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一花一物皆有情,一针一线即人生——记楚雄州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王文芳

作者:张斌 发布时间:2023-05-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针法是刺绣的基础,关键在于钻研和学习;创意是刺绣的灵魂,核心在于有鲜活的构图,内在的生活与情趣的表达。一花一物皆有情,一针一线即人生,努力让每一件绣品都能成为有灵感的寄托,王文芳孜孜以求,终让梦想在指尖绽放。
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和侄女在绣花鸟

纺织工人出生的王文芳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有着40多年技艺的州级刺绣传承人,因为有着对彝族刺绣和传统文化的挚爱与追求,她把刺绣融入自己的生命,几经市场的风波与考验,始终能把非遗传承的密码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并在楚雄的彝绣领域拼出一席之地。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夫妻及侄女三人在绣花

刺绣是王文芳从小养成的习惯,4岁时她就跟着奶奶在田埂上学绣花,无论是山茶花、杜鹃花还是石榴花,每一种都能成为她的最爱。到了上学年龄刺绣几乎成为了她的课外作业。长大后她虚心求教、努力探索,先后精通和熟练掌握传统针法75种,自创针法16种,让刺绣慢慢成了她的一种生活。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夫妻参加彝族刺绣大赛并展示绣品

2004年王文芳在楚雄注册成立“红绣坊”工作室让其一绣成名,从此在楚雄站稳脚跟。周边很多人更是奔着她鲜活、生动、细腻的手工制作而来,或拜师学艺、或欣赏下单。她的绣品始终能把传统文化与现实观念紧密结合,特别彝族新娘装、姊妹装、旗袍、摆裙、百褶裙,彝绣套装、彝绣文创、大小挂装饰品、背包、手包、荷包等不但色彩饱满丰富,立体感特强,神态更是惟妙惟肖,有着其它刺绣品牌无法比拟的层次、灵气与内涵而深受广大群众青睐,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和绣娘李玉翠共同绣国旗

“绣场变市场,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是楚雄州对刺绣产业的要求和定位,王文芳深谙市场规律和生存之道,坚持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在努力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同时,把产品研发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审美时尚三位一体,赋予产品鲜明的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的生活气息,使产品既符合现代的审美时尚,又展示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在教绣娘刺绣

送她一朵花,王文芳会让你闻到它散发的芬芳;手持一根线,她定能让其在指尖翩翩起舞。这正是她从一名农村妇女到“王老师”的转变。然而,一人绣不算绣,千人绣才是绣;一人红不算红,家家红才是红。“红绣坊”如何做好传承,如何做好培养与推广,让更多的绣娘实现自己的梦想,带动彝绣产业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楚雄州2022年“兴楚名匠”的她更有着自己的思考。命运就在自己手中,只要能拿出“绣花的功夫”我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绣出一个太阳是白天,绣出一个月亮是夜晚”,正是如此的痴情与执着,刺绣也在不知不觉中从她一份喜欢的职业变成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并成了她的整个人生。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绣花

每逢听到“王老师”这个三个字,王文芳就感觉自己有着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想着自己亲手带出的500多个绣娘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就觉得自己无比的年轻和充满无限的能量。也正是因为她本着传承文化、帮助更多女性和家庭创业发展的目标,“红绣坊”这张名片也越做越大,并实现了“指尖艺术”向“指尖经济”的美丽蝶变,让更多彝绣产品插上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翅膀。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在教绣娘织纽扣

她拿在手中的是文化,戴在头上的是艺术,穿在身上的是灵魂。一人一道风景,一款一首歌谣。一花一物皆有情,一针一线是心意。她,刺出的是幸福快乐;她,绣出的是精彩人生。 Li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文芳和绣娘在刺绣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张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彝和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