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叮咚的泉水声

作者:​胡德明 发布时间:2023-01-0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刚吃过早饭,阿妈在厨房一边翻动着锅里沸腾着的猪食,一边给我说:“不知咋的,从昨晚起,胶管里的水就断流了。明后天就要过年了,这水偏偏就……”阿妈要我去看看是咋回事。
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肩扛着挖锄,逆向沿着胶管来的方向一路查看着。胶管稍比拇指粗一些,管道透亮,水是否在里面流动,看得一清二楚。根据地势,胶管有时放在平坦的地上,遇到坎坷不平时,就栽上木桩将其紧紧绑在上面而过。遇到树林,就把胶管搭在树枝上而过。我走了好长一段距离,胶管里的水一滴也没有看见。这时我断定问题出在源头上,因为这根胶管是我组织安装的。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我径直向水的源头走去。当我走近源头一看,一股甘冽的清泉从树林中一个大石头下汩汩流出,但水量很小。虽然水的两边已结起厚厚的冰层,但还没有封冻。这里还有一个用水泥筑起的水池,水池底层安放了一根拇指般大小的铁管,饮水的胶管就套在这根铁管上,水就通过胶管,源源不断地向用户供着。但胶管已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胶口已渐渐松软,加上是寒冬腊月,铁管上常常结冰,因而胶管经常从铁管口滑落在地。我将胶管捡起来套在铁管上,并用一根绳索,将其紧紧捆绑在一起。于是池子里的水争先恐后地涌向胶管,汩汩地向家的方向流去。我的手已冻得通红,身上感到阵阵寒意。我扛着挖锄,沿路从容地向家里走去。我走着走着,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一桩桩水的往事。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离我家有四五里的海子荡边缘上,有一条从树林深处延伸出来的沟壑。这条沟壑深浅不一,冬春时是完全干涸的,但到了夏秋时节,随着雨季的到来,沟壑里的水也不断增多,特别是遇到暴雨,树林深处的水汇聚在一起,向沟壑涌来,到海子荡边上回了一个圈,就冲进树林,向下甘海子河沟奔去。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海子荡旁河水的转弯处,有个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台阶,那是山寨的人家专门用来背水的。每当夏秋季节河水猛涨时,大家就从这里背水回去使用。从这里到家有一条狭窄而又平坦的小路,背水从这里走过,算是比较安全的。由于从家到背水处不算远,往往一袋烟的工夫可以背回一桶水回来。如果动作稍快一些,还可以背回两桶水。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我记事时候起,我们这个寨子只有一种背水工具,这种工具叫“木桶”,即长条形木桶。背水时将木桶别在腰间,用绳一头套在桶腰上,另一头套在胸前,走路时身子微微向前倾斜。背水主要由妇女们承担,偶尔也由男人承担,但这种情况很少。我们家的水主要由阿妈承担,她背起水来一摇一晃的,但背上桶里的水很少洒出来。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加,以及猪也喂得多了,阿妈背水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起来。阿爸在家时偶尔也去背几桶,但他出去办事的时候多,背水的任务自然全部落到了阿妈的肩上。那天,阿妈忙的事情特别多,根本顾不过来去背水,但水缸里的水已经不多了。我背上阿妈背的木桶,到海子荡旁河沟里背水。由于我力气小,只装了半桶水,也学着阿妈将木桶别在腰间,用绳索套上试着背起来。可刚走几步,水在木桶里叮咚地摇晃个不停,我整个身子跟着摇晃了起来。我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七八步,背上的水更加摇晃起来,进而荡出了许多水,把我淋成了落汤鸡。阿妈笑着对我说:“以后别去逞能了!”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夏秋季节的结束,河水也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断流。这时,我们这个寨子用水只好到离海子荡河沟一公里远的地方背水。这里有一个用人工挖出的水凼,水是从石头缝里流出的,显得清冽、干净。这里离我们的寨子远了一些,但从早晨起床开始,到吃早饭时,可以来回背两转,勉强维持家庭用水所需。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好景不长,这股清泉到了腊月初时,又渐渐干涸了,一直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才开始慢慢流出水来。有时遇到天旱时,水就来得迟一些。这时,寨子里的人家又只好到离这个水凼四五里远的下甘海子河边的山坡上取水用。这里长着高大粗壮的林木,其间夹杂着四季常青的冷竹林,阳光被树木和竹林挡住,一年之中很难有机会直接晒到地面。这里有两股涓涓细水流出。一股是由石窖缝里流出,如一根筷子大小;另一股是从一棵百年老树粗壮的根部渗出,也很细。但两股细水流,一年四季,无论干旱或者多雨,它们都是那么大,从没有干涸过。因此,寨里人将两股清泉汇聚到一起,在离石窖和树根不远的地方,挖起了一个水凼供取水。人们在水凼旁筑起了石台,供木桶放置。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取水处离我们寨子就远多了,一个早晨只能背一次水,一天顶多也只能背七八桶水。我们这个山寨地处高山,到了冬天天气变化莫测,常常是落雪纷纷,到背水地方的道路积满大雪,积雪也只能待到清明前后才慢慢融化。尤其是天气特别寒冷时,天上飘来的雪花很快结成冰,背起水走在上面十分艰难。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年冬天,气候特别恶劣。有一次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大雪,整个山寨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裹着,漫山遍野都白茫茫的一片。山寨的人们只好躲在家中,靠融化积雪过日子。太阳出来了,暖暖的,没过两天,房前屋后的积雪也慢慢融化了,可树林深处那条狭窄的背水之路还厚厚地堆着雪,有不少路段还结了冰。由于人口及喂养的牲畜多,所融化的那点雪水很快就用完了。这时我们家只有一个水桶,阿爸阿妈只好轮流去背水,有时候我也带着木盆取一点水回来。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早晨,阿妈见水缸已见了底,就背着木桶前去背水,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了,还没有见阿妈背水回来。阿爸披上皮褂子,嘴里含着烟袋,一边抽着烟,一边急忙走出了门。我知道,他这是找阿妈去了。约莫过了两袋烟的工夫,阿爸扶着阿妈进了屋,并扶坐在火塘旁烤火。阿妈手和脚都冻得发紫,全身瑟瑟发抖着,嘴里不断地发出呻吟声。我和几个妹妹急忙围在她身边,关切地问道:“阿妈你这是咋啦?”阿爸从里屋拿出阿妈盖的披毡垫在阿妈后背上,让她斜躺着。阿爸这才坐到对面火塘边,从烟包里拿出烟斗和兰花烟,开始抽起来。原来,阿妈背水往回走的路上,踩着了积雪下的冰,一骨碌滑进了路边厚厚的积雪里。背上木桶里的水全部倒了出来,幸好还没有完全淋在身上。这时,一阵剧烈的疼痛从腰间袭来,阿妈禁不住“哎哟”了一声。她试着爬起来,但腰间的扭伤让她没法站起。阿妈大喊一声:“有人吗?”这样连续地喊了若干声,但回应她的只有徐徐的冷风声和滴答滴答树梢上雪的飘落声。看到这一切,阿妈绝望了,她无奈地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忍受着这残酷的现实。正当阿妈处于绝望的境况时,阿爸却出现在了她身边……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这里地处偏远,缺医少药。如有人得了病,一般都是用自制的“土药”来解决。我家园子里有一棵树,叫“结骨达”,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土良药。尽管很碍庄稼生长,但阿爸还是舍不得将其砍掉,而是让它任意地生长着。这时节,结骨达树叶已全部掉落,只剩下一丛光秃秃的枝干。阿爸折下一根树枝,将其捣成碎片洗净,用锅煮着。待煮沸约一个小时后,阿爸将汤药舀出,一边吹一边端至阿妈面前,她闻着碗中浓浓的苦味皱了皱眉,但接连喝了两碗。阿爸还将结骨达碎渣用布裹着,紧紧包扎在阿妈腰上的患处。阿妈每天坚持着喝汤药,阿爸每天也坚持着给她换药。这样过了一个星期,阿妈的伤渐渐地好了起来。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过了几年,我和几个妹妹个子长高了一些,可以为阿爸阿妈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年阿爸从山里砍了几棵杉树,并把它们做成长条木板放在屋檐下晾干。他请烂铺子山寨里的老邱木匠,为我们家做起了背水木桶。老邱木匠很快做好了四五个大小不一的背水木桶。这些木桶与原来的木桶不一样,呈扁平状,除有底外,还做了盖子,盖子上面有两个孔,一个是长方形的,稍大一些,另一个是拇指般大小的圆形小孔。当水桶里的水满后,用圆形木棒和方形木板将其紧紧封住。这样背起水来不容易晃动,也不容易漏水出来。从此,我们家就用新水桶背起了水。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一年,我刚读完小学二年级,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学校唯一一个老师被安排到县上参加学习班。直到后来的两三年时间里,没有老师来上课。这时,我只好在家帮着大人打猪草、喂猪、放羊等。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我牵着母牛和小黄公牛在海子荡山坡上放着。我看到寨子里的妇女们你来我往地在海子荡河沟里背水。这时我脑海里有了一个奇怪而大胆的想法,禁不住自言自语地说着:“为什么不能将这股河水引到离寨子近一点的地方去取水呢?”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还说了具体的实施计划。阿妈非常高兴,第一个表态说:“如果能实现,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几个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这个好!这个好!”阿爸坐在火塘边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微微地笑着没有说什么。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我手牵着两头牛,肩扛着锄头,向海子荡走去。我把牛拴在一块丰茂的草地边上的树桩上,让牛静静地吃着草。我沿着河道边逆流而上,寻找着适合水渠的决堤口。找到决堤口后,我站在河边伸直手臂,目测着水流方向。我目测一点,钉上一个木桩,这样一直测到我们家的房背后,并固定了取水点。在这以后的十多天时间里,我一边放牛,一边修筑水渠。我从河沟起挖,沿着我目测所钉木桩一步一个脚印地挖着。有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就穿着皮褂,戴着竹制斗笠,坚持着挖沟渠。常常有蚊蝇嗡嗡地在眼前晃来晃去,它们还钻进裤管、衣袖,寻找机会狠狠咬上一口,让人奇痒无比。尽管这样,我还是咬紧牙关,往前一锄一锄地挖着。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时在挖的过程中,遇到有一些大石头需要排除的情况时,我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水渠改道从石头周边绕过去,二是能搬动的石头尽力搬出,实在搬不动的巨石,只好请在生产队做活路的阿爸或大爸前来帮忙。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这样,不管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我始终坚持着。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中午我将水渠挖到了离家五百米远的地方。紧接着,我一鼓作气地挖开了海子荡河边一条缝隙。霎时间,河水冲出堤口,沿着水渠,欢快地向着目的地流去。清澈的河水流进沟渠后,夹杂着泥沙慢慢变得浑浊,有的地方还变成了泥浆,不断地溢出沟渠。我光着脚丫,沿着沟渠一路看一路清理着水。当遇到溢水地段时,我将堆积的泥水清除;当遇到决堤口时,我用石头或者泥土将其堵住。水在沟渠里缓慢地流淌着,前进着。河水经过一块平地后,转了一个弯,就到陡坡处。河水由慢变快,沿着沟渠,向下哗哗地飞奔而去。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阿爸、大爸以及阿妈等放下手中的农活,跑过来看热闹,妹妹们也跑过来戏水,打水仗,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们在沟渠边修筑了放置背水桶的平台,还在沟渠里放置了木槽,让水在里面流过,为接水提供方便。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早晨,我前去沟渠看流水情况,只见水质清亮了许多,但是仍不能直接饮用。到了这天下午,水已经变得十分清澈,基本达到了饮用标准。我飞快向家里跑去,激动地将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平时承担背水任务最多的阿妈和大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这天晚上,阿爸宰杀了家里的一只山羊,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用沟渠里的清泉煮了起来。阿爸阿妈也请了大爸一家人前来一起吃坨坨肉,高兴地说:“水也通到咱们家门口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晚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大家尽情地喝吧,尽情地吃吧!”说罢仰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大家喝着,吃着,热闹着,直到很晚才散去。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沟渠修成了,取水也方便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当遇到瓢泼大雨时,海子荡边上的河水猛涨,而流进沟渠里的水也自然增多。这时沟渠常常出现决口,致使水无法流到取水处。特别是这一带土质疏松,沟渠堤很容易垮塌。还有这一带闹地鼠很厉害,它们常常将沟渠拱得千疮百孔,水不断地流失。更为严重的是,到初冬时节,天很少下雨了,致使河床里的水渐渐少了起来,直到最后干涸。这时,我们又只好背着水桶,艰难地到树林深处背水了。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年春天,我升上了区里的初中。每天晚自习前,我和要好的几个同学爱在学校周边田院地角里溜达溜达,以消除疲劳。这时,我发现我们学校厨房里的水,是用木槽从区政府接过来的。木槽已有了一些年代,但显得精致和结实。木槽里的水清冽、干净,而且经久不息。我羡慕地看着,眼前不断浮现出家背后那条一到冬天就干涸的水沟,和阿妈踩着积雪到树林深处背水的艰难情景。一个念头在脑海里出现……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年寒假期间,我决定重新寻找水源,解决冬春河水干涸取水难的问题。那天一早,我背上阿妈准备的干粮,沿着河沟向树林深处寻去。我攀过荆棘,爬过嶙峋的石包,踩过厚实绵绵的木叶,全力寻找着。我找呀找,找了大半天,仍然没有找到水源。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在一个巨石旁找了一块平滑的石板休息,打算坐一会儿后回家。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我正要起身回家时,隐隐约约从什么地方飘来一丝细微的响声。我再屏住呼吸仔细一听,原来这个声音是从这个巨石旁传来的。这个巨石是被另外一个巨石傍着,声音是从两个巨石中间传出来的。我循着声音侧身进入石缝里,里面叮咚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我越往里走越感到一股寒气从里面袭来,脚已踩进一片水洼中,顿觉彻骨地冷。啊,我终于找到了水源!我暗暗下决心,要做像在学校里看到的那种木槽来引出水。回家后,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阿爸和大爸,很快就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说,今年夏天在生产队农活不忙的情况下,可以过来协助我完成这件大事。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转眼间又到了这一年的暑假,这天清晨,天刚麻乎乎亮,我就拿着阿爸昨天下午已磨好的斧头,向海子荡边上树林里走去。这里树木繁多,而且高大挺拔,很适合做水槽。我选择了几棵桦树,抡起斧头将其砍倒,开始做起水槽来。桦树质地坚硬,做起槽来十分吃力,但我顽强地坚持着做。累了,我就躺在树根下,透过树梢仰望着蔚蓝色天空中那飘动的白云。饿了,我就看着树林间那斑驳的阳光,细细地啃着那脆香的干烧子苞谷馍馍。渴了,我喝着水壶中那甘冽的山泉水,静听着微风轻拂下树林那沙沙的声响,以及山林间那一声接着一声的鸟鸣声。脸上的汗水流出了,我用手背在脸上胡乱擦一擦,就又开始呼呼地抡起了斧头,使得木槽里被砍出的木渣,飞溅到天空,然后又哗哗地撒落到地上。被砍的树木带着它的树枝,沿着我希望的方向,轰隆隆地倒下,其声音响彻山野,悠悠向远方荡去。没有半天的工夫,我将倒下的树木砍成了有规则的木槽。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不到半个月时间,我就砍成了三十多根质量比较高的木槽。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几天,生产队锄苞谷草已结束,放了两天假。阿爸和大爸他们找来寨子里的几个亲戚小伙子安装木槽。大家分别将木槽一个一个地抬出树林深处,从大石头下的水源处开始安装,一个木槽接着一个木槽,向前延伸。在木槽与木槽的连接处,为不使其移位,有的用石头垒砌固定,有的用钢丝捆绑固定,有的则用抓钉牢牢钉在一起。遇到地势平坦处,则用大的木槽,以免水漫出。这样经过两天的苦战,木槽终于安装到了我们家背后的取水处。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按照山寨的习俗,择算了放水的良辰吉日。天蒙蒙亮,我就扛着锄头,踏着朝露,向水源地走去。我打着手电筒,侧身从两个巨石的缝隙处钻进,将分散的两股细水汇聚在一起,慢慢引出石缝外。我大约在离巨石两米处挖出了一个简易的蓄水池。水池里的水先是浑浊,而后清澈起来,并慢慢溢出了水池。我抱起早已准备在这里的一根木槽,轻轻放在水池口。于是,一股股清泉,沿着水槽潺潺地向房背后的取水处流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流在木槽里的水量虽然不大,但却不断地跳跃,欢呼着,显得异常活泼可爱。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房背后的取水处,聚集了山寨里很多来看热闹的人。他们惊叹着、赞美着、欢呼着。一个穿着百褶裙、戴着头帕、嘴上衔着白烟杆的老婆婆说:“我已在这个寨子里住了五十多年了,但从来没想到过泉水能从房子边流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取水处逗留了好些时候。尤其高兴的是阿妈和大婶,从此她们再也不受冬季冰天雪地到那深山老林背水的那份罪了。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以后几年时间里,寨子里两户人家无论是夏秋季节,还是冬春季节,都在我们家房背后背水。后来有了胶管卖,我家和大爸就买来胶管,从房背后取水处,直接将水牵到厨房里饮用。再后来,因木槽年久而腐烂,水无法正常流过来。而且砍伐木槽的成本比买胶管贵。因此,大爸我们两家合伙购买胶管,直接将水从源头引进了家。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阵舀水的声音将我从往事的回忆中拉了回来,发现我已经回到了家门。只见阿妈高兴地不断从水缸中舀水倒进锅里。她乐呵呵地对我说:“今年过年用的水不成问题了。”我抬头看了看,只见一股食指般大小的泉水,从乳白色的胶管口叮咚叮咚地流进水缸里,不断地冒出圆圆的水泡……4y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主题图片摄影:黄红斌
Baidu
map