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苑动态

光荣与梦想:“昭通作家群”与“昭通文学现象”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艾自由 发布时间:2008-12-01 原出处:凤凰读书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昭通是一部深邃隽永的典籍,是一轴翰墨馨香的长卷。位于乌蒙大山深处的昭通,因为朱提银、威信扎西会议、大山包黑颈鹤、小草坝天麻、大关黄连河瀑布以及护国名将张开儒、云南王龙云、军事家罗炳辉、国学大师姜亮夫、天文学家陈一得、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张亚平、摄影大师吴家林等闻名于世。而在上世纪末以来,"昭通作家群"与"昭通文学现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书写了新的光荣与梦想的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以来我国地域性文学群体及广大作家的艰辛文学追梦之旅,充分展示了昭通作家群在新时代下的创作理想……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熏陶:朱提文化背景下的"其民好学"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滇东北的昭通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门户。历史上的昭通一度商贾云集,成为"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通道和云贵川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乌蒙磅礴,金沙浪拍,山川俊秀,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起过重要作用。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朱提”一名最早出现于西汉,系彝语地名音译,是昭通古时称谓。朱提文化上承滇文化,下接南诏大理文化,为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从公元前135年设县至公元630年设置通州,其间虽有郡县建制变化,但"朱提"之名未变,共存在760多年历史。其间汉晋两代发达的农业经济、灿烂的朱提文化特别是白铜的发明、闻名全国的朱提银、儒学的兴起和传播,表明朱提地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朱提银"在全国的深远影响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等诸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代表"云南多元文化的缩影"的朱提文化。产于朱提山的"朱提银"唐朝以来成为白银的代名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赠崔官立之》诗中有"我有双饮盏,其银出朱提"的句子,在明清提到"朱提银"的笔记小说更是比比皆是。据《华阳国志》载:朱提郡"其民好学,滨犍为号多士人,为宁州冠冕"。朱提学子外出游学,取长补短,汉文化典籍及典仪、礼俗、服饰及生活习俗的浸染,使之呈现多元的民族文化内涵。民国时期的昭通一度成为云贵川三省边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时有"小昆明"之美誉。昭通是1935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现代著名作家艾芜从四川经昭通进入云南,写下传世佳作《南行记》。昭通诗人傅泽刚的诗《高高的滇东北》则注解了昭通的地理人文特征:鸡鸣三省/脚踏四方/西南中国的壮丽山川/游龙一样合拢于此/随便吼一句山歌/都是云贵川的味道。尽管后来由于交通闭塞和地域条件限制等原因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也使昭通成了云南中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崇尚读书、崇尚文化的传统也在这里一脉相承。杜宇传播先进的农耕文明演绎出"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千古绝唱,滇中瑰宝汉孟孝琚碑有"寰宇稀世之奇珍"、"海内第一石"之美誉,融佛儒道三教为一体的威信观斗山石雕群被称为"天下绝"。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为昭通文化产业的开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也是昭通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昭通这块土地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崛起作家群,形成文学现象,被人们誉为"云南当代文学的重镇"不是偶然的,是昭通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闪现,是昭通的作家们弘扬传统、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重视文学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雏形:昭通师专与"昭通作家群"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学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丰富、最绚丽、最变幻不居的风景,昭通这块热土上磅礴乌蒙的群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学。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昭通文学主体,主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词。从有正式记载的魏晋时期的《行人歌》,到民国期间涌现出了魏定一、谢文翘、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及诗作。1949年到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昭通的文学创作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在《诗刊》、《解放军文艺》、《边疆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仅有巧家县的淡墨、邹长铭、向吉星,绥江县的李兴禄,彝良县的李厚昌、杨忠伦,永善县的龙志毅、廖天云,威信县的麦芒,水富县的贾书伟等屈指可数的几十个人。他们大多是自学成为当地的"作家"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时期昭通人发表的作品不多,佳作也很少,但带动了不少文学爱好者。进入80年代后,随着傅泽刚、李骞、潘灵、胡性能、雷平阳、陈衍强、张仲全、杨昭创办昭通诗人协会,夏天敏、宋家宏、傅泽刚、蒋仲文、铁云峰创办荒原诗社,铁云峰、陈剑宁、曹先林创办山之声文学社;随着夏天敏、宋家宏、傅泽刚、蒋仲文、铁云峰创办的《荒原》诗报,铁云峰、陈剑宁、曹先林创办的《山之声》文学报,雷平阳、冉旗、陈衍强、陶永平、陶永标创办的《大家》诗报,雷平阳、何小坤创办的《山里人》诗歌杂志在云南文坛产生一定影响,使昭通诗歌创作极为活跃,省内外报刊频频发表昭通诗人作品,激发了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的文学梦。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通作家群"雏形的形成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昭通师专活跃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昭通师专的教师除致力于教学、科研外,还创作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对昭通师专乃至昭通地区的文学活动起到积极的参与示范作用。昭通师专云集了曾令云、陈孝宁、杨家柱、周天忠、宋家宏、黄玲、胡性能、傅泽刚、李鸽、李骞、杨昭、刘廉昌、吕崇龄、吴开有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曾任教中文系。"野草"、"茂林"、"拓荒"、"秋雁"、"红湖"、"星火"、"家园"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张广森主编的《野草》、刘虎林主编的《茂林》、庄晓光主编的《灵光报》、艾自由主编的《师苑》、陈永华主编的《守望者》、何昌府主编的《自留地》、陆开宏主编的《拓荒》、范雪主编的《耕耘》成为昭通师专生生不息的独特风景,在云南省大中专院校中很有名气,其中1995年创刊的《守望者》还跻身"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之列。1999年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期签约的23名作家中有8名是昭通作家,其中从昭通师专走出的就有雷平阳、樊忠慰、李骞、胡性能、黄玲5名,另外3名是夏天敏、刘广雄、潘灵。在省作协实行"聘任制作家"签约过程中所汇聚的这一批昭通籍作家,变签约的压力为动力,不断拿出力作冲击文坛。这一制度实行以来,对"昭通作家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这一时期昭通逐渐形成了一股"文学热潮"。昭通报社、昭通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县编辑的县报、县台等主流媒体办的文艺栏目各有特色。《昭通报》副刊"砚池"栏目1996年获中国地市报名栏目创办奖,李云飞获优秀编辑奖。许多学校、工厂、单位都办有报纸或杂志,作者从学生、工人、干部到农民,各种层次都有,真可谓"全民创作"。正是在这种"全民"喜欢文学、喜爱创作的良好氛围中,昭通迎来了报刊杂志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有近80种自办报刊杂志活跃于昭通文学爱好者之间,成为他们煮酒论文学的沃土。除昭通师专校园内兴起活跃的文学社团和办刊热潮外,昭通地区最为核心的文学期刊是文联主办、杨力主编的《千顷池》,遥相呼应的还有昭通地区文化局艺研室、昭通地区剧协主办、蒋仲文、刘运枯主编的《昭通小戏报》,昭通南星文学社主办、艾焱主编的《南星文学》,昭通农校尹默、沈沉主编的《星星河》、《荒火》,镇雄师范学校主办、尹马主编的《骑手》,镇雄一中主办、王军主编的《红枫》,镇雄母享中学主办、赵高虎主编的《茶花林》,镇雄乌蒙文学社主办、杜美主编的《乌蒙青年报》,鲁甸一中红土文学社主办、阮殿文主编的《红土地》,鲁甸县第一小学主办、李兴德主编的《起点》,绥江县文化馆主办、朱冬才、张志高主编的《绥江群众文艺》,昭通市毛纺厂工会团委主办、刘光华主编的《毛纺织厂报》,昭通烟草分公司、昭通卷烟厂主办,胡朝芳、范荣春主编的《昭通烟草报》,水富云天化厂主办、刘成俊主编的《云天化报》,水富县文化馆主办、刘家寿主编的《水富文艺》,威信县经协办、文化馆主办、李盛江主编的《新扎西》,威信县麻园水泥厂主办、孙凯主编的《麻园水泥报》,威信县旧城镇党委政府主办、艾自由主编的《旧城通讯》,昭通市洒渔乡教办、乐居乡教办主办,吕翼主编的《洒渔教育》、《洒渔河》、《乡村教育》,昭通市大山包乡教办、黑颈鹤文学社主办、沈洋主编的《山风》,昭通市炎山中学主办、刘兴德主编的《山味》,昭通市靖安乡政府主办、王昭荣主编的《方寸天地》,昭通市苏家院乡党委主办、范雪主编的《春潮》等一大批报刊。这些报刊杂志,不论是文联、大中专院校、文学社主办,还是机关单位、企业、乡镇主办,大多是自筹资金、免费赠阅,刊登了不少具有昭通特色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作为这一文学热潮中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上述民间报刊此起彼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质量越办越高的艰辛历程至今仍历历在目!正像当年《荒原》诗报一首诗中写的那样:我们是渺小的/但我们追求崇高/历史将记载我们的努力与辛劳。难怪时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的黄尧在"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感慨地说,昭通市大中专院校连同高中在校学生,为数不多,但却有数十个上百个自发的文学社团,学生们将可供他们生活的饭票收起来办自己的诗刊和小报,此情景在全国十分罕见而在此地却十分常见。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昭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昭通师专无疑是诞生"昭通作家群"的主阵地,是管窥"昭通文学现象"最突出的窗口,一批昭通作家在昭通师专的校园里成长起来。昭通师专的文学社团活动,师专同仁在创作、理论方面所起的示范促进作用,谱写了昭通文学交响曲的动人乐章。从昭通师专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及文学新秀至少可以列出曾令云、陈孝宁、周天忠、吕崇龄、刘廉昌、宋家宏、黄玲、傅泽刚、李骞、胡性能、杨昭、樊忠慰、雷平阳、孙世祥、宋兴菊、钟文惠、陈剑宁、沈洋、申江、任继敏、李兰、黄凤玲、邓清海、胡红、陈永华、吴晓湖、刘兴德、陈允琪、曾焱、汪天慧、施华燕、蔡发玉、汪舒、李强、许剑、温刚、梁广、杨云松、贺燕、黄静、道瑛、洪永生、孙选江、张静、温州、周富强、杨琼、徐兴正、李新文、王孝林、罗昌华、牟泽雄、艾自由、何智慧、郭云青、陈正彪、铁发平、陈正勇、何晓坤、胡安军、周?、冯江涛、肖昆云、李永态、安定咏、陈泽虎、刘虎林、杨帆、王骥、余小芹、刘邦铭、廖富银、范雪、郑洪文、赵应彪、詹本林等一大串名单,占了"昭通作家群"的半壁江山。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崛起:"昭通文学现象与作家群研讨会" 与"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世界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们公认的标准和分析,"作家群"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一群作家在近似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被近似的甚至同一地域的文化打上烙印。他们通过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群体。地域性文学群体的出现往往为这一地区带来时代的文明高度和文化影响力,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令人瞩目。如宁夏的青年作家群、云南的昭通作家群、陕西的商洛作家群、广西的桂西北作家群,这些地域不仅是作家们各自的起点,更是他们的"文学故乡"。昭通市属全国18个贫困片区之一的乌蒙山贫困片区,是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作为一个以地域来命名的文学作者群体,"昭通作家群"主要指的是现在在昆明和昭通两地的一群昭通籍的文学写作者,他们文学创作的相对丰收与他们文学发生地经济的相对落后,构成了一个奇特的反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昭通文学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逐步崛起并形成了一个默默耕耘、勤奋创作的作家群体,他们植根于昭通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昭通作家近年来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大家》、《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散文》、《啄木鸟》、《杂文月刊》、《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数十种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并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国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读者》、《青年文摘》等全国著名选刊多次转载,产生了如《好大一对羊》等大批创作题材和手法多元化、关注弱势群体、具有强烈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精品。2001年至今,夏天敏在全国重量级刊物《当代》《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上就发表中篇30余部。其中,吕翼仅2004年一年就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11篇。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年来,昭通作家出版了100多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个人作品专集。一些作品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戏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金盾文学奖、梁斌文学奖、鲲鹏文学奖、路遥青年文学奖、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云南杂文奖、边疆文学奖、滇池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一些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涌现出了曾令云、夏天敏、雷平阳、樊忠慰、宋家宏、李骞、潘灵、杨昭、蒋仲文、邹长铭、麦芒、贾薇、陈衍强、吕翼、刘平勇、黄代本等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引领了一大批昭通本土文学爱好者,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昭通文学现象",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强烈关注。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通作家不错,这在云南文学界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入21世纪初的昭通文学是幸运的,也是辉煌的。两次高规格的研讨会标志着"昭通作家群"的崛起,随后"昭通文学现象"很快成为中国文坛和评论界探讨和解析的文学热点。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10月13日至21日,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分别在昭通和昆明两地举行,对昭通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群进行专门的研讨,这在云南省的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不仅有云南省的各级领导和知名作家、评论家,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当代》等全国名牌报刊杂志的编辑家们。他们说,昭通文学现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现象,在昭通作家的作品中,饱含着对文学纯洁性和神圣性的向往和维护,同时这种现象也展示了一种成功的充满活力的文学生产方式,有数以千计的文学爱好者以文字激活心灵,在文学潮起潮落的20多年时间里,拒绝时尚化的诱惑,坚持挖掘本土文化的积淀,坚持为现实为人民歌咏吟唱,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烁今,昭通的山水蕴藏着丰厚的文学矿藏,昭通作家的作品不仅在云南文坛,也在全国文坛引起关注。他们用赤子之心拥抱时代,拥抱生活,把脉管里真实的血蒸发奉献给读者,用自己的作品捍卫和守护着文学的品格和自尊。"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著名作家李存葆为祝贺这次研讨会召开发来的贺信,他给予了昭通作家们名符其实的肯定。黄尧始终关注和关心着"昭通作家群"的成长,他认为"昭通文学现象"的形成,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它是与昭通雄浑深厚、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熏染,与一批又一批的昭通作家们顽强拼搏、相互勉励、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与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昭通文学现象就是在一个地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种"文学表述方式"。由于2002年10月下旬至12月《云南日报》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举行》、《共铸明天的辉煌--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进行系列报道,《人民日报》以《"我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掺望》以《文坛崛起昭通作家群》为题、《民族文学》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论会"在昭通、昆明两地举行》为题纷纷予以宣传报道,很快"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两个词就走出云南风靡中国文坛,并在不同场合被各界人士津津有味地谈论。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再次引人注目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昭通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并落实了各种扶持昭通作家的措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繁荣云南文学创作、开创云南文学创作新局面,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和昭通市委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赴云南访问指导工作,对云南省文学创作事业进行一次大检阅。此次全国著名作家赴云南系列活动重点就是深入昭通,向全国文学界推介"昭通作家群"。11月28日至12月1日,"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在昭通隆重召开,丹增、晏友琼等云南省委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蒋子龙、张平,全国著名作家张胜友、白桦、贾平凹、白描以及昭通籍在昆部分作家与昭通市本土作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昭通文学发展大计。会上,丹增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解放以来云南省文艺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了昭通文学现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特点,高度赞扬"昭通文学是云南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昭通作家群是云南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同时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把云南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火热生活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创作出更多内容健康、具有艺术魅力、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陈建功等著名作家高度评价了云南省、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昭通作家群"的关爱扶持和充分尊重文学艺术规律的博大胸怀与远见卓识,充分肯定了昭通作家态度严肃、执著追求、持之以恒的文学精神以及昭通文学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他们还以文学大家的思想和眼光对昭通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严肃、严谨的点评,为昭通作家指点迷津,使参加研讨会的全体人员大受裨益。由于中国作家协会7位重量级作家齐聚昭通为昭通文学创作认真"把脉",解读"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此举在中国文坛实属罕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再度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这是昭通文学史上的空前盛事,对昭通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标志:鲁迅文学奖的获取与《崛起的昭通作家群》出版发行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4年夏天,一套礼品精装本昭通文学艺术系列丛书《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从昭通作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文学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的300多万字作品中精选175万字编辑而成,分小说卷(上、下)、散文卷、诗歌卷共四册,收录100多名昭通作家的作品。丛书为我们展现的"昭通作家群",无论是文坛宿将,还是年轻新秀,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都经历过一番艰苦跋涉,一番奋力拼搏。它的出版发行是对"昭通作家群"长期深入生活、埋头苦干、勤奋读书、笔耕不辍创作成果的一次回顾、总结和检阅,充分展示了昭通文学的创作实力,体现了昭通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正如丹增在《序言》中所言:"近百名作家作者的煌煌300多万字作品,在滇东北的这块土地上呈现出来,让人惊讶,实在蔚为大观。这些作品,是昭通作家的心血凝结,同时也是云南文学的可喜成绩……"2004年9月中旬由昭通市委、市政府在云南省科技馆举行的"文化昭通"昆明系列活动中,摄影、书法、美术、根艺、奇石、文学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各种展出吸引来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开展首日便接待参观者3000余人次,特别是《崛起的昭通作家群》作为礼品赠送来宾,更是实实在在在昆明刮起了一阵"昭通文化"旋风。这样以一个地区之力、大规模地到省会城市推销文化的做法颇引人关注,被许多文化人认为是"云南当代文化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著名诗人于坚看了"文化昭通"的展览后无比震撼,他认为,"文化昭通"这个响亮的名字昭通担得起。一个逐渐富裕起来的民族,如果文化是空白的,那么这个民族最终得不到人们的尊重。这句话对于一个地方也是同样适用的。昭通经济的发展曾经相对滞后,但昭通的文化却从来没有落后过,这是令人惊叹的。昭通籍著名摄影家吴家林不仅是云南人,他同样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今天,昭通作家夏天敏已不再仅是昭通的作家、云南的作家,他更是中国的作家。另外,昭通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应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玲2006年3月底在昭通画苑宾馆与"全国自强模范"、"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独臂英雄"丁晓兵座谈后,郑重向其赠送了一套《崛起的昭通作家群》作为礼品。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6月26日,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夏天敏因其《好大一对羊》获优秀中篇小说奖而走上领奖台,标志着云南文学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项具有崇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它因涉及广泛的题材体裁领域、及时反映当前文学创作成就而倍受全国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影响深远。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总共设立的7个奖项、29篇(部)获奖作品中,夏天敏因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而成为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云南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云南文学史上的一大空白。首发在《当代》2001年第5期的《好大一对羊》当年就获得《当代》第二届文学拉力赛总冠军,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名作欣赏》、《领导科学》等著名期刊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的《2001年中篇小说选》、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中国中篇小说精选》等权威选本选载和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编译、韩国民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选》韩文版。由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中山电视台、中国铁路文工团保定电视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8集电视连续剧《好大一对羊》曾获得2005年的"飞天奖"和"金鹰奖"。由中影集团和北京星光国际传媒公司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好大一对羊》是我国"新艺术电影"工程系列的开篇之作,开创了我国原生态电影的先河,成功地把原生态的概念引入了电影领域,在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片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促进奖、美国华盛顿特区独立电影节最佳评审团大奖。并作为四部中国电影之一参加了柏林电影节《中国电影之夜》展映活动,产生了强烈反响。随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高校上映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学生们的一致称赞。很多学生在观看完影片之后纷纷表示,影片不仅开创了原生态电影的先河,而且表现的主题意义深刻,使他们对我国农村和农民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些学生还表示,毕业后将投身边远地区的建设,为帮助那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自己的贡献。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作家群是否形成,不仅要看整体实力,还要看是否出现了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我们展示出了"昭通作家群"整体实力的锐不可挡,那么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荣获鲁迅文学奖则说明"昭通作家群"并不乏向全国文坛冲刺并能在全国文坛占领一席之地的作家,夏天敏也因此成为"昭通作家群"的领军人物。整体隆重推出和个体重大突破,可视作"昭通作家群"崛起的重要标志。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成熟:"昭通作家群"五作家入选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昭通作家群"的出现,已成为引起中国文坛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文学现象,昭通作家是一支异军突起的文学生力军。"昭通作家群"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生活在昭通的一群作家,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学创作精神,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云南逐步崛起的一个默默耕耘、勤奋创作的作家群体。他们植根于本土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4月18日,为表彰奖励一批为云南文化繁荣做出特殊贡献的文艺家,推出一批青年文艺家,营造一个促进繁荣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文联在云南电视台演播厅隆重表彰323名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文学艺术"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标志着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中云南省历经"2003统一思想年"、"2004文艺繁荣年"、"2005文化产业年"之后将迈入"2006文艺人才年"。在此次新中国成立后代表50多年来云南文艺各个发展阶段、各个时期和各文艺门类的优秀人才的规模最大的表彰活动中,作为近年来备受我国文坛关注的"昭通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夏天敏、宋家宏被授予"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刘广雄、雷平阳、潘灵被授予"云南文学艺术新人奖"。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通五作家入选省"四个一批人才",标志着走向成熟的"昭通作家群"在文艺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自1999年云南作家协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行作家聘用制后的几年时间里,90多人次的签约作家中将近30%是昭通作家。2005年至2007年,在全国重点刊物发表作品云南作家中,昭通作家夏天敏、刘广雄、宋家宏、雷平阳、樊忠慰、吕翼、刘平勇、陈衍强、任天能、朱镛、杨恩智等人在《文艺报》、《文学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小说月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散文》、《大家》等报刊杂志发表40多篇。2005-2006年度云南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15件,其中昭通作家3件,分别为刘广雄的长篇小说《世纪彩云》、黄玲的长篇小说《阳光穿透纸鸢》和樊忠慰的诗集《精神病日记》。在2006年7月14日云南省作家协会在昆明举行的2005-2006年度聘任制作家重点作品创作扶持总结表彰大会上,昭通作家的成绩仍然特别引人注目。"昭通作家群"新人倍出。夏天敏在获得鲁迅文学奖后继续保持强劲的创作势头,年内在全国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5部,位居全省第一;雷平阳获得中国华文青年诗歌奖后在全国重要文学期刊发表诗歌400行,另外刘广雄、樊忠慰、黄玲等昭通签约作家也有不俗表现。樊忠慰、雷平阳、刘广雄、黄玲、吕翼、刘平勇、任天能、朱镛等受到表彰并获得奖金。云南省作协主席黄尧在总结中指出,以"昭通作家群"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在继续关注农村题材,积极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同时,对当下中国最大题材库、最大贫弱群体和变革最激烈最深刻的社会面,投入了人文、情感的关怀。夏天敏的5部中篇小说继《好大一对羊》后,表现了作者更自觉更敏锐的创作态势,作者在全国文学界更鲜明地确立了一个擅长农村题材写作的作家地位,并逐步形成了他个人忧思、感愤与含蓄的风格。潘灵的长篇小说《极地之城》、胡性能的长篇小说《砼道》获2006--2007年度云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2007年8月,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的作品名单揭晓,云南计有三部,其中,吕翼反映彝族地区农民在时代大潮中的价值倾向的长篇小说《土壑》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同时,吕翼极富传奇色彩、边地风情和现实意义的长篇《土脉》获云南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回眸:冲击中国文坛的昭通作家及其重要作品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8年《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昭通地区文学现象,称在一个贫困地区有这么多的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反映改革现实和时代变化,是一种绝不同于流行趋势的令人兴奋的新气象。随后著名文学刊物《大家》杂志1999年第3期在"文学调查"栏目发表了雷平阳的《群峰之上的夏天--云南昭通文学现象调查》一文,首次提出"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概念,开始在文学界引起反响。2005年3月12日我国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传媒《羊城晚报》首次将"昭通作家群"作为一个名词解释推出后,网易、金羊网、东方伯乐文学出版网等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昭通作家群"已成为昭通市着力打造的"文化昭通"的新亮点,成为云南省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一张名片,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繁荣的一种模式。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在昭通这块经济相对贫困的土地上,文学精神不仅不贫穷反而很富裕,文学之花不但未枯萎反而更鲜艳,"昭通作家群"已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风格各异、老少相扶的创作群体,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杂文、评论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云南省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的,近年来在全国大型期刊发表的作品占云南全省的一半以上,撑起了云南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小说创作方面,曾令云一开始就以长篇步入文坛,创作并由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龙卢演义》、《扎西会议》、《浮世幻影》、《怪胎》、《豆沙关》、《姜亮夫》、《罗炳辉》、《龙氏家祠》八部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其作品虽然在写法上各有千秋,但写的都是昭通的人和事,特别是在叙述语言上使用了大量的昭通方言,地方风味非常浓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昭通作家群"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研究和发扬"昭通作家群"孜孜不倦的笔耕精神,以更好地发挥"昭通作家群"的响亮品牌作用,激励作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昭通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有关部门在2005年至2006年连续举办了两次规格较高的曾令云作品研讨会。夏天敏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十月》、《大家》等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等名刊选载,中篇小说《随水而去》2001年第4期《边疆文学》头条刊载后被《作品与争鸣》2001年第7期头条转载,获2001年度边疆文学奖,随后被云南省花灯剧团改编为大型花灯剧参加云南省庆祝十六大新剧目调演。他的中篇小说集《乡村雕塑》2001年12月被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作为"新世纪力作"推介给读者,2004年获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2005年中篇小说《北方,北方》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爱与和平"征文一等奖,2006年《拯救文化站》获梁斌文学奖o中篇小说奖。曾连续四届获得边疆文学奖,被评为《文艺报》2005年度"重点关注的作家艺术家"。他因创作成绩突出和培养创作队伍成绩显著而被授予"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许多读者在读了他的书后用"揪心与刻骨"来描述他们的感受,认为他的作品"有当代乡土作家中少有的闪电般的冲击力和强烈的震撼力",称其为"倾诉乌蒙悲欢的作家"。夏天敏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坚持写平凡人的故事,却带给读者不平凡的震撼和震动,以他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因此而引人瞩目。在2005年8月22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昭通市委宣传部、云南省作家协会和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夏天敏作品《飞来的村庄》北京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称赞夏天敏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注重"三贴近"的作家。2006年1月24日昭通民营企业"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正文与夏天敏举行了小说《好大一对羊》作品名授权仪式,标志着该作品名正式成为以苦荞为主的"高原红"系列绿色食品的启用商标,是昭通首部作为企业产品商标的文学作品。1998年作为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唯一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特招入伍的新一代军旅作家,今年36岁的刘广雄被云南评论界誉为"红土地最引人瞩目的文学新星"、"云南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身处军营中的刘广雄像一个文坛上的快枪手,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文思敏捷,出手麻利,对文坛上的各种流派十分稔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地尝试哪种风格更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至今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近40部60余万字,《正步走过雷场》、《星光木棉》、《鹤舞高原》、《父亲的疆场》等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著名刊物转载,所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领黑枪》、《太阳滴血》、《绿茵枭雄》、《乘夜色飞翔》都是畅销书,其中前3部均被改编成电视剧。《白领黑枪》曾以《双刃剑》为名被《啄木鸟》以4期的篇幅连载。特别是2003年获第七届金盾文学奖二等奖的《太阳滴血》由中央电视台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好评如潮。首发在《解放军文艺》2004年第9期并被《小说月报》选刊的短篇小说《战士刀子》2005年获第八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根据发表于《啄木鸟》2006年第6期的中篇小说《缉毒警》改编,由中宣部宣教局、公安部宣传局、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北京紫禁城影业联合摄制的同名电影已于2006年6月底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封镜,预计近期与广大观众见面。龙志毅的中篇小说《厂长的私生活》获全国军工系统神剑文学奖,长篇小说《省城轶事》获1991年贵州省纪念建党50周年文学奖、贵州省首届文学奖,并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其长篇小说《政界》、《王国末日》、《岁岁年年》在读者中反响较大。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认为,与当下许多时髦作品相比,龙志毅先生的《王国末日》与《政界》这两部书是朴实的,却也更加厚重。坚持"为人生的文学",这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这一传统在新时期曾有过自觉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深刻反映历史变迁的力作,在全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在我又在龙志毅等老一代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了"为人生的文学"雄风重振,是感到特别欣慰的。蒋仲文创作的电视剧本《徐洪刚o乌蒙骄子》1995年由昭通地委、行署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成两集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荣获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二等奖,这是昭通地区历史上创作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谢冕对其著作《仲文小说散文选》评价甚高,认为蒋仲文虽然生活在云南边陲,但他的小说却从边地可能给予的局限中脱颖而出,紧贴现代社会和人生,通过对爱情和死亡的艺术把握,喷发出崭新的趣味和言韵。邹长铭1987年受聘昆明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中篇小说《父母官》获17家文艺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联合征文"一等奖,1991年短篇小说《金沙江o河滩地》获昆明市新时期十年(1981--1990年)文学创作一等奖,199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驿道》获第二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三等奖。胡性能的小说集《在温暖中入眠》入选2004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推出,最近中篇小说《暗处》又被收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十年精选》"中篇小说卷"。其和张庆国被誉为以玩弄后现代小说著称的两个云南作家。作为我省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潘灵一直在思考小说写作的可读性,认为写小说要让普通读者感到"好看",著有长篇小说《血恋》、《情逝》、《红风筝》、《香格里拉》四部和中篇小说《天麻》等多篇,1991年获昆明市新时期文学创作奖。1998年参与责任编辑的著名作家黄尧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世纪木鼓》获"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双项大奖,2002年8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第四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称号。孙世祥2001年32岁时英年病逝,其长篇小说《神史》2003年经云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后在北京等地的学者中引起反响,2006年1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神史》学术研讨会"对《神史》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因《神史》对汉语言"见证性"言说功能的发挥而获得了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6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吕翼发表于2004年第1期《大家》的中篇小说《雪色秋意》被称为"当代中国农村外传",中篇小说《割不断的苦藤》被《大家》"新青年大冲击"首篇隆重推出并被《小说月报》、《领导科学》和《作品与争鸣》接连选载,短篇小说《行走的秩序》被《青年文学》"新人亮相"栏目重点推介后很快被《文艺报》、《小小说选刊》选载,中篇小说《雨水里的行程》在2004年第12期《边疆文学》"新世纪力作"栏目刊发后获2004年度边疆文学奖并被《小说月报》转载,2006年《大家》杂志又重点推出了他的三篇短篇小说,2007年第2期《民族文学》又在"青年佳作"栏目推出反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缺失的中篇小说《方向盘》,中篇小说集《灵魂游荡村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集《割不断的苦藤》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刘平勇的中篇小说《飞翔的火鸟》、《一脸阳光》相继被《边疆文学》当作"新世纪力作"重点推介,其中《一脸阳光》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选载推介,短篇小说《少年三德的目光》获2004年度滇池文学奖,短篇小说《失语的父亲》获2005年度边疆文学奖,小说集《另一种悬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张仲全的中篇小说《天降大雪》获边疆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由作家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沧桑》获路遥青年文学奖,被誉为现代中国"清明上河图似的长篇作品"。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评论》主编王愚说:"《沧桑》写得相当深入,反映改革的时代,也颇有份量"。著名作家、路遥文学奖高级评委李国平认为:"《沧桑》这部长篇比较成型,叙事上现实与历史交错,语言也有从容感,传奇中渗透着一定的历史感,人物形象亦有凸现,是一部不错的作品"。黄玲的中篇小说《金蛇狂舞》荣获首届"彩云杯"中篇一等奖,长篇小说《孽红》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杨昭以《滇池》文学月刊2007年第6期头条刊发的《杨昭作品》获2007年度滇池文学奖。沈洋的中篇小说《太阳相伴》被2004年第1期《边疆文学》重点推出并获第三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三等奖。周远清的中篇小说《斜刺里一拳》被《边疆文学》作为"新世纪力作"推出,其中篇小说集《斜刺里一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杨云彪的中篇小说《青青草》被2006年第12期《滇池》头条重点推出。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诗歌创作方面,作为高起点走进人们视野的樊忠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诗歌大潮渐趋平静时横空出世,曾获第七届王中文化奖、网络评选"最受读者欢迎的五位中国当代诗人"之一,有人称他为"中国诗坛上有着卓越才能的天才诗人"、"诗坛的凡o高",2002年7月诗二首被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诗歌漫谈》介绍。他自1991年8月在《诗刊》发表处女作《短诗五首》以来至今在《诗刊》发诗70余首,约占云南省诗人在该刊发表诗作的一半左右。曾获2003年度《诗刊》优秀作品提名奖、《诗刊》举办的朗诵诗大赛佳作奖、全国校园同题诗大赛二等奖。其发表在1992年《诗歌报》9月号上的《沙海》给人印象最深的有这样的诗句:这无法游泳的海/只能以骆驼解渴/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重庆诗评家马立鞭曾在1993年《写作》杂志第1期撰文称此诗是宋代著名诗人惠洪《冷斋夜话》"诗音,妙观逸想之所寓也"的极好注脚,歌吟浩瀚戈壁的不少,从此角度切入绝无仅有。以此诗论,显然句句紧扣沙漠无水这一人所共晓的常识做文章,所以幻化程度虽高,仍然真切可感。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绿太阳》在全国引起的反响出人意料,有评论认为它是"中国近年来诗歌创作的顶峰之作",2004年1月获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评委们在评语中写道"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仅此一句,樊忠慰就可以获奖。"而这样精粹而又让人震惊、过目不忘的诗句在樊忠慰的诗中比比皆是。王中文化奖评委会曾这样评价樊忠慰,说他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实属罕见的诗歌赤子"。著名诗人于坚说:"因为有了樊忠慰,在云南,我不再寂寞。"作为云南诗坛最具实力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樊忠慰甚至在我国诗坛上都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诗人之一。作为当下诗歌界倡导的"草根性和地域性写作"及"中间代"诗群代表性诗人之一,雷平阳的诗歌绚丽雄奇,奔涌着生命力,在诗坛出类拔萃。他总能在那些粗砺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其诗歌经历使他的文学语言游刃有余,很多人从喜欢他的语言开始喜欢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创作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执着。曾获全国大学生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o优秀诗歌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o2005年度诗人提名奖"等诸多奖项,被人称为"得奖专业户"。他发表在《天涯》杂志2005年第4期上的一首诗《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因为写作形式的特别,在诗坛惹起了一场风波,《羊城晚报》以此诗为标靶不惜拿出大量版面,展开了"寻找诗歌:这样的诗还是诗吗"大讨论。有人对它赞赏有加,有人不以为然。"2005众读者诉雷平阳似诗非诗案"被金羊网列为2005年文坛九大公案之一。其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十月》、《诗歌月刊》等大型刊物上的诸多诗歌入选《1998中国新诗年鉴》、《2000年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最佳诗歌选萃》《中国新锐诗人诗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21世纪诗歌精选》等权威诗歌选本。其诗歌频频引起争论,受到媒体广泛关注,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称号,2006年荣膺"2006年度青年作家"称号,与于坚被称为云南汉诗的代表人物。2006年末2007年初,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套"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集中展示我国新世纪初当代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中青年诗人力作,其中就有《雷平阳诗选》。李骞著有《百年中国新诗流派史》,其发表于《人民文学》1995年第7期的300余行长诗《圣母》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女娲为蓝本,再现了人类的诞生繁衍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傅泽刚的诗歌曾获1990年中国诗坛优秀奖,出版有诗集《魂断高原》。陈衍强的诗歌明显带着口语化的倾向,善于调侃,向生活靠近,让诗歌产生快感是其诗歌的特征,被誉为"诗坛怪才"、"红色摇滚诗人"。有作品入选《中国九十年代诗歌精选》、《1996年语文高考题型解析与强化训练》、《2000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2005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集子和年度选本,其中诗歌《红军走过的地方》获"淮风金章"银奖、《香港:百年等一回》获云南省迎香港回归诗赛一等奖,其作品结集为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英雄美人》获第五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夏吟的诗歌写得五光十色瑰丽奇崛,1999年获"诗神杯"全国诗歌大赛校园诗特别奖第一名,作品收入《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等多种选本,出版有诗集《冰雪魂灵》和散文诗集《感动的天空》,其中《感动的天空》中收入了网友根据她原创的诗集《冰雪魂灵》中诗歌改写的散文诗,其中一些精彩片段被人们用短信的方式传播,一些文字被喜爱的读者翻译为英文。贾薇是全国新生代著名女诗人,和海男同为"女性诗歌写作"的代表,其诗歌作品被选入《中国百年华人诗歌选集》、《中间代诗全集》等国内外多种重要诗歌选本。陈永明出版有散文诗集《走过从前》、《太阳雨》和诗集《倾诉者的留言》,其诗歌《在熟悉的地方等你》2005年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向吉星的《春的城歌的城》经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艺术部录制为配乐朗诵诗,曾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1984、1985年国庆期间多次播放,后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转播。杨莉的诗歌《女人的塑像》1992年荣获《诗人》杂志社举办的诗歌大奖赛优秀奖,沈力的诗歌《家园》2005年获全国首届鲲鹏文学奖,王昭荣的散文诗《雪在冬季温暖入怀》入选《2005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在诗歌创作方面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诗坛的权威刊物《诗刊》上发表诗歌的昭通诗人,扎西文学学会会长麦芒的一行九字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原载于1979年10月号《诗刊》,不久在《作品》等刊物引起争论,1995年1月被确定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案"从而创"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一次性获赔1000元创造了迄今中国文稿每个汉字111元"稿酬"的最高纪录,从而入选全国多家选本。由于麦芒诗作追求"山高不见树,天高无云飞;写到平淡处,大漠水一杯"的意境,具有简明、哲理、探索三大特点,被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钱志富博士誉为"麦四行"。而铁云峰的《诗歌为他插上腾飞的翅膀--记昭通老诗人艾飞(麦芒)》在《云南日报》发表后,被《光明网》、《都市作家网》、《西部作家网》、《北国看书》等全国众多网站转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麦芒出版有《麦芒小诗100首》、《麦芒抒情诗选》、《麦芒短诗选萃》、《麦芒诗集》等多部诗集和《麦芒文集》、《麦芒随笔》,其作品除刊发在国内报刊杂志外,还远播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2006年9月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策划组织的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摄制组以"诗的长征"为题对其进行了文学专访。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散文创作方面,雷平阳的散文习惯以一种风尘仆仆的行旅风格,测量大地的胸怀和灵魂的重量,具有独秀于林的风格特征,被推为青年"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系列散文《我的身体在旅行》分两部分发表于《人民文学》和《山花》,其中发表于《人民文学》部分由《散文选刊》选载,入选2000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出版有散文集《风中的群山》、《普耳茶记》、《我的云南血统》、《像袋鼠一样奔跑》、《云南黄昏的秩序》、《画卷》。其中2000年11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普洱茶记》作为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普洱茶专著,被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翻译出版,在海内外多次再版持续热销,2006年5月云南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普洱茶记》修订版,是一部堪与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相提并论的重要作品,台湾《普洱壶艺》称该书是"了解普洱茶必读之书"。2004年11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云南黄昏的秩序》获得昆明第二届"茶花奖"文学类金奖。有评论认为,"雷平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拒绝诱惑、迷茫与传统的散文的写作方式,开拓了二十一世纪散文写作的新领域,为中国散文创作的继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点"。龙志毅的散文《李淑彬现象》获金壶奖,《聂耳墓前》、《苏轼遗迹追寻记》等15篇散文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出版有散文集《云烟踪痕》、《龙志毅散文选》。徐洪刚的散文《假如雷锋还活着》被编入军队中专《语文》统一教材,解放军出版社为其出版了《徐洪刚散文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主任李文朝分别为该书作序。刘平勇在《散文》发表的散文被《读者》、《作文周刊》、《中华活页文选》等刊物选载,散文集《行走的草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李云飞的散文《卖树根的山村汉》1992年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潘灵的散文获全国"展望杯"散文大奖赛一等奖。沈洋的散文《牧羊女》2005年获第二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一等奖。黄代本的乡土散文组章《在泥鳅河流过的地方》获2005年度滇池文学奖,其散文集《我的河山》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出版。宋兴菊出版有小说散文集《为情痴傻的女人》,其散文《为我背过的父亲》2001年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另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夏吟的散文集《天使在空中飞飞停停》、吕翼的散文集《雨滴乌蒙》、杨云彪的散文集《别人演绎的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淡墨的散文集《大峡谷之恋》、夏天敏的散文集《情海放舟》,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陈剑宁的散文集《忘言》,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蒋正棣的散文集《片叶集》,远方出版社出版了龙美光的散文集《守望滴水》和《文脉书香》。朱镛、杨恩智于2007年相继在《散文》上发表散文。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曾令云的《一桥飞架南北 乌蒙天堑变通途》2001年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延续生命的求索》2004年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报告文学大赛特等奖,其报告文学集《天堑飞虹》200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报告文学集萃--无边春潮滚滚来》2005年由华夏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姜兴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集《乌蒙山的儿子》,纪实文学《跨越困惑》获全军第三届民兵刊物文艺副刊作品一等奖。王龙举出版有报告文学集《上帝信得过的人》。李云飞的《燃烧的生命》1998年获云南省副刊好作品二等奖,刘建忠的《北方大兵南方妹》2000年获全国武警文艺二等奖,钟永宏的《西楼微影--百年遥记希鲁先生》2003年获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杂文创作方面,在两年一届的云南省优秀杂文作品最高奖云南杂文奖评选中,昭通每届都有获奖者。其中刘顺才的《灵龟神话的终结》2000年获首届("晨报杯")云南杂文奖三等奖;刘建忠的《有感于县长的"身份"》2002年获第二届("曲报杯")云南杂文奖二等奖;陈允琪的《马加爵,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刘建忠的《良知哪去了》2004年分别获第三届("文报杯")云南杂文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艾自由的《让更多的学者成为文化明星》2006年获第四届("春城晚报杯")云南杂文奖三等奖。在一年一度的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昭通杂文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王文福的《"官难当"好》2002年获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杨云松的《有假,不仅只是文凭》2004年获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刘建忠的《质疑50万元请家教》2006年获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另外,艾自由的《时代需要"亮剑"精神》2006年获首届山东青年作家文学奖一等奖。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文学评论方面,宋家宏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中"张爱玲研究"方面的文章及著作,论点多次被收入各种研究综述,或被其它论者引用,并被台湾允辰文化出版公司收入《张爱玲的世界》一书,大陆多种书籍皆收入代表文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九十年代开始从事云南文学的研究,提出了"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命题,以及"两个传统"、"四代作家"、"立体的云南"等概念,对"边地与民族""城市与现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1997年7月曾接受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采访。《云南作家与民族、地域》一文获"五省区文艺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研究张爱玲专著《走进荒凉》获云南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文学评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05年获第七届云南日报文学奖二等奖,文学评论《在全球化背景上看西部文学》2006年获首届《文学界》"金石"文学评论奖一等奖。2004年在云南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宋家宏的发言引起了全国著名作家们的关注,贾平凹在听了发言后说,"从创作方面看,与昭通作家群相比较,商洛作家群缺乏一两个很好的评论家,一个作家群的成长需要有好的真正建设性的意见。昭通作家群之所以不断在成长和进步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像宋家宏这样的文学评论家"。李骞出版有《作家的艺术世界》、《诗歌的结构美学》等多本评论集,200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评论集《现象与文本》2004年入选第三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2005年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6年获第六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优秀成果奖。该书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透彻地分析了云南文坛50年来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云南当代文学的成就和不足,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云南当代文学的70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组成的全面解读云南当代文学的第一本论著,出版后在云南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黄玲1997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乔评传》是彝族文学和云南当代文学的第一本作家评传,曾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三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三等奖。吴开有著有评论专著《毛泽东诗词美学论》、《鲁迅作品美学分析及其他》。另外,吕崇龄的文学评论《诗歌意境色彩的审美表现》获1979--1989年云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黄吉昌的文学评论《〈金瓶梅〉成书年代考》获1992--1994年云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潘灵的文学评论《李乔小说与云南二十世纪文学》2004年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刘廉昌的文学评论《复杂人性的深入窥探》2005年获第二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文学评论类一等奖,艾自由的文学评论《文学昭通新浪涌--2005年昭通文学扫描》2006年获首届山东青年作家文学奖文学评论类二等奖。此外,吕翼、朱镛、任天能等还在《文艺报》、《文学报》、《羊城晚报》发表评论多篇。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戏剧创作方面,蒋仲文的大型话剧《难言的诉说》获第三届昆明昭通曲靖东川四地区戏剧节编剧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剧本《书像》获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三等奖,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创作二等奖,并被拍摄成两集电视剧在中央二台黄金时段播出。2004年话剧《墙倒o补天》获云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奖戏剧类三等奖;戏剧小品剧本《最后的公厕》在全国戏剧小品征文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大型话剧《天吻》获昭通市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一等奖。曾令云创作的《清官亭的传说》、《大海作证》、《刘允诺之死》、《高山下的花环》和《血溅东王府》等多部戏剧在昭通公演后受到好评,其中与人合作创作的原载《云南剧目选辑》1981年第3期的《啼血杜鹃》获云南省戏剧创作二等奖。廖天云的戏剧集《天云剧作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创作的《内昆情结》1999年获中国曹禺戏剧小戏小品创作二等奖;《让位》获全国曹禺戏剧"郑成功杯"小戏小品大赛剧本二等奖、优秀编剧奖和观众最喜欢作品奖,入选《2002年全国百优小品专辑》;《风水宝地》2000年获第三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剧本奖;《绿殇》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剧本奖;《创伤》2003年获云南省"法治之春"文艺调演铜奖;2004年《假作真时真作假》获云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奖戏剧类三等奖;《山菊》入选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50年优秀相声小品选》。向吉星1988年创作的滇剧小品《假文凭》在第二届滇东北戏剧节上受到关注,《云南日报》、《昆明报》均有报道。刘运祜的原载《云南剧目选辑》1981年第4期的《双巧缘》,曾由云南广播电台播音、云南电视台播放,1982年参加云南省现代戏调演获优秀剧目奖;2004年昭通唱书《风雪扎西》获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三等奖。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未来:文学的火光越燃越旺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铸就一批经典作品,成就一批文学大家,这是昭通文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昭通广大作家、作者的努力方向。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昭通,文学绝不是挣钱的手段,而是作家实现自我的一种精神追求、提升自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尽管脚下的土地贫瘠苍凉,我们的灵魂却在空中飞翔"。作为"昭通作家群"精神追求的写照,是不甘寂寞的灵魂和共同的文字理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和对故乡深切的爱,让作家们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昭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大量不同文体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对弘扬昭通文化、树立昭通开放、繁荣、文明进步的新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仕良认为,"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形成,昭通文学事业具有的唯一性特征的发展和繁荣,上面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包括历届昭通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面得益于昭通多年来自强不息地成长的一批又一批苦苦执著于文学的生力军。由于昭通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学创作,历届党政领导均以博大的政治远见、宽阔的文化心志、真情的关爱给予"昭通作家群"以保护和支持,把"文化要繁荣"摆在同"经济要发展"的相同地位,将"昭通作家群"的建设纳入"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学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2005年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打好"红色牌、绿色牌、作家牌"的明确思路,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文化旅游产业纳入了全市支柱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在2006年3月下旬召开的昭通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理市长罗应光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培育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村镇文化,扶持壮大以"昭通作家群"为代表的文艺创作群体,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形成昭通文化发展的品牌和优势。在2006年9月上旬召开的昭通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邓先培所作的《市委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着力打造昭通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昭通市独特的自然风貌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依托三大电站建设,超前谋划沿金沙江高峡平湖及亚热带风光旅游;突出"扎西会议"、著名历史人物,发展红色旅游;实施文化与旅游联动,加强对历史文化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昭通作家群"。在2006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金炳华所作的《作协工作报告》中,在对五年来我国文学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回顾总结时,对近年来在全国文坛崛起的"昭通作家群"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给予了充分肯定。昭通始终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满足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来,和昭通市文体局、昭通师专、云南省作协等单位联合编辑出版了《昭通地区剧本选》、《荒原--昭通新诗选》、《昭通女作者文集》、《昭通当代诗选》、《昭通当代小说选》等书籍,办读书班、学习班、搞笔会一直是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培养文学作者的一些好办法。从而以文学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昭通,极大地鼓舞了作家们的创作热情,昭通作家群"双枪并举",创作评论相得益彰,佳作频现,大奖不断,中年作家逐步走向成熟,新生力量此起彼伏,互相间的你追我赶成为这个群体真正的推动力量。除昭通师专毕业生云集了一批文学新人外,沈沉、尹默、尹马、朱开保、陈卓、沈力、陈永明、潮汛、任天能、朱镛、艾焱、陈其义、彭静、龙美光、刘建忠、王昭荣、夏文成、杨恩智、赵清俊、周远清、杨云彪、陈正勇、艾祖斌、肖波、杨帆、严格、臧尔方、杨兴玺、铁发平、蒋仕平、阮殿文、云鹏、曹玉树、陈洪、温刚、道俊、黄友军、五月雪、曾孝忠、余嘉策、李淮彬、绿岛、冬末、李朝翠、温雄、刘邦坤、王帆、黄桦、郭银江、张宏歌、饶虎元、李克邦、廖代江、迟焕毅、云鹏、黄萍、刘少斌、吴明标、李果、刘楠、李兴德、萧然、赵昀、曾颢、蒋安乐、季风、虞晓江、杨文香、夏永旭、彭升超、刘国贤、樊松、陈洪、朱开洪、严勇、万国超、李廷国、梁余才、陆开宏、徐有林、吴运强、黄发滨、蒋益文、唐英文等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的一大批作家作者或已小有成就或有较大创作潜力,昭通文学正在繁荣中步入辉煌。据有关资料统计,昭通作家群已有尹嘉兴、姜兴长、淡墨、麦芒、王龙举、向吉星、熊奎龙、成忠义、曾令云、夏天敏、李骞、雷平阳、潘灵、黄玲、吴开有、蒋仲文、邹长铭、樊忠慰、陈衍强、吕翼、刘平勇、沈洋、陈永明、铁发平、宋兴菊、万绍轩、阮殿文、夏吟、陈剑宁、龙美光等人被吸收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2006年3月下旬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昭通籍作家夏天敏、李骞、刘广雄当选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目前,龙志毅、曾令云、夏天敏、李骞、雷平阳、潘灵、黄玲、吴开有、吕翼等9人已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一个作家群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一位作家的代表作,都离不开自己熟悉的生活;每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作家的责任意识。自1985年召开昭通作协转变文学观念讨论会和1986年召开昭通地区首届小说笔会提出"振兴昭通文学"的口号后,昭通文学界极为关注全国的文学状况。他们打破大山的阻隔和地域的束缚,一直把昭通作家的作品摆在全省、全国广阔的文学视野中去考察和比较。昭通文学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而使昭通文学历来站在一个较高的文学层面寻觅,保持着鲜活的创造精神。2004年11月底"云南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期间催生的威信县扎西文学学会主办、潮汛主编的《扎西文学》,昭阳区文联主办、吕翼主编的《乌蒙山》,彝良县文联主办、陈衍强主编的《》2005年相续创刊,三家报刊杂志均以名家新人并举的耐读文章、新颖别致的版面设计赢得开门红,起手不凡,特色各具,好评如潮,掀起了新世纪昭通高起点的新一轮办刊热潮。其中,《乌蒙山》到目前已出刊22期,总发行量近40000册。2007年6月,《乌蒙山》和《彝良文学》在全省近百家文学期刊中胜出,获得了省作协评选的全省优秀文学期刊奖。陈衍强和吕翼双双荣获优秀期刊编辑奖。永善县溪洛渡文艺协会主办的《溪洛渡文艺》、巧家县大药山文学社主办的《白鹤滩》、大关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关文学》、镇雄县文联主办的《赤水魂》、盐津县文联主办的《豆沙关》、水富县文联主办的《水富文学》、绥江县文联和社科联主办的《金江潮》等报刊杂志纷纷创刊。2006年,新改版的由昭通市文联主办的《昭通文学》已出了4期,以浑厚大气的新姿态出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昭通作家群作为一面旗帜树起来,使这批作家进一步打入中国文坛的顶级水平"所寄予厚望的感召下,在"昭通作家群"撑起云南文学创作半壁江山的欢呼声中,大家最关心的是"昭通作家群"究竟还能走多远?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不是写出一部好作品就功成名就了,而是要看以后还能不能源源不断地为读者奉献优秀作品。所以,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昭通作家群"关键要正确处理好"腿长"和"腿短"的问题。"腿长"表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昭通市委、市政府昭通着力打造并决定把昭通作家群作为一面旗帜树起来。昭通市通过制定出台《昭通文学发展两年规划》,设立昭通文学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活动长效机制,对重大题材创作人员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把有相当实力的作家以"驻校作家"的名义分期分批选送到高校学习或到刊物编辑部、出版社锻炼深造,把有创作发展潜力的作家选派到县乡挂职锻炼,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开阔作家视野,为"昭通作家群"营造了一个宽松良好的创作环境。建立昭通作家文库,为研究昭通文学的专家学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资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把文学刊物《昭通文学》(原《南高原》)办成在全省均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双月刊。"腿短"表现在昭通作家客观上必须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的大好机遇,高度重视和清醒认识自己的不足,比如多凭激情和毅力写作、知识面还不够广、视野还不够开阔、创作气度还不够大、体验生活还不够深入、读书与思考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解决好关注苦难现实抒写五彩人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建立宏大叙事展现昭通文化底蕴的问题、还没有规模较大的有影响的长篇作品等问题,思索如何让更多的昭通作家冲出云南走向全国。作家个性和作品特色始终是文学作品取胜的根本,创新永远是创作不竭的活力,也是作家生命的源泉。凹现特色是昭通文学创作的灵魂,更是昭通文学名家佳作不断涌现、继续辉煌的法宝。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有一个梦想,在中国文坛的顶级水平的作家中,不久的将来会有多个昭通作家的身影。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昭通作家们和所有关心支持"昭通作家群"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对于"昭通作家群",光荣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艾自由 ,男,汉族,1972年出生,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人。1993年在昭通师专中文系读书时创办并主编校园刊物《师苑》报。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当过威信县旧城镇党委宣传委员,在威信报社从事过编辑、记者工作,任过中共威信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现供职于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1991年以来在《文艺报》、《文学报》、《云南日报》、《中国文学》、《时代文学》、《时代风采》、《云南文艺评论》、《文学界》、《杂文月刊》、《应用写作》和台湾《葡萄园》等全国各地6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0余篇。其作品入选《中国二十世纪微型文学作品选集》、《中国当代作家.诗人随笔大观》、《全国校园作家精品选》、《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等文集。2002年以来荣获中国当代秘书贡献奖、首届山东青年作家文学奖、第四届云南杂文奖。业绩收入《中国校园文学艺术界名典》、《中华名流人物访谈录》、《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等辞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扎西文学》副主编 。  b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