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高奢定制从大凉山来,她让祖传技艺走上国际舞台

作者:黄威 发布时间:2024-11-15 原出处:中国妇女报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地处乌蒙山区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一半以上人口是彝族。这里自然景观壮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深厚,而彝绣以其细腻的针法、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将凉山的绝美风光与深厚文化一一描绘、深深镌刻,更是成为记录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生动方式。
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1.jpg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很多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彝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彝绣以家庭式自产自足为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冲击下,彝绣文化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近年来,凉山州持续发力非遗传承保护,探索出了一条“非遗+”的发展路径,让彝绣等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前,记者在四川省甘洛县见到国家级非遗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时,她刚从乡下培训完学员回来,来不及歇口气,就开始介绍自己的绣品。尽管已年届六旬,但她依然每天奔波在合作社、培训中心以及去乡镇培训的路上。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巧手“编织”美好生活

阿西巫之莫出生于1962年,是甘洛县海棠镇人。彝族女性大多从小跟随长辈学习刺绣,但基本是自绣自用。阿西巫之莫也不例外,她从10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2.jpg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为了营生,阿西巫之莫在街边摆起了地摊,卖糖果、针线、布料等小物件。经营的过程中,她经常会与购买针线、布料的人聊起关于刺绣的话题,加上自己对彝绣的喜爱,阿西巫之莫开始有了经营彝族服饰的想法。下定决心后,她走遍了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的山山水水,观察和学习不同的彝族刺绣技艺。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彝绣技艺逐渐熟稔,阿西巫之莫开始全身心投入彝族刺绣的设计和制作当中。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刺绣,她一开始免费为熟人的孩子缝制衣服,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请她帮忙设计制作。从小孩子的衣服,到婚嫁的礼服,再到节日的盛装,阿西巫之莫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3年,阿西巫之莫在县城开了一家彝族刺绣品专营店,成为甘洛县第一个将彝绣带向市场的人。她一边销售经营、接单揽活,一边钻研学习、指导学徒。她的刺绣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了现代元素。由于所绣花纹和镶嵌的花边图形繁多,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她的绣品逐渐打开市场。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年,阿西巫之莫被确定为省级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她荣获“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刺绣、染织类)”称号。今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阿西巫之莫在列。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到闻名周边的绣娘,再到非遗传承人,刺绣改变了阿西巫之莫的人生轨迹,而她也在改变着更多人的人生轨迹。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索玛花绽放大凉山

每当暮色低垂,虫鸣声在窗外低吟,阿西巫之莫就会坐在窗边,一手拿着针,一手托着绣片,指尖翻转间,一朵索玛花悄然绽放在黑色的棉布上,花瓣纹路清晰,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静谧而美丽。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jpg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索玛花,是凉山地区对野生杜鹃花的彝语称谓,意为迎客之花,是圣洁、吉祥、美好的代名词。当地人想要夸赞女子的美丽,常会说:“你像索玛花一样。”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凉山人,阿西巫之莫深知,掌握一门手艺对当地妇女而言意义非凡。为了让更多人学会彝绣这门手工技艺,阿西巫之莫决定开班招徒,“首先是让她们学习一门技能,让生活过得更好,其次是推广彝绣这门传统技艺。”2011年,阿西巫之莫开始在甘洛县各个乡镇开设彝绣专题培训班和辅导班,教授当地农村妇女彝绣技艺。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传承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西巫之莫召集自己的“学生”成立了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让1700人通过合作社销售刺绣工艺品,实现居家灵活就业。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号角响彻凉山的几年间,阿西巫之莫又积极协助凉山州相关部门举办了20余期彝族刺绣培训班,培训了2000余名学员,带领广大留守妇女走上了致富路。除了教技术、教手艺,阿西巫之莫还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文明新风的观念融入她和绣娘们的日常交流中,发动合作社的成员们积极参加“新风超市”、“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洁美家庭评比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半个世纪的时光,阿西巫之莫不仅用自己的技艺绣出了一朵又一朵索玛花,也带领着一名又一名“索玛花”凭借刺绣技艺在大凉山绽放出彩。到现在,阿西巫之莫已帮助5000余人掌握彝绣技能,她们的彝绣作品也开始在各大服装周精彩亮相。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技艺走上国际舞台

2023年5月,一场以“hand in hand”为主题的匠心艺术展在北京拉开帷幕。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际知名高奢品牌与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手创作的特色手袋。这款手袋将彝族传统刺绣和银饰技艺融入包袋设计,将彝族文化中的传统技艺带入现代美学的世界,引发了不少人对彝绣的关注和了解,而手袋上的刺绣部分正是出自阿西巫之莫之手。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4.jpg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色的天鹅绒面料上,用蓝色、绿色和水绿色丝线勾勒出的索玛花惟妙惟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美。阿西巫之莫告诉记者,为了展现彝绣工艺精致华美、手法多样、图案生动的特点,这些刺绣是自己一针一针完成的,总耗时400个小时,共有35万针。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67年接触彝族刺绣至今,阿西巫之莫已为这项非遗技艺交付了五十余年的光阴与心血,“不论白天黑夜,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刺绣相处,钻研刺绣。”谈及此次与国际品牌合作,阿西巫之莫开心地表示,通过这次合作,向世界展示了彝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彝绣的魅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谈及未来的计划,阿西巫之莫说:“过去,彝族人通常在重要的日子才会穿传统服饰。现在我想设计出更加简单、时尚的彝绣服饰,能适合更多场合,让大家每天都能穿。我希望将来能建一所彝族刺绣专业的培训学校,传播彝绣知识和技艺,让彝绣走出大山,被更多人接纳、喜爱。”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致敬每一位奋斗者!WS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原载:中国妇女报;文稿来源:网易号-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黄威;编辑/赵蕊;审签/明芳;监制/乔虹。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