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守住阿细文化的记忆 传承阿细文化的经典——记优秀群众文化工作者石光兰

作者:刘秋玲 发布时间:2015-06-25 原出处:弥勒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提起石光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有甚者,只要你遇到一个真正的彝族文化爱好者,问起石光兰,她都可以跟你讲很多关于石光兰的事迹。
 
她用成绩诠释青春
 
  石光兰,彝族阿细人,大学文化,弥勒市文化馆副馆长。自1985年4月参加工作,三十年如一日从事群文事业。
 
  石光兰说:“我的理想是推广阿细文化。对内,向全市喜欢阿细文化的群众普及;对外,将阿细文化推向世界舞台,让全世界的人领略阿细人的风采。”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0年来,她带领职工长期工作在弥勒广大乡镇、农村,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向群众、民间艺人学习,潜心挖掘阿细文化资源,弘扬阿细文化精髓,她和她的团队一直战斗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前线。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深入农村做好群文辅导工作,每年下乡均在200天以上,全市12个乡镇都留有她的身影,1046个村民小组走遍800多个,仅2014年全年就辅导农村机关学校工厂90余个单位,辅导节目和酒歌130余个,辅导人数3477人。她还无偿为各文艺队写歌编舞,从不问什么报酬,先后创作阿细酒歌歌词《欢迎你到弥勒来》、《好酒大家喝》、《祭火敬酒歌》、《香甜美酒敬贵客》等18首酒歌。
 
  文化传承是艰辛的,成绩也是可喜的: 2005年以来,她先后参与组织我市“唱响中国”大型演唱会、连续四届“中国弥勒阿细跳月节”、连续九届“中国红万祭火节”,为中央、省、州电视台拍摄演出30余场,参加中央、省、州、市节庆、赛事等各种文艺演出活动85场,参加“爱心红河滋润甘露大型抗旱救灾公益演出活动” 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赴可邑慰问演出活动”,参加我市“三下乡”活动文艺演出25场,观众达400000多人次。每年还参与组织阿细跳月协会开展火把节阿细文艺展演,对阿细跳月协会、弥勒市老协艺术团、阿哲欢歌艺术团等各个协会的各种文艺辅导及培训等活动,她用实际行动把阿细文化传播给群众,更把阿细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她创作编导的《阿细跳月》等节目参加全国、省、州、市县的各种文艺演出获得多次奖项。
 
  她的艰苦付出,也换来了社会对她的认可:多年来,她先后多次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 “市级先进个人”、“红河州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编排的 2011年5月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编导第二章《远山近影》部分节目获得银奖;2011年5月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节”文艺演出,参与组织编导、演出《阿细跳月》获得“太阳神鸟”银奖。
 
她用汗水换来尊重
 
  “美丽家园多彩弥勒”乡村大舞台的彩排现场,石光兰老师拖着沉重的身体,用沙哑的嗓音指导演员们彩排,家人、同事都劝她回家休息,但她却倔强的坚持:“你们不知道,乡镇上的文艺爱好者多期盼有机会走上市级的表演舞台,如果错过‘乡村大舞台’她们很可能一辈子都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了!她们花那么长时间准备的节目,我不能因为生病就影响她们的表演效果,我要让她们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自“乡村大舞台”开办以来,石光兰每次都要到乡镇上为演员们编排节目,动作不整齐了,一个一个统一协调;音乐跟不上了,一个一个踩点纠正……问起她为什么这么拼命坚持?她说:“阿细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产业,如果我都不能坚持,其他人更不可能去喜爱她。我得用自己的行动来守住阿细文化的记忆,传承阿细文化的经典!”说到坚持,石光兰给我们说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有一年,她在西三为即将到来的摔跤比赛排练开场节目《阿细跳月》,当时有个演员临时有事来不来了,排好的方阵缺了一角,煞是不美观,这时,一个老大妈一瘸一拐的走到她面前,说要跟着她们一起跳。石老师甚是感动,但得知眼前这位患有小儿麻痹的老大妈已经71岁时,她还是心疼的劝她不要太劳累,但老大妈一再坚持,说:“你每次来我们村排练节目我都来看,只希望有一天能加入你的队伍,可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残疾……今天有人请假,或许就是老天给我的一个机会,石老师,你放心!我在最后面,不会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的!”。石光兰说:“一连三个小时的排练,老大妈没喊过一句累,跳得比谁都认真!对于阿细文化的热爱,我们阿细人就是一骨子的坚持和执着!”
 
  30年的坚持和付出,让石光兰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当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立足深化理论认识和指导,撰写论文《保护与传承弥勒彝族阿细文化的思考》、《浅谈彝族之系阿细人的祭火神节》、《阿细跳月舞步的剖析》等,先后在云南民族出版社、《云贵旅游网站》《红河文化》、《红河日报》《弥勒彝学》等刊物上发表。2004—2006年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中,她负责西一、西二、西三3个镇的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担任第一手调查材料的记录,资料整理汇总《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我市120余项阿细地区的文档材料上报工作,《阿细跳月》《阿细先基》于2008年6月、2011年11月先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