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普金华: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感悟

作者:​普金华 发布时间:2024-03-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前言:2013年6月,南华县公安局领导要我对全局民警作一次公安新闻宣传培训。这是我就我自己从事26年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亲身经历与实践,与民警一起进行的一次学习交流。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各位战友:

根据领导的安排,要我就公安新闻宣传给大家作一次业务培训。业务培训谈不上,主要就我自己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亲身经历,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新闻?新闻怎么写?更多的理论我也讲不了,而且理论的东西讲起来十分枯燥乏味,大家还会打瞌睡。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新闻?过去对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这个定义现在已经有新的解释。应该说,新闻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但人们现在才知道的事实。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公安宣传,战友们主要掌握两种写法:一种是消息(也就是大家经常写的信息);一种是通讯(我们公安上涉及比较多的是侦破通讯,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目前我们的公安宣传应该主要掌握这两种手法。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消息?简短,简明扼要。针对一件事,说明一件事就行。简单的比喻,就是发短信。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通讯?比消息要长。把事件的经过交待详细一些,有故事情节。简单的比喻,就是写信,向对方详细的介绍你的情况。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uozhe.jpg

本文作者普金华

这两种文章怎么写?大家多看报纸、杂志,多看别人写的东西,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也没读过多少关于新闻写作的理论书籍,我主要是靠在实践中学习,靠热心、靠恒心、靠毅力、靠善于观察事物、靠研究报纸杂志,来进行新闻写作。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我就结合我个人26年来(我从1987年5月开始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我不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从来没有人说过要我专门搞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与战友们一起交流怎样做好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切身体会。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1987年开始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1987年5月23日在《楚雄报》发表第一篇新闻作品(消息);1990年2月8日在《楚雄报》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诗歌)。至今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26年。期间,先后有新闻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理论、调研、新闻图片等2900多篇(条、幅)作品被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和网络媒体采用,共计500多万字。曾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刊(播)过作品。共70余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军内外、警内外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及文学机构的表彰。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执着追求,无怨无悔。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在26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中,我的感悟是: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心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是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但我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宣传我们火热的工作、生活,记下历史的进程。我用它来充实我的业余生活,充实我的精神生活。因为人一天24小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睡眠,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业余生活。所以,业余生活是生命的三分之一,我珍惜它,我作出了有意义的安排,通过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与快乐。1987年,我刚刚学搞新闻写作时,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爬格子”,爬啊,爬啊,终于第一篇“处女作”— 仅有116字的新闻消息在1987年5月23日的《楚雄报》上发表了,文章没有标题,是放在简讯栏里,内容是:南华县各区(镇)武装部已组建抢险救灾民兵连…… 看到报纸的当天,我激动得把报纸拿到宿舍里看了一遍又一遍,当天就背得了全部内容。从此,并经常给《楚雄报》投稿。经常阅读报纸。有时单位的报纸没有及时送到我就自己到邮局去取,业余时间都一头扎进了报纸堆里,如痴如醉,从中汲取营养,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初步掌握了消息、通讯的写作方法,边学边深入采访写作。以后并陆陆续续每月有2至3篇作品见报。至当年11月,我采写的第一篇通讯,题为《三年目标三件事,治水造林修公路》一文在《楚雄报》二版头条发表,这篇通讯有1000多字,开头加了编者按,并在我的名字前面加上“本报通讯员”放在标题下面。在当时的《楚雄报》算是重量级的文章了。这种排版是编辑对通讯员文章的充分肯定。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奖赏。更加激发了我搞新闻写作的热情。从此,新闻写作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在进行新闻写作的同时,我又在新闻宣传的基础上开始学写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促使我多听、多看、多想、多动、多写,促使我博览群书添智慧。那一篇篇见诸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各类文章,是我业余写作付出的心血换来的成果。是对我的德、识、才、学的综合检验。这些成果,比文凭更能向人们展示我的实际。我热爱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其乐无穷。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要勤奋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才出于勤奋。努力造就了成功,成功证实着努力。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陈毅说:“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有这样一则轶闻:一个名利熏心且懒惰的青年问爱迪生:“我日夜盼望像你一样名扬天下,可就是不为人所知,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出名吗?”爱迪生回答说:“你死后就可以出名了。因为你徒有理想没有行动,结果是虚掷一生。你死后,人们会教育后代以你为戒,那时你就能名扬天下了。”爱迪生这段幽默的话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既需要有理想目标,又需要有实干精神,现实和理想隔着汪洋大海,勤奋实干是驶向彼岸的航船。对于写作,我曾听到过不止一个人这样说:我是没有时间写,我是不写,写嘛分分钟就能见报。是啊!关键问题就是你“没有时间”写,你懒惰,你不写。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有电脑、打字机、复印机,用电子文档投稿。我们初学新闻写作的时候是“爬格子”,在方格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好修改好以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誊抄在方格纸上,再用信封封好送到邮局邮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这样坚持业余新闻写作。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要善观事物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写作和创作敏感性,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它的特点。1988年,我在南华县红土坡乡工作(任乡武装部部长),经常到县级机关开会、办事。位于南景(南华—景东)公路62公里处的大蛇腰车站,是南华通往本县6个区(现在的乡镇)的必经之地,每天中午12时左右,有80多位乘客要在这里吃饭、休息。可是当地只有一个五、六十年代用土坯建盖的小厕所,旅客上厕所很难,有的只好到田地里去解手,既不文明又影响环境卫生。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就客观公正地写了一封“大蛇腰车站应建新厕所”的读者来信给《云南日报》,《云南日报》于1989年1月11日三版“读者来信”栏目刊出,引起南华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抓落实,在大蛇腰车站建盖了一个新厕所,方便了群众。后我又写了一篇“大蛇腰车站已建新厕所”的“读者来信”给《云南日报》,《云南日报》又将这篇来信在4月5日“读者来信”栏目作为“回声”刊出,群众对政府采取的措施非常满意。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社会上几乎同时刮起一股风,一些单位、部门纷纷穿起仿制警服,结果让人们真假难辨,认为这些穿着仿制警服的人都是警察。加之一些穿着仿制警服的部门的一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着装训练,素质、形象不好,群众反感、反响强烈。有一天,我穿着警服在县城主街道的人行道上从西往东走,我迎面走过来4个穿着仿制警服的人。有的歪戴帽子,有的敞胸露怀(不扣前排衣扣),其中两人还搂肩搭背嬉戏打闹。我当即听到旁边一位约60多岁的一位老人说:“这些警察象什么样子”。一听这话,我有些汗颜,因为我是警察。警服不是乱穿的,执法机关穿的制服是代表国家权力的符号,它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当即受到震动,就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写了一篇题为《仿制警服令人忧》的文章,这篇文章抓住了当时人们普遍议论、普遍关心并强烈反感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篇文章先后被2003年1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2003年第21期《半月谈》、2003年11月3日《云南法制报》、2003年11月10日《云南日报》等权威媒体刊播,在党政机关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乃至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整治了乱着仿制警服、乱着装现象。2004年,我在下乡工作中,在农村想小便去找厕所,到了一个土坯支砌的没有顶盖、没有男女标识的简易厕所旁,刚要进去,就听到里面发出两声妇女的咳嗽声(意即向外警示里面有人),我赶快往后退找了另一个简易厕所方便,很尴尬。事后,我写了一篇题为《让“咳嗽”厕所不再“咳嗽”》的文章,被《半月谈》2004年第8期刊出。再一次是我下乡工作到某乡,看到一个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放着一叠一叠的写着村民小组地名还尚未打开的报纸和一些沾满灰尘的信件。仔细一看,报纸的出版日期时间长的已达一个半月,新闻早已成了旧文。再看一些信件上的邮戳,有的信件“躺”在那里已长达半年之久,未送到村民手中。回来后,我就写了一篇题为《村民报刊信件“卡”在村委会》的文章,被2004年第11期《半月谈》刊出。所以,业余通讯员要有新闻敏感性,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那些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二是要广学知识。业余通讯员要广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善于总结体会,提炼学习成果。我在部队工作期间,根据部队纪律作风要求严的特点,总结提炼出了一则格言警句:“给列车以两根固定轨钢,并不是使它失去自由,恰恰是为了让它能风驰电掣般地奔向目的地”。被《解放军报》1990年2月8日刊出;又入编2009年9月由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人格言》一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又听到有的人说,我的文化够用了,我的知识够用了。我又总结提炼出了一则:“谷穗越饱满越低垂,有志者越有知识越勤奋”。被成都军区《两用人才报》1992年3月3日“自学锦言”栏目刊出。我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又总结出了一则学习的格言警句:“学习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学习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学习是一切工作的源泉”。这则格言被收入由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于2009年9月编辑出版的《中华名人格言》一书。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与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相处中,我又总结提炼出了:“君子,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小人,对自己放纵,对他人苛刻”的格言警句。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从母亲生下的那一天起就在学习,学爬行,学走路,学叫妈妈,学叫爸爸,直到上学学书本知识,学习生存技能。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学习,而动物只是本能。人能创造,而动物只是搜寻。人能学习各种技能,能使用劳动工具,生产粮食,建盖房屋,制造汽车等等;而动物只是本能的搜寻,动物的创造,仅仅是鸟能做一个窝,有的动物能在地上打一个洞,仅此而已。在我26年的2900多篇业余新闻与文学创作作品中,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在我的作品中我都力求做到正确地运用各行业术语讲话。三是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要认准一个目标,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四是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要广交朋友,广搜素材,要注意采访的方式方法,取得被采访者的理解支持。五是要有严谨的作风。对自己的每一篇作品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对模棱两可的东西,连自己都理解不了的问题,不要放在作品中,语言文字要简练,力求做到多一字是繁,少一字是残。不要把问题留给编辑。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要吃苦耐劳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闻写作入门不难,成功不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得到常人得不到的成果,就要付出常人付不出的代价。耐心虽苦,成果却甜。搞业余新闻写作要耐得住寂寞,要吃苦耐劳,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专心致志。人们赞美鲁迅是天才,他却说:“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90年代初,我把星期六、星期日,以及一切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采访写作,已经达到了一种废寝忘食的境地,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没有机关食堂,因为是一个人煮饭吃,有时一天写啊誊啊抄啊,到了晚上12点多钟还在写还在誊抄,困了就睡了,到第二天起来才反应过来昨天晚上没有吃饭。这样的事一年会有一、二次。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要持之以恒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因斯坦说:“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回报的”。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写篇文章发表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有文章发表。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我个人体会,要想在写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手段就是恒心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有成果的。我从1987年开始业余新闻写作至今,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无论是担任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我都从没有间断过。只是其中有几年写得少一些,但最少的也是一年10几篇。所以说,做一件事,要有一定的成果,必须持之以恒。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要研究媒体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写文章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文章被媒体采用,把自己的所闻所见及亲身经历总结、提炼宣传出去,让自己的观点被社会认同。要想自己写的文章被媒体采用,掌握投稿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是要研究媒体的主题宗旨,所设立的栏目、版面、用稿的风格、容量。一篇好的文章不会被所有媒体都采用,新闻、文学机构和编辑是按照他所办的媒体的宗旨、栏目、风格、容量来考虑用稿的,容量小的媒体,文章写长了,无法容纳,不会采用,容量大的媒体文章写短了,他觉得份量不够,也不会采用。只有认真研究媒体的用稿栏目和用稿风格,然后按照这些媒体用稿要求去写,同时将所写文章投递到适合的媒体,将自己的文章对号入座,采用率才会高。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要保存资料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注意保存资料,建立自己的写作档案,收集自己的文章,注明文章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媒体。它的作用在于:(一)这是自己生活、奋斗、创业历史的一部分。十年、二十年、数十年后重读,可能会带给你逝去的时光,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来还可以精选其中的文章出书。(二) 也是资料积累,可以作为后来写作的参考资料。可以从过去的文章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三) 可以作为介绍自己、“推销”自己的重要材料。我1987年5月至1988年5月在南华县红土坡乡武装部工作(任乡武装部部长),期间,我先后在《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云南日报》《楚雄报》等刊物发表了几篇文章,当时的武装系统很重视新闻宣传,南华县武装部因为新闻宣传是弱项,领导就把我从乡武装部调到县人武部。结果,南华县人武部从1988年起,在楚雄军分区10县(市)人武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连续8年名列第一名。我本人1989年被楚雄军分区授予宣传报道特等奖,以后多次受到成都军区政治部、云南省军区政治部表彰。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我有一定的写作特点,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先后有楚雄市政府办公室、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广播电视局等单位领导找到我要调我去工作(当时县人武部属于地方建制,但仍着陆军军服),但我都婉言谢绝了,原因就是舍不得脱去那套军装。因为我16岁就参军,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军装有着不解的情结。县级各单位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可以说我想去哪个单位都是可以的,哪个单位都愿意接收我,当时各机关单位都缺乏这方面的人。1996年4月,人武部在1986年改归地方建制10年后又收归军队建制,我被批准第二次入伍。2000年,军队裁军50万,我的年龄到杆,被确定转业。我就报名到南华县公安局工作,并被省军转办分配到南华县公安局。到南华县公安局工作后,我继续坚持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又发表了大量作品。时任公安局政委赵有能说:老普是“二杆子”人(老百姓心目中的“二杆子”是什么?就是蛮横不讲理,二牯楞衬的人),但赵政委的解释是:老普是枪杆子、笔杆子。我开玩笑说,这是赵政委授予我的“荣誉称号”。几年后,县公安局的副局长包文华又授予我一个“荣誉称号”:“普一笔”。 2011年,南华县公安局新任政委又说:老普在公安局是独一无二,是宝贝,是独儿子。当然,这些褒扬都过奖了。但这些,都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鞭策、鼓励和肯定。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2010年才开始学习应用电脑。叶剑英元帅作过一首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幻想着有一天又有人授予我这样一个荣誉称号:普电脑!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与战友们交流的是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实践体会。最后要与战友们交流的是:公安宣传具有特殊性,它直接涉及到国家安全及公安工作的安全。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做好公安宣传。今后我们公安局的新闻宣传报道,请各部门把在公安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案子,进行认真推敲、撰写后,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传给我。通过我加工及局领导审核后再传给新闻媒体。是那位写的文章,请在文章后面署上你的姓名。传给我的文章,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字水平,不需要大话套话,把发生的案件,你们所做的事情,写详细一点,我才有办法加工。文章一旦被新闻媒体采用,就算是你们的任务。传给我的文章各部门每月不少于一篇就行。但不能滥竽充数,一定要有内容,有血有肉,连你们自己都觉得没有多少价值,应付了事的东西就不要传来了。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与战友们交流的东西很多,鉴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到此。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今天与战友们交流的不是新闻写作理论,而是我26年如一日坚持业余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一点实践体会。只要战友们能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有一点点收获,我就很欣慰了。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战友们批评指正。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谢谢战友们!uy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普金华,男,汉族,1962年1月生,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大凹子村民小组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及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学文化。1978年2月入伍, 1981年10月入党。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乡武装部副部长、部长,县人民武装部(正团级)政工科副营职干事、军事科副营职参谋、政工科科长,部党委委员,县国防教育委员会成员,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员等职,中校军衔。2000年9月转业到南华县公安局工作。先后任南华县公安局政工办主任、县公安局副处级职级(副处级侦查员)、县警察协会秘书长,县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人民警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勤于笔耕,有6000余篇(幅)作品被《人民日报》《半月谈》《解放军报》《人民文摘》《博览群书》《战旗报》《云南日报》《边疆文学·百家》《云南警察文学》《楚雄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及文学刊物刊(播)。先后参与完成楚雄州公安局编写的楚雄公安文化系列丛书《文耀彝警》(一部四卷)撰写编辑工作;参与南华县编辑出版的云南省军事志丛书《南华县军事志》和《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南华县文史资料选辑——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0周年专辑》等10余部书籍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与人合作著有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双十”工程丛书《咪依噜风情谷——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小岔河村》一书及个人著有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雨露灯语·雨露》一书。有作品入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名言词典》《中华名人格言》和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的《警察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等多部书籍。1982年、1999年、2004年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二次军功,一次警功),110余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2020年12月从南华县公安局退休。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南华县“菌乡银发”志愿服务团副团长、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员及助力产业项目招商工作志愿服务队队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