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评论

风中伫立的诗歌场所精神——彝族诗人王红彬诗歌《风》点评

作者:​蓝雪儿 发布时间:2022-09-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

彝族诗人王红彬

大风一刮,树叶就落了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风一刮,繁花似锦的春天就凋零了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被风刮走的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地上的灰尘  树林中鸟的羽毛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还看见  枝头上鹅黄的嫩芽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在风的敲打中如雏鸟般探出头来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数月后   将鲜花取而代之的青果崛起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切  都是风的功劳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摘自王红彬的《风》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场所”是英文PLACE的直译,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在广义的解释为“土地”或“脉络”。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场所精神”一词源于建筑,并提取自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Genius Loci )的概念,是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的,他将“场所”解释为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可理解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同时指出:“空间的体积形式和四周包围面的特性同等重要”。换而言之,“场所”是“空间”的具体化,它包含了空间和特征两方面内容,设计师们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穿插的空间,更应该是一个视觉化的“场所精神”。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场所精神”是空间的一种升华。环境对人的影响,意味着空间的目的早已超越了空间功能所给予的定义。地面的材料,一堵墙的质感、颜色,一排房子的高低,一座山的形状,水的声音,一阵风的味道,甚至一道阳光的强弱,都是构成“场所精神”的整体性特质的综合元素。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曾说过:“诗人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表,相反的,诗人把人们带入世界,使人们更属于这个地方,进而在此定居。” 建筑是创造富有意义的场所,再由人们的体验,产生难以言说的“文化联想”。“场所”以及“场所精神”也就成为建筑达成此意义的一个基本条件。诗人们把具体的物象用文字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即诗人从“场所”中获取“意向”,丰富意向而产生气氛,进而形成不被任何物质占据的纯粹空间,诗歌的“场所精神”就是将物体和空间变成“文化联想”。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诗人王红彬的157行长诗《风》,将我们带入丰富多变的“场所精神”之中。 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化无形为有形,转抽象为具体,把形象无拘、飘忽不定的风 “框定”到具有现实能力、不受限制的“场所”之中。

世间万物,有的有形象的感知,可以通过眼观、口述、手触、鼻嗅加以描写,也有的不能直接加以描写,但可以借助其他事物来反映它。譬如风是无形的,画家可以用摇晃的树枝,飘飞的衣带,以及飞扬的尘土来表现风的存在。通过细致观察,借助外部形态,使无形的抽象的风有了可触可感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转抽象为具体。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形态,在王红彬的诗歌《风》中比比皆是。“大风一刮,树叶就落了”,“被风刮走的\还有地上的灰尘 树林中鸟的羽毛”,“风过的时候,桃花片片凋落”。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形的风在作者的笔下不但可见,而且有情有义,熠熠生动。“枝头上鹅黄的嫩芽\也在风的敲打中如雏鸟般探出头来\数月后\将鲜花取而代之的青果崛起\这一切 都是风的功劳”。“风过后,大树成为被剃尽了毛的鸡脚\再来一阵风,这些鸡脚会重新长出毛来\它的名字叫 ‘树叶’”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中动态的景象描写是拟人化的,鲜活生动,极富张力,令人沉醉。季节变化,时序更替,树木发芽,花儿绽放,果实成熟,本是自然现象,作者将其归结为是风的功劳,将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是有意识的活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风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无形无状的风变得可触可视可感,为事物的变化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借口。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以“场所精神”的组件构成,引导诗意的流向。

 风是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人们通过外在形象的变化,感知风的存在,比如树叶轻轻从地面飘起来,小树的摇摆,空中飘动的红纱巾,还有从空气间传来的摩擦声,都可以感知风的存在。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长诗《风》中,多个奔突的像素或连结或叠加交映,构成一副缓缓流动的画卷,形成了诗歌的场所精神,“风的”“精神”存在于诗化了的“场所”中。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风过后 一块女人的红头巾\突然就飘落了。这是那种新婚女人头上\少不了的覆盖 一旦揭开\女人的神秘就没有了 羞怯就没有了\”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要小看风 它刮过的地方\杜鹃花大片大片地开 好像着火的晚霞\.....让山里男人外出打猎的女人 一夜夜失眠”。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上的风很大 无风不起浪\在风中 小牛犊学会了吃奶\在风中 布谷鸟学会了叫春\......风将种子吹入女人腹部 女人瞬间怀孕”。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生硬孤冷的狂风形象,也不是阴柔慵懒的微风状态。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灵动质感的风: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吹熟了果实,春已离去,风吹开女人的红头巾,女人少了羞涩,走向成熟。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风刮过城镇,刮过乡村,山对面男人的山歌传得很远,直抵女人的内心.……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风中,女人舒展身姿,风情万种;在风中,男人躁动不安,整装待发。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影响着人类的情感,以此产生的行为自然呈现,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好像只是被风轻轻推了一把,就显得和谐自然。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关注风对人类思想意识的影响。风过后,思想也被“刮得飘了起来,女人的眼神就迷离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们水润的柔情,看到在树上嬉戏求欢的雌雄两只鸟儿,听到彻夜鸣叫求偶的青蛙声。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还关注风的力度和精神,以及风对环境的影响,在风的推动下,人们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王红彬的诗中,大风刮过城市,刮过乡村,人们看到蜿蜒起伏的群山,波涛汹涌的大海,雪白轻柔的水葫芦花,目光再远一点,还能看到蓝蜻蜓扇动翅膀;看到早晨八九点钟采莲女眼中的神采;看到被男人追逐的雄鹰在暴风雨肆虐的空中盘旋,一飞冲天;看到在冬天高高飘扬的女人头巾;以及在蓝天白云间转个不停的风车。这样一来,风就有了浓浓的人文情怀,而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红彬的《风》弥漫着以物抒怀、以景喻人的浪漫主义形式,在诗中,诗人的笔触深入到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风影响着环境,环境的变化又影响到人,影响到人的思想,归根结底,人才是受风影响最为彻底的标的物。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时,《风》又是积极冷静的,或凌冽或温柔,以积极的人生观去拥抱生活,以审视的目光和细腻的情感在客观万象中捕捉诗意,每一阵风的吹过,都有一缕横溢灵动的诗绪涌动,都有一弦轻灵精巧的心音的弹奏,都有一股溢出心扉的情感奔涌……这就是王红彬诗中的“风”的不同凡响之处。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以微小题材为出发点,为某些场所赋予特定个性或情感,来完成宏大“在场”叙事。

风无拘无束,肆意潇洒,这一点,正与人类追求自由、率性而为的心性相似,那些风经过的地方,置身于其间的人或物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被视为特殊的或值得记忆的场所,而被搂进诗歌的花篮。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纵观全诗,作者巧用风的外延,内化为内心中第二层次的现实,以微诗小题材来进行大制作,行走稳健,层层渗入,化“抽象 为“具象”,再由“具象”向“抽象”大胆迈进。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王红彬的作品中,风对环境的影响是第一层次的现实复写,再通过丰富的联想,导入潜在的精神世界,予以关照、交感与转化为内心中认识世界、征服世界的愿望,为第二层次的现实,使其获得更为富足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存在于更为庞大的永恒的生命结构与形态之中,使“风”这一有限的表象世界,也就变为内在无限的心象世界。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从山川,田野一路走来,向往扩展,最终抵达目标,即达到个体心象目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关于人性与自然的现实穿透力,意象宏阔,哲思深远,随意挥洒,无挂无碍,是一个诗人在全部打开和贯通状态下的创造力。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诗中,风不停的往前走。风过处,女人畅醉迷离,温情脉脉,男人目望远方,长驱直入。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留给男人的的终极目标是,“在风中 男人总是躁动不安\他们以为有了女人就有荣耀\于是选择征服……还有战争也是他们炫耀肌肉的地方\传说那里有权杖、女人和土地\他们便千里跋涉 不顾老人的劝阻\子弹上膛 宝刀出鞘 南征北战”。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留给女人的终极目标是:“世界虚位以待 女王即将登场\大地拉开了春之布景……当你走过风的季节\一回头就会看见\那个披着长发的女王\真的就站在风口”。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何等大气磅礴的画面,何等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一切远远超过了风所能企及的范畴,是借风来达成个体的心象世界。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场所精神和感官体验之间的紧密结合,为诗歌情感的抒发打开全新路子。

王红彬的《风》想象极为丰富,作品中,风的漂浮不定和无处不在,又为其具象找到了依据,这似乎是个悖论,但这也正是作者处理的巧妙之处,是一个人的学时、胆识、气度的综合体验。诗歌要得以飞翔,诗人一方面必需要挥动想象的翅膀,但同时,它又是形象的载体,因而具象较多的诗歌,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记流水账的窘境,或者因挥舞过多的“物件”而让人产生眼花缭乱、顾此失彼的拥塞之感。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把与风有关的具象关联起来,从“场所中”中提取“意向”,扩展外延,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获得丰富的内涵,再定义新的意像,再产生新的文化联想。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吹得女人腰肢摇曳小腿似藕\吹得女人的长发如歌歌声似蜜\吹得女人风情万种 眼睛里长出春天……从此,他们的心不太安稳\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总是想那高远的蓝天\”。“高远的蓝天”是一种向往,是情之所寄。有了前面的铺垫,再在这里抒发而出的情感便是自然妥帖的。 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红彬的诗歌《风》虽然长达一百五十余行,但层次并未因此而显得凌乱。在诗中,“风”走过的地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有一定的层级,以逐级向上的梯度来呈现,这样的书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最早的“风”在一片树林中行走,如同几只“鸡脚”般的轻巧灵动,它们幻化为一片树叶,中途经过城市、乡村,因此导致男人的成熟、女人的怀孕,最后在大树上换装,听小鸟歌唱,在世界虚位以待,女王即将登场的场景中停下脚步。跟着作者的笔触,在你自觉不不自觉间进行了一趟关于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哲学的、伦理的探寻之旅,体悟艺术之风带给读者的恢宏大气和磅礴情思,这就是来自探索诗歌美学的独特之味。E2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系云南大姚县实验中学教师)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蓝雪儿,本名杨洪梅,70后,云南大姚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目前系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执行站长,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副秘书长,《37度诗刊》主编。习诗、写评、做策划,著有诗集《奔跑的河流》。
文稿编审:阿索拉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