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张之道成才的内在心理因素探讨

作者:王敏 发布时间:2018-12-0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摘要:笔者拜师跟随张之道学习彝族医药达35年之久,对张老的成长经历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张之道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国顶尖级的彝族医药专家,跟他幼年时的严格家教、身处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努力和认定目标、始终如一的去追求是分不开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之道是云南省著名的彝族医药专家,是“全国最美医生”之一。每当他在事业上取得一项项令人仰慕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时,我就产生了有必要探讨他走向成功之道的内在心理因素是什么?好让后人加以借鉴和学习的想法。经过几十年的资料搜集和与之交往,如今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现在通过此文向大家介绍张之道老师立志学习彝族医药、自学成才的人生之路。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1.jpg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庭熏陶 教诲读书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之道,1934年4月生于大姚县一个彝汉结合的家庭。父亲张子聪是大姚县著名的博学多才的儒生和进步人士,1926年曾任大姚县教育科科长,与中共云南省委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赵祚传、李一平等人是至交。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的张之道,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四书》、《五经》等。父亲对张之道灌输得最多的思想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期望张之道将来走上仕途或成为名医。张之道的父亲是当时的社会名流,虽然公务繁忙,但仍不忘记对子女的教育帮助。为了使子女成为有用之才,张子聪常常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读书、工作、孝友、修养、清廉等方面给予子女以示范。张之道从小生长在这种家庭里,眼目所接触的是尊辈勤俭朴素的生活;耳朵所听到的是礼义廉耻一类的训诲;书上所讲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环境,对张之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后来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立志学医 锲而不舍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5月,张之道在大姚县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加入了“民青”组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50年云南省全境解放。1954年张之道由于工作勤奋努力,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禄丰县委秘书科工作。踌躇满志的张之道,正欲在事业上大展鸿图时,令他预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1958年8月,张之道被错划为“右派”,从此断送了他从政的机会。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岁的张之道,从一个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一夜之间变成了“右派分子”,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曾一度悲观绝望,百思不得其解。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张之道想起了儿时父亲张子聪“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训诲,决心在逆境中选择自学民族医药的道路。当时,张之道被遣送到禄丰县小窝乡监督劳动改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张之道选择了向民间医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方法,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在小窝村及附近的村寨,凡认识药物的或懂得一些简单治疗方法的人,都是他主动登门拜访的老师。从民族药标本、识别药性、采集加工方法等方面,他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为了验证一棵药物有毒还是无毒,他都要煎煮后亲口尝尝,注意体会药物吃进体内的反应;有时为了采集某种特效药物,在爬上岩崖时,不小心踏滑石头跌了下来,鼻腔流血,晕死过去,几乎葬身山壑,但他仍无怨无悔;有时为了鉴别一棵药与另一棵药的主治功效,他要连夜跑山路去请教他的老师,或找回另一种药物。在十多年里,他节衣缩食买回了《本草纲目》、《伤寒论语译》、《神农本草经》、《内经知要》、《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滇南本草》等医学书籍,在简陋的家里孜孜不倦地挑灯学习。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佳时刻 刻苦自励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阅读了《中国科技史话》一书,书中的资料表明,科学家创造力的最佳年龄大多在27~45岁之间。中医成才的最佳年龄在什么时候呢?在《中国医药史话》中,我查了宋、元、明、清百余个有据可查的医学家,发现30~60岁是多数医学家最成熟的时期,这时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多。如唐容川33岁著《血证论》,吴鞠通40岁撰《温病条辨》,陈自明47岁编《妇人大全良方》。《本草纲目》成书时,李时珍虽已年近花甲,但实际上他30岁时就已开始编写,60岁时三易其稿,76岁李时珍病逝,李时珍去世后3年(即公元1596年)《本草纲目》才得以问世。《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之道的成才经历与李时珍相近似。他23岁开始学习民族医药,到1978年也就是他43岁时,在禄丰县成了名人,当时的张之道在禄丰县干海资大队合作医疗站,能带领“赤脚医生”自制出丸药、散剂、针剂、冲剂、片剂等各种药物,仅针剂一项就有20多个品种,经省药检所检验合格。他治疗各种疾病远近闻名,曾多次受到省、州、县有关部门的表彰。1983年我国第一部《彝药志》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彝族医药没有彝医本草专著的空白。在该书中张之道除参加编写外,还提供了原始品种50个,书中收录了36个,约占全书收录103种药物的三分之一,这一年张之道48岁。1997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张之道的专题报告,这一年他62岁。1998年张之道组织研制的“彝心康胶囊”,“果依咳喘颗粒”、“茯蚁神酿”,经云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成为彝族药生产投放市场,这一年张之道63岁。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的知识在积累中增长,在承传中创新。张之道除了精研医药书籍外,还细读了经、史、子、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涵,为他今后的成才和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张之道的晚年生活中,他十分注重研究儒家、道家和佛家的著作。张之道对我说,读儒家专著,是为了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学道家是为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佛教,是为了探寻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在现实生活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张之道把儒、道、佛三者有机融合,取长补短,互为渗透,使他的人品气质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5.jpg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重实践 求实创新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医药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丰富的医疗实践是历代医家的成功之本。因此研究彝族医药就不能离开亲身实践和科学实践。1978年张之道摘掉了“右派”帽子,恢复了党籍,使他的民族医药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张之道认为:彝族药有别于汉药,彝族信仰、彝族感情、彝族习惯是彝医和彝药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为了使彝医药造福于彝州各族人民,在20多年的时间里,张之道曾2次翻越乌蒙山,3次跋涉哀牢山。滇西的爱尼山、昙华山、五台山、百草岭,滇中的大青山,滇东北的龙山等彝族地区都留下了他的一串串足迹。在这20多年里,他所走过的崎岖山路达8万多里,云南省各地州6000多种民族药标本,记载了他为发掘、采集、整理彝族医药奋斗不止的坎坷历程,他被人们誉为“草药大王”,无论什么药,只要他拔起来看一看,或口中尝一尝,就能识别出它的科属、形态、性味、功效、主治、有毒或无毒等等。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彝族医药的发展也在于创新。楚雄州禄丰县境内有一种彝药名叫“石刀”,属茜草科红大戟属植物,中医文献记载: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胸腹积水、痰饮喘满等疾病,性味平淡,有小毒,并注明内服此药在5克以内。张之道在彝区拜访彝族老人梓谷显时得知:此药呈赤色,煎液后为血红色,有健脾生血、气血双补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剂量使用,无毒副作用,彝医用于治疗劳伤、贫血、营养不良、四肢无力等。张之道在实践中验证发现,此药果然有此作用,而且疗效显著。彝药“处徐”属蔷薇科悬勾子属植物黄果悬勾子。中医文献记载:清湿热、杀虫、止血。主治湿热痢疾、鼻衄、黄水疮、疥廯。而彝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则认为,该药有清热和下死胎的作用。清热主要用于肺炎和高热咳喘;对妊娠2个月以内的死胎,单味煎服或配伍其它药物,就能使死胎自下。诸如此类的事例,举不胜举,它充分说明,彝医用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值得汉医所借鉴的,它具有很高的科研开发价值。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彝族医药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更加重视彝族医药的发展,如何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像张之道这样的优秀人才是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彝族医药再创辉煌作出贡献。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之道成才之路给人以五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使他从小打下了较好的文化基础;二是身处逆境,不自暴自弃,要把坚信成功建立在自尊、自信、自强上;三是扬长避短,目标一旦选定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四是人生不可毁志,志向是成功之动力;五是良好的综合素质给他的成才创造了机遇,而他又能把握好机遇,并最终获得了成功。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王敏,汉族,1955年10月生,1978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主任医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第二批省级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云南省彝医医院、原楚雄州中医院妇科主任,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云南省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学院特聘教授,云南中医学院彝医教材编写组编委《彝医妇科学》主编,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曾主编 《楚雄彝州本草》 《中国彝族民间医药验方研究》 《王敏中医妇科治疗经验集》 《王敏彝族医药论文集》 《源于太阳历的神奇—楚雄彝族医药探微》,参加编写《中国彝族药学》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等。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王敏,汉族,1955年10月生,1978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主任医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第二批省级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云南省彝医医院、原楚雄州中医院妇科主任,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云南省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学院特聘教授,云南中医学院彝医教材编写组编委《彝医妇科学》主编,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曾主编 《楚雄彝州本草》 《中国彝族民间医药验方研究》 《王敏中医妇科治疗经验集》 《王敏彝族医药论文集》 《源于太阳历的神奇—楚雄彝族医药探微》,参加编写《中国彝族药学》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等。eo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