工地打工时,背一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头,在她上坡时,脚下一滑,石头从背筐里滚出来,她连人带筐滚下坡,差点被大石头压死。回到家,孩子们看到满脸血迹的母亲,围在她身边含泪说妈妈这样辛苦,我们不上学了。陆学英一一擦去孩子们的眼泪,坚定地说:“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你们辍学。”第二天,建筑工地上又出现了她辛勤的身影。
 
子女争气 孝顺母亲
 
  如今,孩子们逐渐长大了,陆学英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差,但她从来没有忘记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关爱他人,诚实做人,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回报社会。
 
  古丽华是孩子们中最大的,现在老家已经结婚生子。虽然只读到初中二年级,但对陆学英妈妈有着深深的情感,经常打电话来问候母亲,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罗晓明和罗刚也是非常懂事的孩子。晓明的学习成绩好,但上到高中时,发现患有乙肝,只得辍学,晓明现已成家,过着幸福的生活。罗刚小的时候患上了俗称“大脖子”的怪病,陆学英为了给他医病,跑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医院,医药费再贵,陆学英也不惜代价给他治病,让人欣慰的是,经过医院治疗,在陆学英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罗刚的病终于痊愈了。
 
  2008年3月,陆学英因长期劳累,营养跟不上等原因,身患急性胰腺炎,家里交不起医药费,孩子们哭着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给母亲治病,最后陆学英在市二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陆学英生病期间,罗刚毅然选择了从成都一高校退学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陆学英病情好转后,坚决要求罗刚一定要返校继续上学。回校后,第二年,罗刚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市小宝鼎矿采掘一线工作,现被调至公司救护队,担任消防员。
 
人间真情 动人风景
 
  陆学英自己生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保给才英身体不是很好,现在老家,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幸福;保给才芳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太平煤矿生产技术部工作,用她聪明的才智,尽职尽责地干好统计工作,现也结婚生子,她离母亲最近,还经常回家看看,帮助母亲做家务;保给泽民从小勤学善思、有着上警校的远大志向,现已从泸州警校毕业。
 
  如今,陆学英收养的最小孩子马松已经11岁,在上小学五年级。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不了多少,但陆学英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的优良美德,周围邻居发生矛盾,她热心前往调解;看见比自己困难的人,她都要力所能及地捐钱捐物。
 
  艰辛生活的道路上,朴实善良的陆学英满怀慈母深情,历尽艰辛,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收养的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抚养成人,人间真情感天动地,善良母亲的事迹四处传颂,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攀枝花一道动人的美丽风景!
 
  陆学英的感人事迹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12年被评为“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大最美志愿者”。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