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朱崇先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朱崇先 男 彝族 生于1954年7月20日,云南省武定县人。1971年3月参军,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退伍.同年分配到云南省武定县外贸局工作任办公室主任。198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民族古籍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本校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到北京师范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在中文系张海明教授指导下进行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关课程的学习。经系领导安排,曾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张公瑾教授研修文化语言学。一度在著名民族学家杨成志教授的指导下研读数十卷明代彝文手抄经典,并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长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整理、翻译彝文古籍文献和研究彝族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彝文经籍文化辞典>>的编纂工作。其间两次跟随马先生赴彝区作实地专业调查,多次独立赴彝区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学及民间文化资料。在辞典编纂过程中,研读和翻译、注释了大量彝文古籍和大批金石铭刻等文献资料,检索和阅览了目前己正式出版和内部印刷的大部份彝文古籍文献译注作品以及有关学术论著,为从事彝族语言文学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民族古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彝学研究所文献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秘书长、美姑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教学工作业绩:
自执教以来先后给研究生、本科班、专科班讲授:写作、彝文文献概论、彝族古文字研究、训诂学、普通文字学、专业论文写作、彝族传统文化、民族古文献概览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累计授课4000多课时.因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们的好评。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教学大检查中,以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测评,均被评估为优。已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教书育人。
二.学术活动情况:
1.多次到彝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及个别访问,收益极大,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先后赴云南、四川、贵州参加8次有关彝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讨论会。通过交流和共同探讨,深受启迪,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3.两次参加国际彝学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国内有关专家与日本民间文学和宗教学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介绍彝族原始宗教及作祭与作斋礼俗和彝族的竹崇拜习俗。
4.参加四次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学术讨论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收益很大。
5.多次参与组织召开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从事研究会日常工作多年,与国内外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许多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
6.参加多次少数民族文献、文学方面的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
三.科研成就:
1.参与果吉宁哈先生牵头的七五社会科学重要项目“滇川黔桂彝文比较研究”此项目已完成。
2.国家教委博士点资助项目《彝族经籍文化辞典》。此项目与马学良先生合作,已完成。由京华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全书计120万字。
3.本人独立承当中央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彝族典籍文化研究》已完成。此项成果以专著形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6月出版。
4.其他自选项目和与人合作的项目数十项,成果以论文、著作等形式,已先后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表。到目前为止,已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正式出版著作十余部,总计300多万字。
5.十多年来翻译和注释彝文典籍十余部,计数十万字,部分已内部印刷,大部分因经费等原因未能刊印或正式出版。
四.获奖情况:
1、参编的《藏缅语族语言词汇》获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一等奖,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2、合著《彝文经籍文化辞典》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中国民族优秀图书一等奖。
3、参加编译的《彝文〈指路经〉译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本人专著《彝族典籍文化研究》获中央民族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本人论文《彝文古籍译注浅议》获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本人论文《论彝文文献地区类型及其特点》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7、曾被评为本校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五、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
1. 参加本校十五科研规划项目“昆明市彝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承担北线(富民、禄劝等县)的调查与研究任务。
2. 参加本校211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承担彝族卷东部方言部分的数十部经籍的汇编和导读撰写任务,约20多万字。
4. 合作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承担第六、第七、第八章的编写任务,约10万字。
5. 主持(本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编写工作。
6. 主持211工程子项目“民族古籍文献现代化技术应用中心”建设。
7. 合作参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赞助项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彝文典籍的整理、修复”。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朱崇先 男 彝族 生于1954年7月20日,云南省武定县人。1971年3月参军,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退伍.同年分配到云南省武定县外贸局工作任办公室主任。198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民族古籍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本校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到北京师范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在中文系张海明教授指导下进行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关课程的学习。经系领导安排,曾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张公瑾教授研修文化语言学。一度在著名民族学家杨成志教授的指导下研读数十卷明代彝文手抄经典,并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长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整理、翻译彝文古籍文献和研究彝族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彝文经籍文化辞典>>的编纂工作。其间两次跟随马先生赴彝区作实地专业调查,多次独立赴彝区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学及民间文化资料。在辞典编纂过程中,研读和翻译、注释了大量彝文古籍和大批金石铭刻等文献资料,检索和阅览了目前己正式出版和内部印刷的大部份彝文古籍文献译注作品以及有关学术论著,为从事彝族语言文学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民族古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彝学研究所文献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秘书长、美姑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教学工作业绩:
自执教以来先后给研究生、本科班、专科班讲授:写作、彝文文献概论、彝族古文字研究、训诂学、普通文字学、专业论文写作、彝族传统文化、民族古文献概览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累计授课4000多课时.因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们的好评。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教学大检查中,以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测评,均被评估为优。已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教书育人。
二.学术活动情况:
1.多次到彝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及个别访问,收益极大,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先后赴云南、四川、贵州参加8次有关彝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讨论会。通过交流和共同探讨,深受启迪,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3.两次参加国际彝学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国内有关专家与日本民间文学和宗教学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介绍彝族原始宗教及作祭与作斋礼俗和彝族的竹崇拜习俗。
4.参加四次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学术讨论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收益很大。
5.多次参与组织召开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从事研究会日常工作多年,与国内外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许多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
6.参加多次少数民族文献、文学方面的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
三.科研成就:
1.参与果吉宁哈先生牵头的七五社会科学重要项目“滇川黔桂彝文比较研究”此项目已完成。
2.国家教委博士点资助项目《彝族经籍文化辞典》。此项目与马学良先生合作,已完成。由京华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全书计120万字。
3.本人独立承当中央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彝族典籍文化研究》已完成。此项成果以专著形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6月出版。
4.其他自选项目和与人合作的项目数十项,成果以论文、著作等形式,已先后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表。到目前为止,已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正式出版著作十余部,总计300多万字。
5.十多年来翻译和注释彝文典籍十余部,计数十万字,部分已内部印刷,大部分因经费等原因未能刊印或正式出版。
四.获奖情况:
1、参编的《藏缅语族语言词汇》获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一等奖,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2、合著《彝文经籍文化辞典》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中国民族优秀图书一等奖。
3、参加编译的《彝文〈指路经〉译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本人专著《彝族典籍文化研究》获中央民族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本人论文《彝文古籍译注浅议》获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本人论文《论彝文文献地区类型及其特点》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7、曾被评为本校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五、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
1. 参加本校十五科研规划项目“昆明市彝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承担北线(富民、禄劝等县)的调查与研究任务。
2. 参加本校211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承担彝族卷东部方言部分的数十部经籍的汇编和导读撰写任务,约20多万字。
4. 合作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承担第六、第七、第八章的编写任务,约10万字。
5. 主持(本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编写工作。
6. 主持211工程子项目“民族古籍文献现代化技术应用中心”建设。
7. 合作参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赞助项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彝文典籍的整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