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家庭民族博物馆“馆长”张纯德

作者:李树伦 发布时间:2004-01-14 原出处:1998.3《云南民族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云南民族学院彝族学者张纯德先生、王均先生配合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文化再抢救工程”成功地举办了“彝族毕摩文化展”。其中,张纯德先生收藏的彝族古藉、文物、法器等,再现了彝族古代风貌,把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清晰地向世人展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引人深思。记者日前就彝族毕摩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等方面,对张纯德先生进行了专访。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说明来意后,张纯德先生领我进了他的书房。他一面介绍,一面展示他个人收藏的彝文经典、照片、拓片、文契、音像资料等,记者好像进了一个小小的民族博物馆。张纯德先生感叹地说,毕摩文化博大精深,它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文物,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特定的文化形象,它的主体是毕摩和彝族先民。毕摩文化的载体是彝文典籍和复杂的仪式,其性质是彝族传统文化,即包括宗教文化,又超越宗教文化。如彝族毕摩既是祭师,又是歌师,也是医师,也是彝族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继承者、古老性、综合性、原始性、神秘性和独特性,即多学科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毕摩经典对宗教研究、史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哲学研究、天文学研究、医药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纯德先生具体从事彝语文和彝文献古籍的教学和研究,他把振兴民族文化作为己任,身体力行,多年来为抢救毕摩文化奔走呼号、呕心沥血,利用假期、开会、出差、旅游,以及探亲访友,深入边远彝家山寨,专程征集彝文古籍,其足迹遍布云贵川,并用有限的积蓄征集了一批彝文古籍,制作了毕摩音像资料、图片,其中不乏稀世珍品。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5年秋季,张纯德先生来到昭通地区永善县茂林乡毕摩村调查访问,到乌蒙部世袭毕摩后裔吴氏家,征集到一整套彝文古书和全套毕摩法器,法器就有法衣、法裤、法扇、签筒、大小法铃、铜制羊角杯等共10件。据说,这是当年吴氏为乌蒙王做法求子,乌蒙王喜得贵子后特制送给吴氏的。张纯德先生说,这是目前滇川黔桂彝区最完整的毕摩法具。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7年秋,张纯德先生到禄劝县茂山乡纳庸村干林可村走访世袭毕摩张兴,征集到一整套从清代乾隆年间直到解放初由彝汉文书写的地契、文书,包括婚、嫁、买、卖、典当土地、高利贷等契约四十余件。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张纯德先生收藏的彝文古籍中,1995年7月在武定县插甸乡朱能方家征集到的马褥子、衣服上衣,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已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张纯德先生还为云南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征集彝文典籍,为抢救和保护民族古籍献计献策。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记者问到毕摩文化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时,张纯德先生不无忧虑地说:“毕摩文物散失严重,有较高造诣的老毕摩逐年谢世,有断层危机。”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