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彝族药认知方法非遗项目传承人余惠祥

作者:许嘉鹏 邵平 发布时间:2020-02-16 原出处:楚雄毕摩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余惠祥,男,汉族,1952年10月生,1968年开始跟师学习彝族医药,1971年至1979年在合作医疗站从事彝族医药工作。1979年参加全国中医师选拔考试名列楚雄州第二名,同时调楚雄州药检所工作,1987年调楚雄州中医院从事中医药、彝族医药临床及研究工作。1989年至2004年任楚雄州中医院彝族医药研究科副主任,2004年9月晋升副主任医师,2005年至今任楚雄州中医院彝族医药研究科主任、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云南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惠祥同志出生于禄丰县舍资农民家庭,童年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目睹了乡亲们缺医少药、饱受病痛折磨的痛苦,不少急症患者因山高路远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的惨景令他难于平静。于是,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折磨。1968年至1979年跟从徐天鹤、李金斗等老彝医学习彝医药知识,1980年到1986年主要跟先启等老彝医学习,1984年到昆明植物研究所学习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别2月。1994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专科自学考试毕业。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36年的从医过程中,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勤奋踏实,刻苦钻研医学理论知识和各种医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应用自己掌握的彝族医药知识治疗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得心应手,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咳喘、胆囊炎等疑难杂证上具有独到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老百姓都说,疑难杂证要看中医、吃中药就到州中医院找余惠祥。由于他医术高明,昆明、大理、丽江、攀枝花等地患者慕名前来找其看病就诊。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惠祥同志不但医术精湛,知识渊博,而且医德高尚。他把病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亲疏远近,一律用心诊之、以礼待之、以德感之,解除病人的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帮助其顺利康复。多年来,他始终以仁爱之心和满腔热情温暖每个患者,特别是家庭困难、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他更是关怀备至,不开大处方,不做无原则的检查,一切以安全、价廉、有效为原则,不在患者身上牟利,深受广大伤病员和同行的好评。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惠祥同志积极响应院领导的号召,立足本职,热心于彝药新制剂的研发工作,以突出中医特色、民族医药为主,不断适应社会和医院发展的需要。他任劳任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爬山涉水识药采药,拜访民间彝医,千方百计地收集整理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验证,为探索部份有毒中药的最佳用药剂量,自己首先尝试而发生过多次中毒,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忘我的工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开发研制出了“养胃解毒胶囊”、“止泻胶囊”、“利胆解毒胶囊”、“紫灯胶囊”四个彝族医药新制剂,经临床验证,分别对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腹泻、胆囊炎、颈椎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0%以上,且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这四种彝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准字号新药,且已成功上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1998年度州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三等奖二项(排名第三)。彝族药的开发研制成功,既弘扬了古老的彝族医药,解除了患者的疾苦,又填补了我院科研成果的空白,促进了医院业务建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天然药业,研制新药品种,开发我州的野生药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dfdddd-27.jpg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惠祥同志自学能力较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为普及和规范彝族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造福彝州百姓,他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认真撰写了6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参与编写组撰写了三部在国家、省内、州内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彝族药学》、《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彝族医药荟萃》三本180多万字专著,现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从而解决了彝医药分类等问题,经云南省科技情报所查新检索,填补了按性能功效对彝族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和彝族医学基础理论系统研究整理的空白,特别是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构建研究成果的设立,为普及规范彝医药知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彝族药学研究》荣获2005年度省政府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州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构建研究和《彝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分别荣获州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第三名),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和较好的社会效益。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解决我国彝族药材无法定标准,彝药的使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及质量控制无依据的问题。2006-2007年,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组织和负责,在楚雄州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云南省药材标准》·彝族药材标准的研究任务。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所被列为研究单位之一。按照医院领导的安排,余惠祥同志积极投入工作。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所要完成的是要在规定时限内到野外采集50多种620份腊叶标本,拍摄合格的标准生境图片300份,收集若干个产地的标准彝药药材数百公斤,都是第一手的基础工作,若不能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必将严重影响其他7家科研院所的工作任务。而此期间,正逢秋雨绵绵,更为难的是余惠祥90岁的老母亲脑血管疾病昏迷卧床,生命垂危,需要照管。但余惠祥考虑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肩负的重任,忠孝难全,只得愧对老人,负不孝之子之罪,带领有关人员冒雨到山区展开采集工作,每天带上压缩饼干,早出晚归,吃干粮、喝涧水、穿湿衣服是常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组人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按规定时限和质量要求完成了任务,为后来7家单位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云南省药材标准》·彝药标准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州科技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填补了我国彝族药标准的空白,提高了彝药的知名度,对现代医学疑难杂病的治疗,新药的开发和制药企业申报新药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此项工作,于2008年获楚雄州科技进步一等奖。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继承和发展彝族药认知方法和理论和实践,加强彝医基础理论建设,按照医院的安排,余惠祥同志在完成《中国彝族药学》等三部专著的基础上,从2005年至2009年,又投入到《彝医方剂学》的编撰,在此期间,既要完成医院下达的其它任务,又要做好《彝医方剂学》的编撰工作,所以,只能是充分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和晚间是编写的最佳时间,查文献、访彝医,向长者学习,再结合自己近40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编撰出了近400万字的《彝医方剂学》,该著作已交付出版社出版。《彝医方剂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彝医方剂学的空白,对彝医临床、教学、新药研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云南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几年来和杨本雷主任医师一起带教医院和研究所的年轻医师和研究人员,为彝族医药培养继承人,同时带教大中专毕业生、进修实习生160多人,由于临床带教深入理论联系实际,得到了学生、实习生和进修生好评和赞誉。连续五年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为优秀,2002年被表彰为“州突”三等奖,2005年被州人民政府确定为州天然药物及彝药研究与开发学科学术带头人,2007年被表彰为“省突”三等奖。余惠祥对彝族医药事业的热爱依旧、奉献依旧,仍孜孜不倦地奋战在科研和临床一线,继续传承着彝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被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调查人:许嘉鹏(州中医院)、邵 平(州文化馆)、王俊云(州文化馆)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撰 稿:许嘉鹏 邵平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媒体制作:何 宇(州文化馆)wU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